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卷第10期 2 0 1 7年5月 人 民 长 江 Yangtze River Vo1.48,No.10 May, 2017
文章编号:1001—4179(2017)10—0097—06
垂向一维水温模型在东江水库中的应用研究
孔 勇,邓 云,脱友才
(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5)
摘要:针对现有垂向一维水温模型研究中缺少对模型关键参数和边界条件敏感性的系统分析,以东江水库为 例,开展了垂向一维模型在湖泊型水库水温模拟中的适用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东江水库库区斜温层变化 主要受气象条件控制,年内下泄水温过程稳定,模型能够较好模拟出垂向水温结构演变及下泄水温过程特征, 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表层水温计算对水气热通量参数较为敏感,垂向扩散系数是影响垂向水温结构模拟的 关键参数;同时,不同精度系列的气象过程不改变水库的整体热量收支,对水温结构基本无影响。 关键词:垂向一维水温模型;湖泊型水库;敏感性分析;库水温;东江水库 中图法分类号:TV697 文献标志码:A DoI:lO.16232/j.cnki.1001—4179.2017.10.020
河流筑坝蓄水势必会改变天然河道的水文过程和 水力学条件,并导致库区及下游河道水温时空分布规 律发生变化,给流域生态环境和工农业生产带来一系 列不利影响¨。 ,水温预测逐渐成为水电开发过程中
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20世纪60年代美国水资
源工程公司(WRE,Inc)的Orlob和Selna ,MIT的 Huber和Harlemen 分别提出了WRE模型和MIT模
型,实现了水库的垂向温度分层模拟,这两种模型都采 用经验公式模拟了进、出流的速度分布,并在方程中考
虑了垂向对流、进流带来的水体混合等作用。Hondzo 通过将模型的参数如短波衰减系数、风拖曳系数、垂向
紊动扩散系数进行函数化,推广了模型的适用范 围 。国内的许多学者也采用类似的一维水温模型
进行水库水温的模拟与预测。李怀恩 、陈永灿和李 钟顺 、戚琪 。。等人分别对黑河水库、密云水库、丹
江口水库采用垂向一维模型进行了水温、水质的模拟
和预测,显示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出水库垂向水温的 变化规律。但是,现有研究偏向于模型的应用,缺少对
模型适用对象和关键参数的系统分析,尤其是气象边 界条件精度的敏感性分析。本文从垂向一维水温模型
本身的假定出发,结合典型湖泊型水库——东江水库 实测数据,用垂向一维模型对湖泊型水库水温模拟并 进行验证,分析湖泊型水库坝前和下泄水温的时空变
化规律及影响要素,探寻分析湖泊型水库的热量变化 特征,并对关键参数和气象边界条件的精度进行了敏
感性分析。成果可为垂向一维模型在湖泊分层型水库 的水温影响分析与预测提供借鉴。
1 模型方程
1.1热平衡方程
考虑水面热交换、人流、出流、垂向移流、扩散等引
起的热输移以及水体内部吸收的太阳辐射,对任一水 平薄层建立垂向一维热量平衡方程
署+ ( )=÷ ( )+鲁c Ti一 。 ,+
1 a(A :) ,,、 p—A—Cp 式中, 为单元层温度;T 为人流温度;A为单元层水平 面面积;B为单元层平均宽度;D 为垂向扩散系数;p为 水体密度;C 为水体比热;tp 为太阳辐射通量;u 为人
流速度;u。为出流速度;Q 为通过单元上边界的垂向 流量,由单元内的质量守恒可得
:( 。)B (2) 一 l“ 一u ) (Z)
收稿日期:2016—10—12 作者简介:孔 勇,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环境水力学及水污染控制。E—mail:kongyongO8@163.com 作者简介:邓 云,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环境水力学。E—mail:dengyun@8el1.edu.1311
98 人 民 长 江
