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中国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对我国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矿产勘查与评价》读书报告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它是人类环境与发展跨世纪的行动议程。

1993年10月北京召开了“中国21世纪议程”国际研讨会。

次年通过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成为中国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1996年10月,“中国21世纪议程第二次高级圆桌会议”在北京召开,在会议开幕式上邹家华副总理指出:“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永恒主题。

目前,我国一次性能源、工业原料以及农业生产资料主要来自于矿产资源。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将继续以本国矿产资源为基础来发展经济,而矿产资源供应的关键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1世纪是我国进一步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机,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矿产资源必将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一、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现状及基本特征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矿产勘查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国家探明了大批矿产资源,基本上保证了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矿种比较齐全的少数几个资源大国之一。

与此同时,我国矿产开发利用也成绩斐然,目前已成为世界矿业大国之一,全国年矿石总产量为50亿吨,其中国有生产矿山开发利用的矿种数为150个,年产矿石量约为20亿吨(不含石油、天然气);非国有小型矿山开发利用的(亚)矿种数为179个,年产矿石量约30亿吨。

原油产量为1.67亿吨。

我国原油、煤炭、水泥、粗钢、磷矿、硫铁矿10种有色金属产量已跃居世界前列。

我国固体矿产开发的总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

经过多年的发展,总体上我国的矿产资源既有优势,也有劣势。

其基本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矿产资源总量丰富、品种齐全,但人均占有量少如前所述,我国矿产资源总量丰富,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矿产资源拥有量少,仅为世界人均的58%,列世界第53位。

在已发现168种矿产中,探明储量的就有153种,其中能源矿产7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89种,水资源矿产(地下水、地下热水和矿泉水)3种,几乎包括了世界各国正在开发利用的全部矿产种类。

而且,煤、稀土、钨、锡、民钒、锑、风菱镁矿、钛、萤石、重晶石、石墨、膨润土、滑石二芒硝、石膏等20多种矿产,无论在数量上或质量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虽然这些优势矿种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但其用量一般较少,国际市场容量不大,对其发展有一定限度。

而象石油、天然气、铁、锰、铜、铝、金、钾、硼、硫等用量大,对国民经济具有较大支持作用的矿产则相对不足。

还有一些用量不大,但却相当重要的矿种,我国严重急缺,如铬铁矿、铂族金属、钻、金刚石等。

我国小金属品种钨、锡、锑、稀土等有较大的资源优势,但占有色金属产量94%的铜、铝、铅、锌等大宗矿产储量严重不足。

中小型矿床多,矿石品位低,易采易选的富矿少,如我国富铁矿(TFe>50%)探明储量仅为12.6亿t,占全国总探明储量的2.8%。

我国矿产资源的利用有很多问题,如大矿小开,一矿多开;采富弃贫,开采回收率低;粗放经营,污染环境。

据统计,我国每年矿石采掘量50多亿t,矿业固体废弃物已积存65亿t,每年净增6亿t,加工产生废水160亿~200亿t。

而且后备资源紧缺,供需矛盾不断加剧。

我国若干重要的大宗矿产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目前铜矿石接近60%,铁矿石60%,锰矿石25%,铬铁矿77.5%,氧化铝50%,钾盐60%以上靠进口。

初步预测,我国矿产品需求量在今后5~20年将达到高峰。

如果矿产地质研究与勘查没有大的突破,到2010年主要矿产(45种)的半数将不能满足需求。

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大多矿产为短缺或探明储量不足据我国储量表,我国45种主要矿产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下:1.短缺的矿产有:金刚石、铂族金属、铬铁矿、钾盐、天然碱等5种。

