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作研究:关于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调查与思考

工作研究:关于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调查与思考
传统制造业是金华经济的主体部分,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经济
体系,是金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十分重要和艰巨的任务。XX纺织是
浙江八大纺织产业集群之一,也是金华典型的块状经济,201X年列入传统制造业改
造提升省级试点。近年来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XX纺织转型升级取得了一定
成效。中青一班社会实践第六组通过赴XX、义乌、柯桥等地纺织产业集群的深入调
研座谈,对于近年来纺织业转型发展趋势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对传统制造业转型升
级的探索实践进行了理性思考。
一、纺织业发展趋势与转型共识
(一)纺织业发展趋势
1.纺织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纺织品具有刚性消费的特征,“十三五”期间纺
织业预计将继续保持8%-10%的增长速度。一是居民购买力提高引起的消费需求增
加。二是消费多元化趋势,年轻一代使品质和品牌的消费提供了一个稳定增长的消费
市场。三是“一带一路”战略开辟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2.纺织业生产环节梯度转移。当前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纺织产业的生产规模在趋
于稳定的基础上开始进行新的产业定位:一方面加快产业提升、发展;另一方面加速
向内陆梯度转移。还有部分大型纺织企业将生产环节转移到了国外。
3.纺织产业集群逐步发生转型。纺织产业集群“维生、起飞、多元化整合、高附
加值化、创意整合”的五个发展阶段,决定了纺织经济会经历自给自足型、本地型、
扩张型、价值型及创新型五种经济形态的顺次递演。每一阶段发展到一定程度,在政
府或外部条件推动下,产业集群就必然向更高阶段的经济形态转型。
(二)纺织业转型共识
1.科学认识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省委书记XX强调:“传统产业不是落后产业,
要坚定信心、扬长避短,加快技术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面对新常态和新挑战,
要提升金华经济发展质量,绝不能视纺织产业为“鸡肋”,而是要积极引导纺织企业
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不断向新技术、新模式、新领域、新价值链拓展。只
要思想重视、方法得当,纺织产业的“老枝”也能发“新芽”。
2.传统产业与智能科技高度融合。纺纱、织造等方面自动化关键技术的成熟对于
纺织产业升级至关重要。推进纺织生产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等是产业转型升级的
必由之路。
3.“互联网+”衍生产业新生态。互联网技术将贯穿于纺织业链的各个环节,将

4.加强行业关键技术突破。需要瞄准全球纺织产业发展潮流和趋势,跟踪世界纺
织业前沿、高端技术,提升纺织业创新研发能力,在高性能纤维、绿色加工技术、立
体织造、新型非织造、多种材料多层复合技术等关键纺织技术领取得到突破,突破低
端产业链锁定。
二、XX纺织业的发展现状及优劣势分析
(一)XX纺织业发展情况
XX纺织业发展十分迅猛,从上世纪90年代起步至今,产值增长了80倍,占比
从10%上升到近40%。201X年规上产值286亿元,占金华市纺织业规上产值的
50%。拥有各类纺织企业1500多家,其中规上企业183家,产值超亿元企业77家,
拥有全进口先进织机3万余台,从业人员约5万人。棉织造是XX纺织的重心,其中
休闲面料年产量达20亿米,产值约200亿元,占全国市场的90%;牛仔面料企业8
家,产值40亿元,产量居全省第一,出口占全国七分之一。初步形成了纺纱—织布
—印染—色布—牛仔—服装家纺—产业用布产业集群。荣获“中国织造名城”、“中
国纺织产业基地”、“浙江省棉纺织精加工先进制造业基地”等称号。
(二)XX市纺织行业的优势
1.行业规模继续扩大,投资依然旺盛。近5年来,每年固定资产投入都在20亿
元以上,行业规模不断扩大,预计到2020年规上产值可以达到400亿元。
2.产品规模效应凸显,区域品牌初现。产业集群以中、小企业为主,形成了“小
企业、大群体”、“小产品、大产业”的格局,形成了规模化的区域竞争优势,在全
国纺织产业集群198个试点地区中居中上水平。形成了国内休闲面料首选XX和国
际市场买牛仔布到XX的口碑效应。
3.设备装备水平高端,效率高成本低。装备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生产线与国