…于水库的调蓄作用,水J蕾的入库流量 库流 等l{、f,水库水位j 涨或跌落,水库蓄水璇发生变化
=Q 一Q (3) Ot 』I=一fl’ 为水库蓄水体积;q 不1J q。分别为水库人流流
{|{=和Ⅲ流流最。
1.2水气热交换
水 界面的热交换足水体的主婴热艇来源,也足
JI起水 分 的主要原因之・ 水 热交换主要包括
辅射、熊发和传导3部分 通过水 进入水体的热通 lfl “
= + 一 ,一 ~ (4) …t, 为水面吸收的净太… 波辅射; 为大气长
波辐射;‘P 为水体长波的返 l辆射; 为水嘶蒸发热
拟,人; 为热传导通量
1.3水库入、出流
1入流层水温低于表 水温fI、f,入流下沉 水
温卡lj等的层 形成人流 、入(f㈤流的流动层厚度
收决 人(m)流流速和分 的 向密度梯度,入流 l 流速似定为均匀分布,出流f)(域近似为_三角余弦分
j 、
1.4风混合模型
风X,t JJIl深混合 深度、JJIl剃I 』 水体混合 钉较
大的影响。在求解热平衡 ,将 拖曳力产,{ 的 动能 j F层水体位置交换所需势能卞H埘比,当风动
能人] 势能,说日J】风力足以卷吸 F 水体,垂¨对流过
发 ,I 下层水体混掺均匀,继续对比下・层,直至 的掺混动能小于上下层水休交换所 势能 “ 。
2模 应用与验
2.1 工程概况
东汀水利楸纽位f湖南 资必县术水流域f:游,
以发l 为 ,水库最大坝I 157 H1,装机容 50万 kW,坝址控制流域i面积47l9 km ,多年平均流节144
m /s,水库正常蓄水位285 m,总 窬81.2亿m ,Jl: 常
藩水1=11/=水库断积160 km ,为多年洲 水J ,年库水 棒换次数仪为0.48,其坝前}fI f资汀支流的、?厂入形成
I 人的湖?『I,水而宽1~6 km,j 媳 湖’?fl, 水库的
特 、
2.2 模型验证
采川t垂 一维水温模 模拟汁锌r东汀水库的坝
水温分 结构和下泄水温,j 利川实测水温值 进行模 验证和参数率定 汁钎:时段为2007年4门 12日至2008年4月1 1 H,入库水温过程及气温过
见}冬J 1。模型主要参数取值为:太阳辐射水体表 吸 收率卢=0.7,太 辐射在水体中的衰减系数卵=0.35
m~,垂阳扩散系数D =3×10 in /s。
图1 东江水库入库水温及气温过程 }冬1 2{Iil爪j-模拟时段的坝前水湍年内变化过 , 可以看』【I.舂、夏季节坝前水温的梯度在水深5~50 in 之问达剑最大,平均为0.1 8℃/m;50 in以下水温较
低,平均为l2.7℃,l_【濉度梯度仪为0.03℃/m 睡 水温结构的年内变化 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存夏季(3
~8月)表 水温 _.j 气温旱波动上升的趋势,月均丧 水温低于 C温,最大偏低3.2℃(7月);受气温逐渐升
高的影响,川时问斜温层f¨现存水而,温度梯度逐步JJII 强,8月达到0.30℃/m;而秋冬季(9月至次年2』J)受
大气降濉影响,表 水体降温并在浮力作用下 掺 混,表层水温逐渐均化, 斜温层整体下移,存12 J J_卜
移到水下50 II1。}乜站取水fI中心高程为221.5 III, 本位 低温 范 内,也显示出水库出流对垂向水濉
结构影响卡¨埘较小。
4 5 6 7 H 9 10 1] 12 l 2 时间/月 温度.( [._]
! ¨
注:取水口中心禹程:221.5 图2 东江水库坝前垂向水温分布 图3为东 水库乖向水温计算值 实测仇×l『比 图,模型较好地模拟fB尔江水库坝前年内水温的分布 特征,表温 、斜温 厚度及低温层范围均与实测村l吻
合,斜温 的濉变牢也坫本一致。与实测成果相比, 层水温计研:fII【略 偏低, 能 部时段的气象变化
相关,差舛。三要仃在于l丧层5 m的范幽内,而对深水 删Ⅲ 川
E 第l0期 孔 勇,等:垂向一维水温模型在东江水库中的应用研究
的整体水温结构没有影响。从验证结果看,湖泊型水 库库区水温基本符合水平面水温均匀的假定,忽略纵
向变化不会带来较大的误差,同时由于流动弱,出入流 对温度场的扰动小,从而流场假定带来的误差较小,因 此垂向一维模型对类似东江水库的湖泊型水库坝前水
温分层结构的模拟精度较高。 图4对比分析了计算下泄水温与实测水温过程, 东江水库平均实测下泄水温为13.4℃,年内变化幅度
为10.9 ̄C~15.9 ̄C,与入库水温过程相比有较大变 化,最大相差15.1℃(7月和8月),模型的计算结果
