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国家治理路径为何能够持续

中国国家治理路径为何能够持续

中国国家治理路径为何能够持续?
戴长征
11月30日,“推进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对外经济贸
易大学UIBE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戴长征教授做主题发言。会议由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
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凯风研究院政治发展研究所、清华大学政治学
系主办,凤凰网大学问作为特邀媒体参与全程报道。

戴长征认为,中国的国家治理路径之所以能够持续,是因为该路径一直处在不停调试过
程中,并表现出强大的适应能力。戴长征认为中国国家治理的经验就在于党和国家,国家与
社会,政府与市场之间的不间断调节和互动,而这一互动模式与西方是迥异的,具有鲜明的
中国特色。

以下为对话实录:
中国国家治理路径为何能够持续?我要谈的第一个问题是,中国国家治理的特点。
西方人现在越来越怀疑自己了,他们一直不理解中国这么大的国家,问题这么多,危机
这么大,为什么现在不会溃败,而且好像变得越来越好了?今天讨论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我要谈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中国国家的治理路径是什么,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在我看来,中国国家治理的第一个特点就是治理结构上的党国体制。这一体制是西方人
最为怀疑的。但在中国,党国体制的确立和延续,对于保持基本政治稳定和国家治理的可持
续,至为关键。这一党国体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在不短的调适过程中,不断地修正自
己,适应变化,获取能量。中国特色的党和国家,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之间的不间断调
节和互动,表现为中国治理的经验,也表现为中国国家治理的特点。这一互动过程非常值得
研究,它和西方的互动模式是不同的。

中国国家治理的第二个特点是将政治领域与经济领域适度剥离。中国几千年来的治乱循
环,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中国文化中的经济理性。不能充分理解这一理性,我们就不能理
解中国历史上王朝和帝国的经济成就。当然我们这里不是简单地比附历史。改革开放三十五
年来,将经济领域从对政治的依傍中剥离开来,算是中国国家治理的一条成功经验。这一剥
离,使得经济和社会领域获得某种程度的自由,中国得以迅速发展。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已经
是全球第二,再过几年可能会超过美国。中国国家治理的这一经验同样耐人寻味,值得研究。

中国国家治理的第三个特点是行政吸纳政治,或者叫管理吸纳政治、治理吸纳政治,简
单地说就是"政策治国"。行政吸纳政治、管理或治理吸纳政治,使得政治的内核问题被边缘
处置。以前的内核问题被置于边缘,从而得以软化,待条件和时机成熟情况下,再加以解决。
政治问题被政策过程分解了,政治矛盾和问题一个一个得到分解,通过治理和管理的途径,
进行吸纳和交换,很多政治议题被吸纳转化,变得容易克服和消化,更容易得到解决。

与第三个特点相联系的,就是中国国家治理的第四个特点,政治过程的渐进转化。拿政
治民主为例,五四时期中国人讲民主,是将民主与科学联系在一起,是在启蒙意义上讲民主,
民主意味着自由民主。革命建国时期,中国共产党讲民主,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将
民主与阶级性、与国家形式联系在一起。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讲的民主,既有现代性,又有
对现代性的超越。民主的价值得以沉淀,民主变得要可操作,要能解决问题,就是所谓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因此,政治语境与政治形势的变化,使得政治民主问题获得转化了。这
一渐进转化,要求我们要积极、肯定、建设地看问题,政治上的哪怕是一点点的转化式的进
步,尽管是渐进的,但在最终的政治发展意义上又是是重大的。

我要谈的第二各方面的问题是,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包含哪些方面。
中国国家治理体系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是国家治理的规划和决策体系。也许有学者要怀疑美国有没有这样的体系,其实美
国宪法,宪法修正案,法案都是衔接的,构成了网络型的国家建设和治理的纲领,其中包括
一系列密切联系的基本价值,它就是一个体系。体系应该是宏观的、战略的、前瞻的、综合
协调的。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应该适时得到构建,中国的国家发展与治理大纲,应该通过
宪法和法律、基本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得以确立。

第二是国家治理的支持体系。支持体系包括国家政权体制、国家财政体制、意识形态体
制、社会体制等等。这些体制都应该为国家治理体系提供坚强支持,同时,国家治理的支持
体系不仅包括政府掌握的资源支持,还包括社会对国家的支持。

第三是国家治理的评估体系。包括政府内部、政党、社会、媒体等各个方面,这些方面
的参与和互动,构成对国家治理状况的评判和估量。

第四是国家治理的监督体系。包括体制内部监督、政党监督、媒体监督、社会组织监督
等等。

中国国家的治理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合法化能力。获取社会认同、肯定和支持的能力,是任何国家治理体系的首要能
力。
第二是规范能力。包括对社会的规范能力,也包括国家的自身规范能力。规制、控制、
监督、约束,这些能力都是规范的能力。

第三是渗透和一体化能力。公平、正义这些价值的实现就是要通过国家的渗透和一体化
能力来实现。

第四是危机响应和管控能力。危机是现代社会的常态,任何国家都有危机,关键问题是
对危机的认知是怎样的,如何处理。现代国家对危机的响应和管控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治理
能力。

上述能力的建设体现并包括在执政党建设、政府建设,社会建设上,如果从国家和社会
关系的角度观之,则表现为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不断包容与互动。(实习生:许梦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