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道德情感教育初探
摘 要:情感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动力和源泉,情感在幼儿从自然
人向社会人转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道德情感在培养幼儿道德
行为习惯的形成中起着内部调控作用,3-6岁是培养幼儿良好道德
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也是道德情感发展的关键期。
关键词:幼儿;道德情感;幼儿社会化;道德行为
朱小蔓指出:“人对道德信息的接受以情绪的活力为初始线索,
人对道德价值的学习以‘情感—体验’型为主要学习方式。人的道
德行为发生受情感的引发和调节,情感使人的道德认识处于动力状
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对幼儿
进行道德情感教育时,传授一定的知识是必要的,但主要的并不在
于知识的多少,而在于感受的深度。因此,幼儿的道德教育首先是
情感的教育,幼儿品德教育要以道德情感的教育为核心和基础。
一、影响幼儿道德情感发展的因素
1.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道德情感发展有重要的影响。美国著名
的儿童心理学家将教养方式分为三种类型:专断型、权威型、放纵
型。专断型教育下的幼儿缺乏主动性、胆小、畏缩、自信心较低、
友谊感较差;权威型教育下的幼儿独立性较强、善于自我控制和解
决问题,自尊感和责任感较强,喜欢与人交往;放纵型教育的幼儿
具有较高的冲动性和攻击性,缺乏责任感、义务感,对人缺乏爱心、
关心的情感。另外,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文化程度等,也是影
响幼儿道德情感形成和发展的直接因素。
2.幼儿道德情感发展的环境因素。社会环境中,不同文化习惯、
不同经济文化水平对幼儿的道德情感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作
为幼儿主要的成人交往者和教育者,教师的情感对幼儿道德情感的
发展有直接影响。教师是播种、培养幼儿的园艺家,教师热爱幼儿
的情感是巨大的教育力量。幼儿在教育者的亲近感、信任感和期望
感等情感的教化下,往往会受到感染、感动和感化。
3.影响幼儿道德情感发展的主体性因素。幼儿是道德教育的主
体,没有主体的参与就没有道德情感教育。当前对幼儿的品德教育
错误倾向之一就是完全忽视幼儿在道德情感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仅
靠成人单纯理论说服或正面疏导的方式,对提高幼儿思想道德水平
效果有限。因为这些只是其良好行为产生的外部因素,由此产生的
道德行为只是暂时的、不稳定的行为。外因只有通过内因,即幼儿
主体的真实感知、领悟或信服才能起到作用。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
与作用,这不仅让幼儿造成了一种逆反心理,而且道德情感教育处
于一种被动、消极、片面的状态,其结果往往事倍功半。
二、幼儿道德情感在幼儿品德教育中的重要性
1.幼儿道德情感形成的特点。道德情感是人的高级情感之一,
是形成良好道德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是人们掌握道德认识、道
德行为以及按照一定的道德认识去评定自己或别人的行为时,产生
的情绪体验,由此引发对好人、好事、美好道德行为产生敬仰、喜
爱、向往,或对违反道德要求的行为,表示不愉快、不安、不满意、
厌恶和憎恨的情感。在正确教育下,幼儿的直觉情绪体验,逐步由
具体道德形象所引起的情绪体验所代替,并逐步占有优势,到大班
年龄,幼儿开始具有道德认识,即意识到道德的要求和行为准则,
由此可产生伦理道德的情绪体验。幼儿的道德情感在其发展过程中
具有肤浅性、表面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
2.幼儿道德情感在品德教育中的作用。幼儿阶段的品德教育在
人一生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道德情感教育又是品德
教育的关键环节。幼儿的品德形成过程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
道德行为等。我们目前的幼儿品德教育过程有了道德认识的教育,
也基本注意了道德行为的训练,但在起着中介、桥梁作用的幼儿道
德情感培养方面出现了断层。幼儿的道德情感是幼儿道德认识转化
为幼儿道德行为的动力因素,没有道德情感的道德认识是肤浅的、
不稳定的,也是不能持久的。由此我们应该明确,激发幼儿积极的
道德情感在促进幼儿品德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以“情”入手,最
容易促进幼儿品德的形成。
三、幼儿道德的社会化
幼儿社会化的内容主要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幼儿逐步了解
社会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及长幼关系等),获得
社会经验,掌握社会规范而成为社会成员的过程,即从自然人转化
为社会人的过程。这一阶段的任务是使幼儿初步掌握社会生活中所
必须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行为规范。幼儿品德教育要重视幼儿
社会化道德情感的培养,要满足幼儿对情感的需求,更要同时发展
与培养幼儿的爱心、同情心。
四、关于激发幼儿道德情感形成的策略
幼儿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必须要有道德情感的参与,在我们的
教育过程中,不是任何一种道德认识都能转化为道德行为。有的幼
儿把道德要求停留在言语上而未体现在行动上,这是为什么呢?关
键在于没有激发起幼儿的道德情感动机。良好的道德行为必须伴随
良好的道德情感,以此推动履行社会所要求的道德义务。
道德情感的培养是长期的过程,必须从幼儿自身发挥主体性作
用起,对自己或别人的行为产生体验,受到教师种种情感、态度的
感染等,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如果忽视道德情感的培养,
忽视道德情感与道德认识、道德行为教育的结合,即使幼儿能有一
些良好的行为表现,那也是不能持久的。
总之,在品德教育中应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
导之以行”的原则,追求“润物细无声”的意境,把握幼儿品德教
育的方向,爱严结合,刚柔相济,让幼儿在道德情感的发展道路上
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