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台经济

平台经济

中欧商学院成功举办2011首届中国金融家论坛 12月11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携手新华社、第一财经频道在上海校园石化厅举办了2011首届中国金融家论坛,探讨平台经济与第三方电子支付的话题。行业精英翘楚、专家学者就这一创新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逾三百名各界精英人士受邀参加了本次活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朱晓明教授,新华社上海分社社长慎海雄先生,上海市委副秘书长、上海市委研究室主任、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王战先生,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费方域教授等参加本次论坛并做主题演讲。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浦东新区区长姜先生首先致欢迎辞,他说,本次论坛主题是“平台经济与第三方电子支付”。这两个话题都是非常创新和前沿的理论。在国内论坛遍地开花,但又严重同质化的今天,召开这样一个富有新意、引领趋势的论坛非常值得鼓励。

副院长兼中方教务长张维炯教授在致辞中指出第三方电子支付,正迎来黄金发展时期。央行监管政策出台、牌照的发放,标志着该行业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在此背景下,本届论坛主题聚焦平台经济与第三方电子支付,邀请行业精英和专家学者共同碰撞思想,分享智慧。

慎海雄社长说:“今天新华社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携手搭建这样一个平台,平台经济越来越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当今企业界的竞争不仅是产品的竞争,更是商业模式的竞争。各位与会嘉宾会通过今天的论坛找到更加深刻的解答。”

研究机构和人才培养并重 在本次论坛上,中欧“在职金融MBA课程”揭牌仪式隆重举行,姜区长与朱晓明院长为中欧“在职金融MBA课程”揭牌。该课程旨在培养金融领域的专门人才,为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储备优秀的金融人才团队。

王战与慎海雄先生为“中欧?上海市浦东服务经济研究院平台经济研究中心”揭牌,朱晓明院长与费方域教授为“中欧?上海市浦东服务经济研究院第三方电子支付研究中心”揭牌,两个中心的成立,将有利于更好利用中欧雄厚的金融研究实力,为国内第三方支付和平台经济领域的研究添砖加瓦。 揭牌仪式后,张维炯副院长与上海电信总经理张维华先生向校友和第三方支付公司代表赠送了学术专著,其中包括朱晓明院长撰写的两本书:《平台,赢在服务----在“转型”中发展服务经济与平台经济》、《中国第三方电子支付发展报告》和上海电信的陈晓勤等撰写的《创新改变生活----电信运营商的移动支付探索与实践》。院长助理周雪林主持了论坛开幕式。

迎接平台经济时代 王战先生的主题演讲“迎接平台经济时代”拉开了论坛序幕。王战先生表示,两个月前,我和朱晓明院长一起商量组织研讨平台经济,近年来,平台企业发展很快,从门户网站、网络游戏、各种电子商务到网上社区、第三方支付、网络电视等不断创新,平台企业演化出平台经济产业已是大势所趋。以信息平台和第三方支付为技术手段,通过发现和创造商机,形成撮合交易平台,融合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平台经济”正初现端倪,重塑着现代市场的微观基础。

王战先生在演讲中表示,上海平台经济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当前,增值税扩围改革已经在上海率先试点。这是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最重大的改革之一,如果说,增值税改革曾经推动了我国工业快速增长的话,这次服务业增值税扩围将为平台型企业和服务业拓展更广阔的创新空间。

王战先生还探讨了上海“四个中心”的建设与平台经济的关系。他表示,在信息技术革命深化的条件下,上海“四个中心”建设不仅需要总部经济作为支撑,还要千万个创新型平台企业作为微观基础。三、平台经济出现是否推动新的理论创新?从历史上看,每一次大危机、大变革都会催生新的经济理论。当前,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化、平台经济的兴起呼唤理论创新。我相信对平台经济的理论研究和认识越是深入,平台经济的发展就会越快。

平台,赢在服务----在转型中发展服务经济与平台经济 朱晓明院长做了题为:“平台,赢在服务----在转型中发展服务经济与平台经济”的主题演讲。

朱晓明则认为,随着相关服务行业自身税率降低,经营成本降低,将使一些相关产品或服务价格随之降低,从而降低全社会商品的流通成本和交易成本,提升整个国民经济的竞争力,“1990年代初期,制造业一做增值税就上去了,服务业用的则是营业税,但是服务业的营业税算下来平均比制造业高两个百分点,还有重复征税,所以服务业发展较为缓慢,明年1月1日起增值税扩围率先在上海试点,这对上海来,确实是一个政策层面好的推动。”

朱晓明在其主题演讲中提到,对发展服务经济来说,信息化与服务化是至关重要的。信息化和服务化将催生平台型企业。而平台型企业扮演着交易平台、媒体平台、支付平台、软件平台等各类角色,向企业、消费者等多方客户提供着不同类型的创新服务。 朱晓明院长说,发展服务经济,在操作层面上什么是至关重要的呢?那就是信息化与服务化,特别是服务化。他列举了服务经济的一些案例:农业服务化的“多利农庄”、制造业服务化的“东昌集团”、研发服务化的波汇科技。他表示,苹果公司是“制造业服务化”的典型案例,也是用平台实现服务最大化和客户群体最大化的典型案例。

