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桑植民歌
桑植县地处湖南省西北部,东界石门、慈利两县,南界张家界市永定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西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毗邻,北和湖北省宣恩、鹤峰县相连,是贺龙元帅的故乡。
上古时,桑植称西南夷地,西汉置充县,元置桑植县宣慰司,雍正七年(1729)置县,属永顺府。
民国时隶属于省。
1949年隶属永顺地区。
1952年隶属湘西自治州。
1988年5月改属张家界。
桑植民歌起源于原始农耕时期的生产劳动,质朴、粗野、风趣、诙谐、奔放,构成了桑植民歌主要的艺术风格。
桑植民歌经过千百年的锤炼,高唱低吟中凸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点:(一)社会文化价值。
桑植民歌是桑植特有的地理环境与封闭半封闭生存状态长期孕育发展的产物,至今保留着较多反映原始宗教(如傩腔、薅草锣鼓)的歌谣,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为复杂的文化之一”。
其中的三句体歌词结构为研究中国民歌的多样性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和范例,体现了桑植人崇“三(三生万物)”的朴素哲学思想。
同时,桑植民歌中也体现了桑植人对中华民族“天一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贵和留中”等精神的认同,对凝聚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二)、艺术价值。
桑植民歌是中华民族音乐艺术的瑰宝。
它有山歌、小调、礼仪歌、傩腔等,涵盖了传统民歌的所有曲种。
曲式结构严谨,曲体多样,尤其是衬词的运用,使民歌在烘托气氛、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等方面达到了臻美的艺术境界。
此外,桑植民歌还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尤其是其特殊的润腔方法和气声演唱技巧,极大地丰富了民歌演唱理论,为声乐演唱提供了独特的范例。
桑植民歌瑰丽多彩的语言艺术,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使得桑植民歌广为传唱。
著名青年歌唱家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个人音乐会时演唱的《马桑树儿搭灯台》、著名歌唱家何纪光于香港、澳门、新加坡等地演唱的《板栗开花一条线》以及《四季花儿开》、《门口挂盏灯》等,已成为中国民歌宝库中的经典。
同时,桑植民歌无穷的魅力也吸引了瞿希贤、白诚仁、谭盾、鲁颂、彭梦麟等著名艺术家前来采风,他们在吸纳桑植民歌丰富营养的基础上,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如白诚仁根据桑植民歌创作的《挑担茶叶上北京》、鲁颂创作的《甜甜的山歌》、王佑贵根据桑植民歌创作的《心头爱》等。
桑植民歌已成为广大艺术工作者进行创作取之不竭的宝贵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