2.探明储量不足的矿产有:石油、天然气、锰矿、铜矿、镍矿、金矿、银矿等7种。

3.探明储量较丰富的矿产有:铁矿、铝土矿、锌矿、铅矿、汞矿。

硫矿、磷矿、硼矿、珍珠岩、高岭土等10种。

4.优势矿产有:稀土矿、袒矿、煤矿、锡矿、钛矿、钒矿、钨矿、锡矿、铝矿、锑矿、银矿、被矿、芒硝、镁矿、重晶石、膨润土、耐火粘土。

石棉、萤石、滑石、石膏、石墨等22种。

虽探明储量居世界第2、第3位,但人均量低于世界人均水平。

5.具世界优势的矿产有:稀土、石膏、钛、钮、钨、膨润土、锡、芒硝、重晶石、菱镁矿、锑和石墨等15种。

探明储量居世界第l、第2位,人均量亦超过世界人均水平。

(三)大多矿产资源质量差,国际竞争能力弱。

与国外主要矿产资源国相比,我国矿产资源的质量很不理想。

在13种主要矿产中,只有天然气的质量居世界前列(注:这里的矿产资源质量指矿石品位、矿石类型、矿石的选冶性能等综合因素);金、钾盐、石油、铅、锌的质量为中等;煤、铁、锰、铜、铝、硫、磷矿的质量处于最差地位。

从总体上讲,我国大宗矿产,特别是短缺矿产的质量较差,在国际市场中竞争力较弱,制约其开发利用。

例如,铅锌矿中共(伴)生组分达50多种,仅铅锌矿中的银就占全国银储量的60%,产量占70%;伴生疏达大型、特大型的铜矿床就有10余座,全国伴生金的76%和伴生银的32.5%均来自铜矿等等。

(四)贫矿多,富矿、易选的矿少,致使商品矿的成本大大增加我国支柱性矿产大多存在这样的问题。

例如:石油除部分灰岩古潜山油藏、珠江口海相砂岩油田、大庆部分高丰度油田的单井日产较大外,大多是产量低的贫矿,每井平均日产5.8t与国外每井日产在11t以上相比均属极贫矿。

我国铁矿平均品位仅33%,比世界铁矿平均品位低10%,而国外主要铁矿生产国如:澳大利亚、巴西、印度、俄罗斯等,其铁矿石不经选矿品位就可达62%的商品矿石品位。

我国锰矿平均品位仅22%,不到世界锰商品矿石工业标准 48%的一半,且多属难选的碳酸锰。

我国铜矿平均品位仅0.87%,而智利、赞比亚分别为1.5%和2.0%。

我国铝土矿几乎全是一水硬铝石,生产成本远高于美、加、澳等国的三水或一水软铝石。

磷矿全国平均品位仅门%,富矿储量仅占6.6%,且胶磷矿多,选矿难度大。

我国硫矿以硫铁矿为主,贫矿多、富矿少,一级品富矿储量仅占4.3%,而国外大多以自然硫和回收油气副产硫为主。

钾盐我国严重短缺,现在利用的盐湖钾镁盐,根本无法与国外固态氯化钾开发的成本效益相比。

(五)成分复杂的共(伴)生矿多,大大增加了开发利用的技术难度据统计,我国有80多种矿产是共(伴)生矿,以有色金属最为普遍。

例如,铅锌矿中共(伴)生组分达50多种,仅铅锌矿中的银就占全国银储量的60%,产量占70%;伴生疏达大型、特大型的铜矿床就有10余座,全国伴生金的76%和伴生银的32.5%均来自铜矿等等。

虽然共(伴)生矿的潜在价值较大,甚至超过主要组分的价值,但其开发利用的技术难度亦大,选冶复杂,成本高。

因而竞争力低。

(六)中、小型矿和坑采矿多,大型、超大型矿和露采矿少,严重制约着矿产开发的规模效益。

我国矿产资源总体上是矿产地多,但单个矿床规模大多偏小。

拥有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多为钨、铝、锑、铅锌、镍、稀土、菱铁矿、石墨及北方煤等矿产;一些重要支柱矿产如铁、铜、铝、金、南方煤及石油天然气等矿产,以中小型为主,不利于规模开发,单个矿床难以形成较大的产量,影响资源开发的总体效益。

