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现状与展望

中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现状与展望

miSiclE热点聚焦中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现状与展望全泉(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摘要:中国汽车市场保有量的增加产生了大量的报废车辆,为汽车零部件再 制造产业的运作提供了原料基础,但是产业总产值却远未达到合理的水平,发展并不成熟。

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与行业周期、产业政策、行业主体意愿等方面。

今后应该从政策引导开放市场、产业合作模式创新、互联网技术融入等方面入手,促进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提升社会福利水平。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1引言装备再制造产业自从问世以来,因其节省生 产原料、减少工业排放、延长产品生命周期的循环 经济属性,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再制造工程 以机电产品全寿命周期理论为指导,以旧件实现 性能跨越式提升为目标,以优质、高效、节能、节 材、环保为准则,以先进技术和产业化生产为手段 对旧件进行修复和改造。

再制造的重要特征是再 制造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要达到或超过新品,成本 仅是新品的50%左右,节能60%左右,节材70%以上[11。

本文将着眼于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对 中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概 览,并浅析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发展的机遇。

2中国汽车零件再制造概况中国的乘用车产业比主流工业国家发展晚,是在改革开放后才发展起来的,并在中国加入 WTO后进入飞速增长期,其发展比较依赖产业政 策的激励和市场潜力的释放。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 产业是在汽车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而出现的,同机遇与展望属丁规模经济行业,当旧件数量达到一定量级时,才有机会在大批量生产中获益,因此其行业成熟 期相对滞后。

2.1 2017年汽车产业规模2015年,中国的再制造产品已经超过9.3万 件,市场价值接近11亿。

而根据2017年的统计,在中国再制造市场的企业分类中,最多的是汽车 零部件,其比例达到27%,第三方服务占比为 25%,建筑机械占比18%,机电产品可能是中国再 制造企业目前最多集中的一个分类,它的总额能 占到整个行业的83.97%。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发 展,每年的汽车报废数量、可回收再利用零部件的 数量也在快速增长。

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 据显示,2017年中国汽车产销量都超过了 2880 万辆;汽车报废数量800万辆,并保持着每年16 ~ 20%的增长速度,2018年预计会增长到908万辆;报废汽车回收数量2016年上半年为69.24万辆,而2017年上半年为75.98万辆,同比增长9.7%,能够为零部件再制造提供原材料。

相比于发达国家OES市场80%的再制造零件占比,我国报废汽 车数量和再制造零件规模都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2.2国家产业扶持政策为了鼓励和引导再制造产业发展,国家自 2008年起,先后出台了各类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 来支持行业发展。

目前,国家工信部确定了5家 “国家机电产品再制造产业示范园(或集聚区)”,国家发改委批复了4家“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 地”,主要有长沙浏阳、上海临港、江苏张家港、河 北河间、安徽合肥及辐射区,其中上海临港再制造 示范基地与湖南浏阳制造产业基地为2个部门共 同批复。

在产品名录方面,2011年到2018年,工 信部已经公布了七批再制造产品名录,一共有66 家企业,29个大类,200余种产品的再制造零件得 到官方的认定评价。

2.3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范围根据2001年发布的《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 法》,汽车“五大总成”之发动机、变速箱、前桥、后 桥、车架等总体构架必须作为废旧金属强制回炉 回收。

该办法的制定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汽车市场 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规范市场,防止按规定报废 的“五大总成”零件流人市场,经拆卸拼装后重新 流人市场,影响市场秩序,造成安全隐患。

其余的 汽车零部件,在符合再制造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各 市场主体可以根据市场经济规律,自主选择进行 再制造工程。

目前市场上,处于产品服务周期范围 内的发动机、变速箱零件的再制造产品是市场主 流。

3再制造产业中的参与者再制造产业是集合了旧件回收、仓储物流、零 件再制造、新件销售各环节的有机产业链,各市场 参与者在在法律法规保护和约束的范围内,在产 品能达到质量要求的情况下,选择相对经济的模 式进行再制造生产和销售。

3.1 产业理论研究再制造产业的循环经济和节能概念一直以来 都吸引着学术界的关注和研究兴趣。

各高校和产 业研究机构从再制造产业链的各个方面对其进行 了深人的研究和分析,产生了许多具有实践意义 的理论研究成果。

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领域,《产 品全生命周期主动再制造时域抉择方法》针对传 统再制造流程中再制造毛坯所存在不确定性,分 析了机电产品再制造过程中时域抉择的必要性,提出了机电产品再制造时域范围,并阐述在服役 期间选择最佳再制造时域对机电产品主动实施再 制造的理念。

该理论指导再制造供应方主动思考 零部件最佳的再制造时期,并在产品开发过程中 增加可再制造性的设计。

在供应链领域,《经销商 从事再制造的多期闭环供应链网络均衡的研究》提出,在大多数情况下,经销商从事再制造对其自 身有利,制造商利润降低,需要设计适当的机制实 现系统的帕累托改进;随着再制造转化率的提高,经销商的收益逐渐改善,制造商的利润增加缓慢% 该报告以工程机械行业经销商再制造案例作为切 入点,为其他行业产业链中的各个角色提供了理 论研究方法,具有指导实践的意义。

3.2配套产业和体系在与再制造行业配套的行业中,比较重要的 两个是物流和保险。

再制造产品运输至消费者的过程是现今比较 成熟的顺向物流,但是旧件回收至生产者则属于 逆向物流,即以市场和顾客为导向,物资从产品消 费点(包括最终用户和供应链上客户)到产品来源 点的物理性流动。

