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田林县芒果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5年)

(完整word版)田林县芒果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5年)

田林县芒果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5年)(征求意见稿)编制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编制时间:二〇一四年八月十日前言芒果产业是百色市朝阳产业,是百色市全面落实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百色芒果产业,将百色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芒果生产基地,打响“百色芒果”品牌,促进芒果产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百色市委、市政府出台了《百色市2014-2016年芒果产业发展规划》和《百色市百万亩芒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14-2016年)》,指导百色市未来三年芒果产业发展方向,对所辖县区芒果产业发展工作重点和任务进行部署。

基于这一背景,田林县人民政府决定编制《田林县芒果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

本规划总结了田林县芒果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今后12年全县芒果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对芒果产业进行了重点布局,明确了田林县未来12年(2014-2025)芒果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规划落实的保障措施。

本规划是指导田林县芒果产业未来12年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第一章芒果产业发展现状(一)芒果产业现状1、芒果生产现状截至2013年底,田林县共有水果面积11.82万亩,其中李果3.04万亩,桃果1.46万亩,芒果0.85万亩,板栗3.96万亩,蕉类0.7万亩,其它1.81万亩;水果产量2.95万吨,水果产值7593万元,其中芒果产量3944.5吨,产业总产值1577.8万元,占水果总产值20.7%;参与芒果开发的农户共有0.132万户,参与人数0.33万,户均芒果面积4268.8hm2??,2013年户均芒果收入3150元,人均芒果纯收入330元。

田林县芒果种植面积占全市芒果种植面积不到2%,但全县芒果新增面积以每年50%左右的速度递增,芒果产业已逐渐成为全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2、芒果产业经营现状田林县芒果产业主要以农户为经营主体,也有企业进驻县从事芒果生产、加工和销售。

全县共有芒果种植户1320个,进驻田林县从事芒果生产的企业和外地能人2个,到田林进行芒果销售企业5家,有水果专业合作社1个。

目前,建有100亩以上规模果园25个,连片基地?个。

目前正在准备参与申请“百色芒果”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并计划统一芒果品牌开发经营。

初步建立了以“企业+基地+市场+农户”的芒果产业经营体系。

(二)芒果产业优势1、自然生态优势田林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地处低纬度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大部分地区夏长冬短,霜期短,夏湿热,冬干暖。

境内有驮娘江、西洋江、南盘江等12条河流,以及那拉、洞巴、那比、福达、那新等10个水电站,沿江两岸,作物灌溉条件充分,适宜果树栽培与生长。

全年平均气温19-21℃,最冷月均温℃,极端低温℃,霜期短,平均年有霜日数4天左右。

始霜期一般出现在12月下旬,终霜期一般在1月下旬,无霜期平均354天,且空气湿度较大,不像右江河谷地区在开花坐果的时候容易干热。

全县多属土山区,土壤成土母质为第四纪红土发育而成的赤红壤、砂壤土、黄壤土,土层深厚、肥沃、耕性好,表土层有机质含量1%-3%,全氮含量为0.075%-2%,速效磷5-10ppm,速效钾50-150ppm,pH 5.5-7.0,适宜芒果栽培。

田林县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达76%,空气清新、水质洁净、境内基本无大中型工业企业。

是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理想区域。

因此,田林县在地理、气候、土壤、生态环境等方面都适宜芒果的生长,具备自然生态优势。

2、产品市场优势田林县县域多春旱,利于芒果开花授粉,且日气温比右江河谷低2℃~3℃,采收期晚10天左右(偏晚熟),能错开右江河谷芒果上市高峰期,因此价格上比较有优势。

据多年试种观察,芒果品质优于河谷地区,原因是昼夜温差大糖分积累多。

田林县地处于我国芒果区域分布的中熟芒果生产优势带,成熟期为7-8月份,上市时间在海南之后,在四川之前,有独立市场空间;南方季节水果里是在荔枝之后,龙眼之前,市场时段独立;另外,百色市为“我国芒果第一乡”,芒果口碑较好,虽然目前田林县芒果种植面积较少,起步晚,但根据《百色市百万亩芒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14-2016年)》,至2016年,田林县要新种植芒果面积10万亩;《方案》中提出将大力推进“百色芒果”区域品牌建设,百色市所辖县区芒果将在营销时统一使用“百色芒果”字样作为区域品牌标识。

由此,百色市芒果的品牌效应是覆盖全市的,田林县种植的芒果只需确保品质即可。

3、政策扶持优势《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我国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0〕45号)在“基本思路”里明确提出: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优先支持天然橡胶、木薯、油棕、香蕉、荔枝、芒果等主要作物,引导生产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全面推进名特优新稀热带作物产业带建设。

《百色市2014-2016年芒果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坚持以右江区、田阳县、田东县、田林县为重点,扩大种植规模,改造低产果园和改良劣势品种,计划全市芒果种植面积由目前的54万亩增加至108万亩。

”田林县委、县政府将发展芒果产业作为该县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列入《田林县三年(2013 -2015年)赶超跨越发展计划》。

