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芒果优势区域布局规划

芒果优势区域布局规划

附件6:芒果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7—2015)一、发展现状(一)基本情况芒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热带作物之一,素有“热带果王”之美誉。

我国为芒果主产国之一,2005年全国种植面积13.21万公顷(不包括台湾省,下同),总产量74.15万吨,总产值231610.82万元。

芒果产业已成为我国热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加快热区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产量稳步增长,质量稳定提高。

20世纪90年代以来,芒果产业快速发展,芒果生产已由数量扩展型逐步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2001年至2005年,栽培面积增长趋缓,从12.48万公顷增加到13.21万公顷,平均年增长率为1.42%;产量稳步增长,从46.61万吨增加到74.15万吨,平均年增长率14.57%。

在产量增加的同时,芒果质量逐步改善。

2005年,全国芒果商品率达80%以上。

2.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品种结构日趋合理。

2005年,海南、广西、广东、云南四省区的栽培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94.6%和97.5%,其中海南省占35.7%、30.2%,广西占25.6%、25.2%,广东占18.1%、19.86%,云南占15.2%、15.7%。

“十五”期间,各主产区芒果优良品种比例大幅度提高,海南为台农1号、贵妃芒、白象牙等;广东为台农1号、椰香芒、金煌芒等;四川攀枝花、云南华坪为凯特芒、肯特芒、爱文芒、红芒6号等;广西为台农1号、红金煌、桂热82号、田阳香芒等;云南则以大白玉、三年芒、台农1号、缅二等为主栽品种。

3.产业化程度明显提高。

各种植区积极发展产业化经营,扶持龙头企业,组织芒果协会,提高芒果生产的组织化水平,带动了优质芒果基地建设、技术推广、市场营销的迅速发展,从而带动芒果产业化发展,涌现了一批知名品牌。

另外,一些大型加工企业已经开始涉足芒果加工领域,加工产业化程度也有明显提高。

4.在区域经济中日益重要,发展潜力良好。

芒果产业经20多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与柑桔、荔枝、龙眼、香蕉、菠萝并称华南六大水果特色产业。

解决布华南六省300万人就业,基本满足国内需求,芒果已成为老区和贫困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一大经济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主要问题1.科技投入不足,生产水平低下。

科技投入不足,设备落后、人才的缺少,在基础性研究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无法满足生产对新品种、先进技术的需要。

应用技术开发方面偏重生产技术,缺乏保鲜、贮运、加工技术。

技术推广滞后,管理和技术水平低下,品种混杂退化,病虫害严重,果园投产率低、单位面积产量低、果实商品率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2.品种结构不够合理。

一是产区品种繁杂,质量参差不齐,品种结构过于单一,缺乏区域化特色的品牌产品;二是品种结不合理,中熟品种比例偏大,早熟、迟熟品种相对较少,成熟期过于集中;三是主栽品种以鲜食品种为主,缺少加工专用品种。

3.组织化程度和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芒果生产、销售大部分还是以农民单家独户或小规模的生产经营为主,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也小,没有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的示范基地和出口基地,生产的组织化、标准化生产水平还很低。

整个产区没有形成统一的市场销售网络,离产业化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4.采后商品化处理、贮运、加工滞后,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一方面缺乏对果实及树体的维护,果品采收标准不统一、芒果成熟度不够就提前采摘,直接影响芒果的商品质量。

另一方面对采后的商品化处理重视不够,再加上处理、保鲜、贮运、加工技术落后,芒果贮运期短,外观和口感受到严重影响,直接影响芒果商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5.产品以鲜果内销为主,加工和出口很少。

目前,我国芒果乃以鲜果内销为主,鲜果出口及果汁、果脯等加工品国际市场贸易较少。

2004-2005年鲜或干芒果出口总量为3896.45吨-9856.58吨,出口总量分别占当年总产量的0.55%和1.33%。

二、市场前景与竞争力分析(一)市场前景分析芒果是世界五大水果之一,2005年世界总产量2796.67万吨,产量和面积均排名世界第五位。

约有110个国家和地区生产芒果,主要集中在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印度为世界第一大生产国,其它生产大国有泰国、巴基斯坦、墨西哥等,其中2005年印度产量占世界的38.62%。

我国芒果产量排在世界第七位。

1、鲜果市场。

全球鲜芒果贸易量150.24万吨,约占总产量5.56%。

贸易额为126575.5万美元。

鲜芒果主要出口国有墨西哥、印度、巴西、巴基斯坦、菲律宾等,最大出口国墨西哥2004年出口21.25万吨的鲜果。

芒果进口国主要是发达国家和不生产芒果的国家,美国为世界上最大的芒果进口国,其次为荷兰、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香港等,2004年世界鲜芒果进口量82.09吨。

据专家预测分析,2010年全球芒果产量预计可达3070万吨,约占世界热带水果产量的50%,其中增长量最大的国家为中国、泰国、菲律宾和印度,中国将以8%的年增长速率增加。