际先进制造接轨,具有生产国际一流品牌产品的能力。拥有无梭织机3万台,其中
丰田喷气织机1.7万台,日本丰田公司专门在XX设立了维修服务中心。万舟纺织纺
纱实现每万锭用工10余人,比传统纺纱每万锭80人大幅减少。立马纺织更新丰田
810喷气织机,生产率提高40%,能耗减少15%,每米布降低成本0.3元。
(三)XX纺织行业的劣势
1.产业结构性问题突出。产能集中于棉纺纱和棉织造,最终产品以休闲面料的白
坯布、牛仔面料为主,两项产值占纺织行业近90%,其它纺织产品近年来发展较慢,
产业链延伸不足,存在“结构性陷阱”。
2.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缺乏。企业主普遍只考虑到借助先进设备降低成本、扩大
市场占有率,产能向技术门槛较低的白胚布集中,而对提升产品档次和调整产品结构
缺乏主动性,因此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性能优越的高档特色产品较少,造成“一
流设备生产二流三流产品”的现象。
3.行业协同平台功能不足。一是行业协会作用未充分发挥,企业各自为阵,未形
成抱团发展、分工协作的差异化竞争态势,同行业间竞争激烈。二是行业公共服务平
台建设滞后,包括关键技术研究支撑平台、工程实施服务平台,以及人才、金融服务
平台等。
4.生产成本压力不断增加。XX纺织工人起步工资达4000-5000元/月,高级技
工可达上万元每月,比周边发达地区还高。同时,却存在企业员工老龄化、招工难的
问题。加之原材料、水电等成本不断上涨,原有的成本比较优势丧失。
5.环境容量制约严重。XX地处钱江塘上游,环保部门对印染项目控制非常严格。
目前在产印染企业为27家,规上企业2家,虽然通过整合关停提高了印染能力,但
在排污指标逐年降低的情况下,产业链的延伸与完善必然受限。
三、关于XX纺织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一)要立足区域优势,提升产业全球价值链地位。要把现有棉织造行业做精做
强,通过装备的高端化,提高生产效益,降低生产成本,把休闲面料做到极致。政府
要继续给予融资、税收、人工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促其做大打造龙头企业,尽早完成
“原始积累”。
(二)要注重学习和创新,塑造持续生命力。XX纺织行业属于模仿复制型集群,
入行技术门槛较低,主要依靠资本复制新企业,这是一种外延式扩大再生产,技术创
新的速度缓慢,所以长期被锁定于价值链低端,随着规模的扩大,风险反而上升。因
此,必须构建激励创新的政策制度体系,政府要在研发、创新、专利、品牌等方面给
予足够的支持。
(三)要加强行业管理,培育扶植领军企业。XX纺织行业同质化企业较多,相
互之间恶性竞争,表现在互挖产业工人、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造成人工成本高于周
边地区;互相压价接单抢生意,造成利润越来越低,出现偷工减料现象,影响区域品
牌声誉等。因此,政府要通过行业管理来考核效率,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行业
健康发展。
(四)要转变经营理念,建立快速反应机制。XX纺织企业主仍然坚持做规模化
生产,把初级产品销售交由第三方经销商,对市场没有足够的反应能力和产品价格的
话语权。受研发能力、智能化水平、生产组织、成本控制等限制,不接受小批量定单。
企业家需转变理念,加强研发投入,探索“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高品质”的路
子,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组织生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政府要提供合作交流、人才支
撑、信息平台、科研攻关平台、风险均摊等服务,引导和激发企业打破低端产业链条
内生动力。
(五)加大扶持和引导力度,优化政府服务。一要加大企业家队伍培养力度。转
型升级人是关键,要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激发企业家的积极
性和主动性。培育一批创业型领军人才和具有国际战略思维管理型人才,以人的思想
观念的转型升级来带动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二要加大行业行为规范力度。充分发挥
纺织行业协会的作用,引导企业从无序竞争向抱团发展、有序竞争转变。三要重点帮
助企业解决招工难问题。人社部门要主动对接欠发达地区,签订劳务协议,通过开展
精准扶贫、就业培训等形式,批量引进产业工人,解决用工荒问题。四要引导企业走
出去拓展销售渠道。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展会,一方面拓展掌握销售渠道,减少企
业中间环节,提高赢利能力;另一方面开拓视野和眼界,找到企业与市场的结合点,
激发创新创业灵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