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提高小学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
作者:王林
来源:《教育·读写生活》2020年第02期
本文所要阐述的重点是:儿童文学作品是小学教师,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专业阅读的重要
内容,当前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亟待提高。
一、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课程资源
儿童文学是以少年儿童为读者对象的文学,它的诞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成人意识到儿童有
特殊的文学需要。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由作家独立创作的儿童文学)在西方不过三百多年
的历史,在中国一百年(中国现代儿童文学诞生于五四时期)。但是,儿童文学从诞生之日起
就同教育有着天然联系,十七世纪英国的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曾在《关于教育的思考》中提
出应该让儿童读一些像《伊索寓言》《列那狐的故事》那样轻松愉快的好书,他的提倡直接推
动了儿童文学创作。在中国最早提倡儿童文学的是周作人,1920年他在北京孔德学校演讲
《儿童的文学》时,一开始就说:“今天所讲的儿童的文学,换一句话便是‘小学校里的文
学’。”
翻阅民国时期的小学国语教材,可以发现儿童文学同小学语文教育有很好的互动关系:儿
童文学作品被迅速纳入教材中,使 “儿童文学化”成为30年代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特征。1932
年民国教育部颁布的《小学国语课程标准》在“目标”第三点即提出“欣赏相当的儿童文学,以
扩充想象,启发思想,涵养感情,并增长阅读儿童文学的兴趣”。同时,小学语文教育的改革
又推动了创作,身兼语文教育家和儿童文学家的叶圣陶,在1932年编写《开明小学国语课
本》时,创作了大量的儿童文学,他说:“小学生既是儿童,他们的语文课本必得是儿童文
学,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乐于阅读,从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智慧。当时我编写这一部
国语课本,就是这样想的。”
在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中,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也占有比较高的位置。根据课程
标准编制的实验教材,儿童文学作品成为低年级课文的主体。
儿童文学可以成为小学语文教育中重要的课程资源,在于儿童文学本身有以下特点:
(一)儿童文学是儿童本位的文学
儿童文学是充分考虑到儿童的理解能力和审美需要而创作的文学。儿童文学界越来越认识
到,儿童文学应该是以儿童为本位的文学,这个本位既包括生活本位,还包括心理本位和精神
本位。儿童不是“缩小的成人”或“不完全的小人”(周作人语),而是独特文化的拥有者,独立
精神的存在者。因此,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都意识到,为儿童写作并不是把成人的思想、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