朱晓明院长认为,信息化和服务化将催生平台型企业。平台型企业可以分为平台型企业1.0 和平台型企业2.0(充分地运用互联网、具有网络优势的企业----WPC, 即Web-based Platform Company),平台型企业扮演着交易平台、媒体平台、支付平台、软件平台、通讯平台等角色,向企业、消费者等多方客户提供着不同类型的创新服务。“IT企业和平台型企业成功之道有三条:用户最大化,免费,开放。其实就是服务最大化。在平台经济中,大家都是新手,最重要的是记住“服务--服务化--公共服务--服务最大化。”

朱晓明院长最后建言献策,1.上海的总部经济要再往前走一步,促进老总部“总改平”,新总部“总带平”;2. 第三方电子支付要再往深走一步,尽早立法,建议建立国家级的电子支付云;3. 上海要重视顶层设计,大胆突破,探索各类平台型企业包括第三方电子支付企业的最佳发展路线。

用平台驱动上海产业转型与创新 费方域教授的演讲题为“用平台驱动上海产业转型与创新”,他说:“上海一直想推进创新,一直想推进产业转型。平台对我们上海要实现这两个目标有很大的关系。”

平台推动的网络经济在中国已经迅速崛起,而且发展很快,费方域教授认为,平台结构是最有活力的创新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的典型形态;平台模式有利于大范围的企业持续创新和产业创新。可以带动整个产业,持续大面积,大范围创新;平台的效应已经成为新经济增长最强有力的引擎;平台经济尤其是社交网络已成为人际交往,生活模式和社交结构变革的重要推动力。

费方域教授还谈到了平台的定价策略,最后费方域教授建议,上海“四个中心”本身就可以在一个平台层面上来操作,上海金融中心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反过来也有互相促进的作用。

业内精英探讨平台经济 主题演讲后,论坛进行了三个主题的探讨,第一主题平台经济的国际借鉴;第二主题寻找中国的平台经济典范和第三主题第三方电子支付:新平台,新未来。与会嘉宾包括IBM公司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先生,软银赛富基金首席合伙人阎焱先生, 中欧战略学副教授陈威如教授,中欧创业与投资中心主任、创业学兼职教授李善友先生,腾讯QQ即时通信产品系统总经理殷宇,第三方电子支付公司代表包括汇付天下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周烨先生,迅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毛军民先生等业内精英与专家学者。在座业内精英和专家学者的发言与讨论受到了在座听众的欢迎,台上台下频频互动,将这一创新话题引向深入。

平台经济学 平台经济学 平台(Platform)实质上是一种交易空间或场所,促成双方或多方客户之间的交易,收取恰当的费用而获得收益。平台经济学(Platform Economics)就是研究平台之间的竞争与垄断情况,强调市场结构的作用,通过交易成本和合约理论,分析不同类型平台的发展模式与竞争机制,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的新经济学科。《平台经济学——平台竞争的理论与实践》一书给出了平台经济学的一个理论分析架构:首先给出平台的定义,平台外部性与多属行为,然后介绍其分类、业务模式、定价模式、影响因素与收费动机;其次对平台竞争的形成与表现、反垄断与间接侵权进行了阐述,最后对相关的产业平台进行了分析。 平台经济( Platform Economics)所指是一种虚拟或真实的交易场所,平台本身不生产产品,但可以促成双方或多方供求之间的交易,收取恰当的费用或赚取差价而获得收益。 上海市委副秘书长、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王战:“平台企业演化出平台经济产业已是大势所趋。” 尽管平台经济至今没有统一、明确的概念,但它是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信息经济学以及交易成本理论的研究范畴。 一个城市要发展平台经济需要微观基础,就是需要很多大中小型微型平台型企业。通过创新商业模式,政策基金扶持小企业,制造业服务化等促使城市的平台经济发展,带动产业升级,加力城市发展转型。相信各大城市都会出台一些政策支持平台型经济企业发展。 平台型知名企业有: 京东商城、凡客诚品、一号店、阿里巴巴、易讯、易购、库巴、当当、亚马逊等等

让平台经济为上海经济转型加力 自己本身并不生产商品,却可以通过提供一种交易空间或场所促成双方或多方客户间的交易,收取恰当的费用而获得收益。这种被定义为“平台经济”的商业模式正随着苹果、谷歌等企业的成功而在全球风行。 在11日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举办的“2011首届中国金融家论坛”上,来自政府、学界与企业界的专家与企业家认为,率先进行经济转型调整的上海应将“平台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方向之一。

朱晓明:

在转型中发展平台经济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朱晓明认为,发展服务经济是贯彻落实上海市委市政府转型发展、创新驱动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服务经济年代,平台经济发展正逢其时。 互联网的应用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催生了平台经济。尽管平台经济至今没有统一、明确的概念,但它是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信息经济学以及交易成本理论的研究范畴。依据“双边市场”理论展开的平台经济研究正在引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