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静力型交锁髓内钉动力化

静力型交锁髓内钉动力化


改固定类型的时机

术后6 ~ 8 周取出一侧锁钉,将静力型固定改为动力型固定。 骨折4 周以后, 骨折端软骨痂已开始生成, 并相对稳定;


横行或短斜形骨折, 可适当提前在4 ~ 6 周拔出一侧锁钉;
长斜形或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多段骨折, 则在6 ~ 8 周拔出一侧锁钉;

对于拟继续应用静力型固定者, 需定期复查X 线。一旦发现骨
位取除远离骨折一侧的侧钉; (2)取出锁钉后, 骨折端稳定性下降, 负重应在保护下逐渐增加, 需 定期复查X 线片, 在未发现骨折端移位情况下, 循序渐进增加负重。
交锁髓内钉:动力型vs静力型
• •
动力型:
一侧交锁, 适用于骨干中上1/3 处的横行或短斜形骨折;
髓内钉可在髓腔内滑动,早期的肌肉收缩和负重可以为骨 折端提供轴向压应力;

• •
有利于骨折愈合, 但有可能发生固定后骨折移位
静力型: 双侧交锁; 具有更好的轴向和旋转固定作用, 防止固定后骨折移位, 其适用范围扩大;

首选静力型固定
静力型
改固定类型的依据

静力型交锁髓内钉固定后骨折端缺乏压应力, 轴向应力集 中于两侧锁钉, 不但影响骨折愈合, 也会使锁钉之间骨干 成为“废用”段, 表现为骨折间隙逐渐扩大, “废用”段
骨质疏松, 最终形成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

由静力固定改为动力固定, 可增加骨折端的应力刺激, 减 少骨折端应力遮挡效应, 促进后期骨痂塑型
痂持续不连续, 骨折间隙有增大趋势, 应立即改为动力型固定。
取锁钉原则

首要原则是取出锁钉后能保持骨折端最大稳定性, 其次是不影响关 节功能。

取出锁钉前需详细阅读X线片, 根据骨折部位高低, 髓内钉钉头、
钉尾位置, 及患肢功能等, 决定拔除哪一侧锁钉。Leabharlann 具体可按以下情况综合考虑:
(1)股骨干上段取远侧锁钉, 中、下段骨折取近侧锁钉,即依骨折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