它与顺向流动无缝对接而成为 整个物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原来的单向的 企业物流变成完整循环的物流网。

逆向物流在目 前突出表现为退货逆向物流和回收逆向物流。

退 货逆向物流是指下游顾客将不符合订单要求的产 品退回给上游供应商,回收逆向物流是指将最终 顾客所持有的废旧物资回收到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

2016年中国物流总费用约11万亿元,占GDP 的15%,而逆向物流又占其中的20%,远不及发达 国家低于10%的水平,逆向物流成本影响厂商的 投资意愿,现在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瓶颈”。

保险渗透到了各行各业,汽车金融、汽车保险 对消费者来说都熟悉不过,再制造行业也不例外。

保险公司的索赔成本与汽车零部件成本直接相 关,在各大保险公司激烈竞争的环境下,保险公司 在想方设法降低成本,使用便宜的零部件进行故 障维修就是解决方案之一。

保险公司与再制造概 念的合作机会就来自于成本优势。

参考发达国家 的成熟经验,在再制造产品能有质量保证的情况 下,保险公司可以与客户签订合同,明确在使用再 制造件进行维修的情况下,可以降低保费,客户的 接受度会提高;若擅自使用低劣低价的零部件进 行维修,便是违反合同的违法行为。

与保险公司的 深人合作可以促进再制造业的发展。

3.3主机厂再制造汽车主机厂是再制造产品重要的供给方之 一,由于大部分主机厂拥有汽车驱动系统的自主 知识产权,掌握产品的设计参数和性能认证要求,可以自主进行再制造。

主要零部件有发动机、变速 箱。

其他非动力总成系统的零部件或共有知识产 权的零部件,如导航、多媒体模块、其他子系统零 部件等,主机厂会根据经济性原则,与零部件供应 商合作开展再制造。

主机厂再制造的原料来源于 索赔期的旧件,这些旧件的产权归属是主机厂,制 约主机厂开展零部件再制造的因素主要是旧件数 量不足,没量就没有价格优势,开展再制造的意愿 便不强;其次要考虑再制造产品对OES产品的挤 出效应影响;另外还要看零部件供应商的意愿,其 中菜单成本和规模经济是供应商决策的主要依 据。

3.4非原厂再制造具备再制造能力的非OEM供应商是另外一个重要的市场主体。

这类供应商有该产品的自主 知识产权和高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其产品在市 场上有一定的认可度和占有率。

他们进行再制造 的动机来源于自身能力积累的成本优势和零部件 的规模经济预期;制约其开展再制造的主要原因 有两个方面,一是知识产权问题,二是配套能力问 题。

知识产权的约束来自于与主机厂的知识产权 排他性协议,必须共同合作才能进行产品的制造 和销售。

配套能力的约束来自于旧件的回收和物 流能力,零部件供应商具有优秀的工程设计能力 和生产质量管理能力,但是不掌握旧件回收物流 体系,旧件回收依赖主机厂的经销商管理体系和 市场逆向物流体系,前者需要主机厂的合作,后者 受逆向物流供应商成本的制约。

还有一类独立再制造厂商,他们不受知识产 权约束,在没有知识产权的情况下无法获得产品 的设计参数和性能要求,对产品的质量管控是不 到位的,产品性能一般仅能满足国标的基本要求;旧件回收方面无法使用主机厂的服务体系,只能 通过市场化的逆向物流体系获取旧件,成本较高,厂商往往以牺牲质量来换取低价格,如果市场没 有良好的监督机制,会造成逆向选择问题,损害消 费者福利。

4再制造产业存在的问题综合以上的信息来看,中国汽车零部件再制 造的行业规模仍然较小,面临着运营成本高、规模 经济不显著等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下问题产生的各种因素。

4.1行业周期客观原因行业发展周期是客观存在的不可抗因素,汽 车零件再制造是伴随着乘用车产业的发展而产生 的,如果缺少了汽车商业化批量生产、巨大的汽车 保有量、成熟的汽车市场等因素,就不会产生再制 造业。

中国汽车业在政策的支持下经历了成长期 的高速发展,逐渐进入稳定的成熟期,高利润率空间逐渐被压缩,供不应求的局面一去不复返,取而 代之的是企业逐渐上升的成本和激烈的行业竞争。

虽然成熟的产业能够使消费者福利最大化,汽 车产业尚未达到成熟,就再制造业来看仍在成长 期。

4.2消费观念的问题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的认可程度不高也是制 约行业发展的因素。

一直以来,汽车消费在中国属 于高端消费,购买汽车的家庭或个人希望消费的 结果给其带来社会认可的提升,因此,在经济能力 范围内人们更愿意购买新车。

在进行汽车维修保 养时也一样,客户更愿意选择新的配件,而不是再 制造件。

随着汽车普及和市场成熟,这类消费观念 会改善。

此外,人们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度不高、环 境保护的观念淡薄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再 制造产品的接受度。

4.3供给质量的问题厂商的能力对再制造产品的性能有直接影 响,市场中许多独立再制造生产者的生产设备和 质量管理流程与先进制造体系有巨大的差距,产 品质量难以保证;在旧件原料的回收储存方面,存 在着包装不规范、旧件易受到二次损坏的风险,无 形中增加原材料成本;大多数情况下,由于旧件数 量不足导致生产者无法进行自动化大批量生产,只能使用半自动化或手工生产,导致产品质量一 致性差,价格没有竞争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