同时,出台《田林县特色农业产业示范推广“3221”工程实施方案》,将加大对芒果等产业的扶持力度,全力推进芒果产业快速发展。

特别是2009年区人民政府推行“优果工程”建设以来,田林更加注重水果产业发展,2012-1013年县委、县人民政府把发展田林寿桃、芒果作为田林农业特色产业来抓,使田林县特色水果产业初具规模。

4、技术支撑和推广优势近年来,田林县加强与广西大学、广西农业科学院、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芒果创新团队等科研院所、技术团队等建立了紧密的县院合作关系,采取实施科技项目、聘请专家举办科技培训等合作形式,培育了科技示范乡镇1个和科技示范村1个,选派农村科技特派员50 名进驻到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了芒果产业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

建成标准化生产基地、改低创高示范基地、水肥一体化示范基地等1个,其中乐里镇新宁村芒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于2013年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2014年又获得自治区农业厅列为芒果标准示范园建设。

重点引进推广台农1号、桂热芒10号、金煌芒、桂热芒82号、红玉、新世纪等优良品种,推广果园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灯光诱杀等无害化技术,取得初步成效。

此外,独立或合作承担了国家、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相继实施了工程,取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

5、经济及社会资源优势全县在经济社会建设快速发展,经济社会呈现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良好势头下,农业基础进一步夯实,财政每年对芒果产业发展逐年加大投入,芒果产业基地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特别是大、中城市居民的消费能力不断提高,对于芒果精品水果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大。

全县劳动力资源丰富,对于芒果这样能给种植户明显增加效益、生态效益好的产业,农户种植积极性很高。

6、经济效益优势田林县部分乡镇气候、水质、土壤都比较适合种植芒果。

据多年试种结果显示:一亩芒果园,只要管理到位,能带来7000~10000多元左右的经济效益,而种玉米、种红薯,一亩地一年的收成不足1000元。

此外,同样是种植水果,种植芒果比种植柑橘、橙子、香蕉、柿子、李和桃等品种的亩收益要高300~1000元不等,可见种植芒果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优势。

(三)芒果产业劣势1、产业规模较小2013年,田林县芒果种植面积仅0.85万亩,面积及产量占百色市芒果种植面积及产量的2%,在田林县水果种植面积中比重也较小;田林县虽土地面积大,适宜芒果种植区域较多,但受起步晚、发展慢、交通落后等因素影响,已有的芒果产业规模小,市场份额低。

2、基础设施薄弱田林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是典型的山区县,土山面积占全县土地面积的94.8%。

山多林多,人烟稀少,经济较为落后,大部分乡镇水利工程、道路建设、土地整理、农机推广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特别对于芒果产业,以销往县外为主,需要良好的道路运输条件支撑。

3、产业化经营水平低田林县土地面积广阔,适宜芒果种植区域土地达100万亩。

但实际种植芒果面积较少,生产经营以家庭果园形式为主,果园分散在各乡镇各个角落,加上各乡镇离县城较远,产业基础较为薄弱,产业配套滞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品牌效应差,形成规模化产业经营较为困难,芒果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芒果产业化经营水平偏低。

4、采后处理水平低芒果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较粗糙,保鲜工作大部分只局限于采后的药物、温度处理,效果不理想;部分芒果采收后不经过任何的处理和包装就上市,由于未经灭菌保鲜处理和分级包装,运到销售地时,果实成熟度不一致,产品档次低,商品率不高,货架期短,附加值低,损耗较大,极大地影响了果农的经济收入。

5、资金投入不足田林县是国家级贫困县,2012年度财政收入只有2.8亿元,可用财力少,支出项目多,压力大,投入到芒果等农业产业方面的资金则更少。

农业资金投入不足,芒果种植试验示范经费和科技培训经费投入缺乏。

6、科技力量薄弱过去芒果并未列入田林县优势产业发展规划,生产规模小、分散,因此,相对应的科技投入也较少,特别是芒果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缺乏。

人才缺乏。

全县现有农业科技人员75人,其中从事水果技术指导的仅有5人,正规大中专院校毕业的果树专业技术人员目前还是空白,人均服务面积1700亩。

加上芒果种植区域基础设施落后,新品种、新技术应用推广滞后,影响芒果产业管理技术的提高和普及。

同时,全县芒果产业缺乏总体规划和布局,优良品种率较低,结构搭配不合理。

第二章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市场为导向,优势品种为突破口,产品质量为核心,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为支撑,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科学布局,以标准化示范园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芒果商品化生产,推动在沿江生态适宜区、交通优势区迅速扩大规模,实施品牌战略,逐步引导芒果产业向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着力打响“百色芒果”知名品牌,全面提升芒果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将田林县建设成为国内著名的偏晚熟安全优质芒果生产基地。

(二)基本原则整合资源,发挥优势。

田林县是一个生态资源大县,应科学、合理、有效利用土地、水和森林等自然资源,保护已有的生态与环境,凸显优越自然环境的优势;同时,统筹安排劳动力、资金等,达到有效利用。

因地制宜,重点发展。

立足田林经济社会现实条件,突出产业特色,重点培育,使芒果产业成为地方的优势、主导产业。

在沿江生态适宜区、交通优势区重点打造芒果优势栽种区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