我国至今尚未发现特大型的富铁矿(5亿t级)和富铜矿(500万t级),而国外探明钢金属量超过1000万t的超大型铜矿60余座,其中有一半超过1000万t。

目前我国己开采的329个铜矿,全年产量仅33.4万t;世界超200t的超大型金矿有48个,我国金矿超过60吨的产地也仅有7处。

可露采的矿产地少。

如煤矿可露采的储量仅占7%,而美国。

澳大利亚露采矿分别占总产量的60%和70%,因此生产效率、成本、回采率等,都难以与国外的相比。

在金属矿产中,我国70%以上的铝土矿,80%以上的铜矿,叨%以上的镍矿都需坑采,但目前露采率低。

而硫铁矿全国可露采的仅15%。

此外,由于矿床规模偏小,并以坑采为主,不能形成规模开发。

这些都是造成我国矿产资源开发效率和经济效益低的重要原因。

(七)矿产资源地理分布不平衡,地区差异性明显由于地质成矿条件不同,我国已发现的矿产地大都集中分布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具有巨大的潜在优势,而产值占60%以上的东部地区,矿产资源明显不足。

例如我国90%的煤炭资源分布在华北、西北和西南。

其中,74%的煤炭保有储量集中于晋、陕、内蒙古、新疆,而东北、华北、中南仅占10%,但工业产值却占全国的70%。

“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格局将长期存在,势必增加成本、制约经济发展。

磷矿的70%的保有储量集中分布于云、贵、川、鄂等四省,长期南磷北运,致使运力不足,增加成本,严重制约生产能力。

铁矿主要集中在辽宁、河北、四川和山西省,其开发利用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此外,近年来在西部边远地区发现了一批大型、特大型矿区。

开发难度亦大。

基于矿产分布的不平衡态势,今后我国矿业发展战略重心西移已成必然之势。

(八)矿产资源无序开采,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随着矿业开发的飞速发展,一个时期以来,国家、集体、个体采矿一齐上,造成我国资源开采的无序、乱采滥挖,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造成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如:长江三峡一家企业为开采几万吨煤,致使山体开裂、滑坡并有阻断长江的危险,损失巨大。

二、我国矿产资源形势21世纪初期,我国处于加速工业化发展阶段,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

矿产资源需求旺盛和资源短缺的局面不容乐观,特别是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宗矿产的供需矛盾,短期内不仅难以改善而且有加剧的可能。

例如:煤炭虽然资源充足,但在区域供应上仍较紧张;石油受资源短缺的限制产量的增长滞后于需求增长幅度的矛盾越来越大,需要大量进口的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富铁矿、铜矿、铬铁矿依然紧缺;铝、铅锌的资源虽然保证程度较好,但在国际上竞争力弱;硫矿、磷矿从探明储量上看,其保证程度高,但品位偏低,开采条件差、开发难度大;钾盐资源依然短缺,钾肥供应仍将依赖进口等。

其他资源将会得到充分保证。

据原国家计委、地矿部组织对21世纪初期我国45种主要矿产的供需形势分析认为:(l)2010年资源短缺,主要靠进口的矿产有:铬、钴、铂、钾盐、金刚石5种;(2) 2010年不能保证,部分需要长期进口的矿产有:石油、天然气、铁、锰、铜、镍、金、银、硫、硼等10种;(3)2010年基本可以保证的矿产有:铀、铝、锯、耐火粘土、磷。

石棉等6种。

(4)2010年可以保证并有部分矿种可以出口换汇的矿产有:菱镁矿、铂、稀土、芒硝、煤、钛、水泥原料、玻璃原料、石材、萤石、钨、锡、锌、铝、锑、重晶石、滑石、高岭土、硅灰石、硅藻土、石墨、膨润土、石膏等24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