较好地模拟出这一变化趋势,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平均 误差仅为0.3℃。对于类似东江水库的湖泊型水库,
一般取水口淹没水深较大,多取得库区下层水体;另一 方面湖泊型水库往往库容大,径流相对较小,水体替换
次数少,且流动层主要位于取水口以上的表层水体,导
致进水口附近水体的垂向对流、扩散作用均较弱,入流
及大气热交换带来的热量难以影响到进水口区域,因
此下泄水温全年维持较低的温度约13.4 ̄C,年内变化
幅度较小,秋冬季受大气影响,表层水体降温下沉产生
垂向对流,导致下泄水温在12月达到全年最高的
15.5 ̄C。与入库水温相比,水库下泄水温在12月至次
年2月明显升高,平均升高了3.8 ̄C,3~11月降低,平
均降低了8.7cI=,年变幅减小了5.6 ̄C。湖泊型水库对
水温过程的改变显著,模型较好地模拟出下泄水温的
年内变化特征。
水温/℃ (e)2007—11—15
图3东江水库垂向水温计算值与实测值对比 水温/℃ (f)2007—12—15
图4
计算下泄水温与实测水温对比分析 100 人 民 长 江
表1对比了逐月的库区入、出库热量、大气热交换 及库区热量变化过程。计算时段内人流带来的热量为 4.47×10”J,8月达到峰值;出库热量累计为3.10× 10”J,是入库热量的70%,12月和1月由于出库水温
最高而达到峰值;水体从大气吸收热量全年累计为一
13.4×10 J,约占入库热量的30%,说明水气界面年 内整体表现为失热,尤其在降温期(9月至次年2月)
库表水温仍可达到11.7℃~26.7 ̄C,较高的表层水温 使得水气界面的水体失热量远大于入库热量,库区热 量变化主要受控于水气热交换。 表1东江水库逐月热量平衡结果 ×10 J
3模型参数敏感性研究
模型计算中,表面热通量和垂向紊动扩散是影响 垂向水温模拟效果的关键。在热通量计算方法确定的
前提下,表面热通量相关的参数主要是太阳辐射水体 表面吸收率/3和太阳辐射在水体中的衰减系数 。经过 多次试算后发现: 不变,JB逐渐增大,水体表面吸收的
热量逐渐增多,表层同温层内的水温都有不同幅度的 升幅,下层水体水温变化不明显;叼反映了热通量在水
体中的衰减速率,衰减系数大,太阳辐射的热量影响厚 度小,也跟水体的透明度和浊度相关,水体透明度越高 衰减率越低(见图5)。总体来看, 和 影响范围主要
在水下0—40 m,秋冬季垂向对流作用增强,参数影响 范围相对较大。 水库中垂向热量的传递受人流、出流、风生流、表
面波、潜波、紊流、自然对流、泥沙含量等多重因素影
响,垂向扩散系数是影响库区垂向热量传递的关键参
数。本文已经单独采用风掺混模型模拟风对水体的扰
动作用,现分别对垂向扩散系数取单值:1.0×10一 ,
1.0×10 m /s和1.0×10 m /s,分析垂向扩散系
数对垂向水温结构的影响,结果如图6所示。对于东 江水库,垂向紊动扩散系数增大,显然加速了垂向上热
量和动量的传递,中下层温度升高,斜温层的平均水温
梯度变小,表层水温基本无影响,D =1.0×10 的下
泄水温比D:=1.0×10 的平均高0.8 ̄C,对于水库流
动性更弱的水库,垂向紊动扩散系数相对较小。在东江
水库采用D =3.0×10 m /s时,模拟精度较高。
4气象边界条件敏感性研究
水气热交换是湖泊型水库库区的重要热量来源,
本文对不同精度的气象边界条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见图7)。可以看出:逐日气温过程线跳动较大,而旬
均及月均内插过程线则较为光滑,3条不同的插值方
式的过程线相比,旬均内插气温与逐日过程的平均绝
对误差为1.9 ̄C,日最大差异为11.4℃,月均内插气温
与逐日过程的平均绝对误差为2.4℃,日最大差异为
15.1℃。图8为东江水库逐日、旬均内插、月均内插气 温过程计算得到的垂向水温分布。升温期7月逐日、
旬均插值、月均插值下的表层水温值最大相差1.4 ̄C,
底层水温均为12.8 ̄C,基本无差异;降温期11月表层
水温仅相差0.1℃,底层水温无差别;不同工况的年均
下泄水温最大相差仅为0.1 oC。可见,采用不同精度
的气温边界条件后,坝前垂向水温结构未发生明显变
图5不同卢、 值下东江水库坝前断面垂向水温分布 水温/℃
(c)2007 11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