2001至2004年,世界芒果进口量以9.0%的年平均增长率增长,至2010年预计美国将以平均增长7%的速度进口芒果。

2005年我国芒果总产量74.15万吨,占世界产量的1.1%,出口量9856.6吨,占总产量的1.33%,约占世界贸易量的0.66%。

目前我国芒果人均拥有量仅为0.41千克/人,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

消费人群主要集中在南方省份。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市场芒果需求潜力很大。

2、加工产品市场。

芒果汁和芒果肉是主要的芒果加工品,除此以外,其它芒果产品还包括芒果干、果酱、芒果罐头、糖浆等。

2004年世界芒果肉和芒果汁贸易量为2.6万吨,贸易额为1657.4万美元。

泰国是世界芒果肉出口大国,年出口量9060吨,出口金额694.7万美元,占世界芒果肉出口总量的90.27%;芒果汁出口大国为埃及,出口量为13545万吨,出口金额702.7万美元,占出口总量的95.98%。

芒果罐头最大出口国是墨西哥。

芒果肉和芒果汁的进出口贸易主要在亚洲进行,近几年北美和中美果肉进口呈上升趋势。

芒果加工产品如带芒果香味的饮料、果酱消费也在迅速增长,尤其是在欧洲,并且销售价格比其它热带水果加工品高。

近几年我国加大了对芒果加工产品的生产投入,果汁、果肉的需求量大增。

但加工原料几乎全部进口,2004年我国芒果汁进口量占了世界总量的43.17%。

出口方面,2001到2004年,我国芒果加工品出口量以18.53%的年平均增长率增加,但与泰国、巴基斯坦、菲律宾等出口大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据预测,2008年中国芒果汁和果肉进口需求量分别达到12.2万吨和0.2万吨,中国将成为世界芒果果汁、果肉的进口大国。

(二)竞争力分析1、生态优势。

影响芒果生产最主要的是气候条件,花期低温阴雨是芒果生产的最大障碍。

干热地区较为适宜芒果生产,可保稳产、优质。

根据芒果生产最适宜的生态指标,我国海南南部、西南部昌江流域,广东雷州半岛西海岸地区,云南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流域,四川金沙江支流安宁河河谷地带,广西右江流域河谷地区是芒果最适宜的种植区,在这些地区能生产出最优质的芒果。

2、资源优势。

我国为芒果起源地之一,种质资源丰富,现有近200个芒果品种,可以为芒果生产提供优良品种,且为芒果选育种研究提供丰富的种质资源。

3、科技优势。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进行芒果选育种研究,已选育出一批高产优质新品种,商业性栽培品种达100多个,在修剪、施肥、控花保果、产期调节等研究方面也取得许多成果并推广应用,我国芒果生产水平处于世界先进行列。

2005年世界芒果单产为7226.2千克/公顷,我国为7210千克/公顷,单产水平已达到世界水平。

4、区域优势。

我国芒果种植区域分布较广,南至海南三亚,北到四川的攀枝花地区都有芒果的最适宜生长区,在地理位置、纬度、气候、生态环境等的差异,使我国的鲜果供应期从2月(海南三亚等)至10月(四川攀枝花、云南华坪),极大地满足了市场对鲜果的需求。

5、价格优势。

我国由于劳动力便宜,生产成本低,现成本为1304-2500元/亩,鲜果产地平均出园价为3123元∕吨,而世界为6859.2元/吨,我国芒果有较大的价格优势,向中国香港、日本、韩国、俄罗斯等相邻国家出口,还具有区位优势。

(三)主导产品和市场定位1、主导产品按照以上市场与竞争力分析,重点开发以下几类主导产品:优质鲜食早熟品种;有出口前景的高品质的迟熟、极迟熟品种;加工产品中非浓缩芒果汁、浓缩芒果汁、果肉罐头等;有特异性的、品质优异的、市场前景看好的芒果新优良品种。

2、市场定位(1)优质早熟鲜食品种。

主要供应国内大型超市及高档市场,扩大境外市场如韩国、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等。

(2)优质迟熟、极迟熟鲜食品种。

以出口为主要目标,积极开拓境外市场;国内大型超市及高档市场。

(3)中熟鲜果、加工型品种。

主要供应国内市场以及用于加工。

(4)果汁、果肉及罐头:主要满足快速增长的国内市场需求,积极开拓境外市场,使中国从果汁进口国转变为出口国。

三、发展思路和目标(一)发展思路以国内市场为立足点,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按比较优势的原则,加快品种结构调整和区域化布局,重新整合资源优势,加强采后商品化处理和保鲜贮运体系建设,加大科技投入,保持发展后劲,完善标准化体系和市场流通体系及安全检测系统体系建设,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将芒果产业培植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发展目标1、总体要求:通过芒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的实施,提高我国芒果产业化水平,逐步形成芒果生产区域化、良种化、标准化和产销一体化的新格局,实现我国芒果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同时,在加工型品种的选育的同时,提高加工工艺,大力发展加工工业,减少加工原料的进口量。

至2010年,我国芒果能够有效抵御外来芒果对我国市场的冲击,达到世界平均水平,2015年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2、具体目标:到2010年,优势区域面积10.4万公顷,占总面积的80%,平均单产12.0吨/公顷,总产量100万吨。

果实一等品率65%以上,良种覆盖率85%以上,采后商品处理率60%以上。

优势区生产的产品100%达到国家无公害农产品标准,25%达到绿色食品标准。

主栽品种和主导产品基本符合市场需求。

到2015年,芒果优势区域种植面积为12.5万公顷,约占全国生产面积的90%,平均单产15.0吨/公顷,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总产量达到150万吨。

果实一等品率80%以上,优良品种率90%以上,采后商品处理率70%以上,优势区生产的产品100%达到国家无公害农产品标准,40%达到绿色食品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