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综合改革方案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综合改革方案

《大学体育》课程教案综合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校体育教案定位:树立健康第一的意识,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激
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努力形成“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终身体育行为的理念,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
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精神,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激发参加体育锻炼的
主观能动性、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升身体素质,并从中磨练坚强意
志、培养良好品德和拼搏精神;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案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的决定》;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
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案指导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
意见》、《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教育部、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号文件】;
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等文件精神。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
见》指出“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
面发展的重要指示,加快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考试评价制度,发挥其对增
强青少年体制的积极导向作用”的精神,切实提高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体育教案改革与发展的终极目的就是保证以上定位的最终实现,改革要
坚持“健康第一,全面育人”的指导思想,改变以往以竞技运动为中心的体
育教案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课程。通过教案使学生在身体
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和谐发展,了解体育与健康的基本
知识,掌握科学锻炼的方式、方法,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使“人
人参与运动,健康伴随一生”的理念深入人心。
二、培养目标
、基本体能目标:要求学生必须达到基本身体素质和能力要求,包括耐力、
力量、协调性、灵敏性等基本身体素质,以及游泳、生存自救等基本能力。
、运动参与目标:
()能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
()能自我评价体质健康状况,并能制定个人锻炼计划;
()有一定的体育活动组织策划能力,会欣赏体育比赛。
、运动技能目标:
()熟练掌握两个以上运动项目的基本技能;
()运用所掌握的运动技能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
()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置方法。
()积极参加户外运动,学会爬山涉水、越野、攀岩及生存自救等本领。
、体质健康目标:
)全面发展与健康有关的身体形态、机能及体能,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
准》的基本要求;
()掌握基本的养生保健和健身方法,有一定的营养、卫生知识,能选择人
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心理健康目标:
)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
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运用适当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社会适应目标:通过体育活动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表现出高尚的体育道德
和相互合作精神,能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三、学期、学时分配
《大学体育》课程实施学分制:学生在校期间只要完成规定学时、项目学习
就能获得体育课程学分。
、学期、学时安排:将大学体育课程学习设置为个学期(第一至第八学期内
任意选择其中四个学期进行体育课学习)。每学期课内学时,个学分;每学期课
外学时,个学分。课内学时数、课外学时数,共计个学时;课内学分(含《国家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课外学分。
、教案模块学时分配:
()课内学时: 学时
()课外学时(学时):线上自主学习学时(从级开始),课外自主锻炼(早
操)学时、俱乐部活动学时、 体质测试 学时;。
要求:学生进行体育教案的每学期必须完成不少于分钟在线学习时间和参加
规定章节考试,每学期按照学时计算;次课外自主锻炼(早操),一次按照
个学时计算;每学期必须完成次俱乐部活动,一次按照学时计算;体质测试
每学期安排学时。参加运动训练(群体活动)的学生考勤由教练员(体育导
师)负责统计。
四、课程类型
、体育基础课:面向初选体育课程学生开设,旨在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
运动能力,为体育选项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体育选项课:面向已经完成体育基础课的学生开设,学生根据兴趣、爱好,
自主选择不同运动项目的体育课,以满足需求差异,更加有效地提高运动技能和
健康水平。
、游泳课: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以蛙泳学习为主,要求学生掌握游泳基本技
能,拓宽健身方法和手段。
备注: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游泳课学习并能够达到规定要求。
、体育保健课:保健课是为体育必修阶段身体患有疾病或处于疾病恢复期和
身体某器官有缺陷,不能参加体育基础与选项必修课的学生而开设。保健课实行
申请审批管理办法。
、课外体育锻炼课(课外学时):面向全体学生开设,采用线上线下、自主锻
炼和课外体育俱乐部等组织形式,巩固课内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自我锻炼意识和
习惯。
五、《大学体育》课程综合改革形式
经体育部申报,教务处评审,《大学体育》课程被确定为武汉工程大学综合
改革类课程(全校共门)。综合改革共有课内课外、平时期末、线上线下、主讲
聘请四种形式。
教案改革理念:“四结合一全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体与主导相结
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
质。
3 / 6

、课内课外:
()将大学体育课程学习设置为个学期(第一至第八学期内任意选择其中四
个学期进行体育课学习)。每学期课内学时,个学分;每学期课外学时,个学分。
课内学时数、课外学时数,共计个学时;课内学分(含《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测试),课外学分。
()教案模块学时分配:教案模块学时分配:课内学时: 学时 ;课外学时(学
时):线上自主学习学时(从级开始)、课外自主锻炼(早操)学时、俱乐部活
动学时、 体质测试 学时。
通过将课堂教案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营造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
在实践教案中始终贯穿学生身体素质的教案理念。为了保证教案效果,达到体育
健身目的,体育部提倡“阳光体育,师生共参与”,鼓励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
重视锻炼,积极配合,以求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到运动的乐趣,使体育的育人功能
最大化。
、平时期末:
()学生考核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平时成绩,以参与课内学习、早操、课外
锻炼、俱乐部活动等考勤为依据;二是期末成绩,以该学期所学项目考核成绩为
依据。
()成绩评定:考核比例分配:平时成绩、期末成绩
平时成绩:课内学习线上自主学习课外自主锻炼(早操)俱乐部活动
期末成绩:项目考核成绩
通过创建了学生体育成绩的考核新模式,由以往“一考定音”改为课内课外
一体化考核模式,大大降低了学生不及格率,学生认为改革后的评分体系较为公
平、合理,对学生成绩评价具有全面性。
、线上线下:
()目前体育部开发了网络公开课():<大学体育互动教程>。体育课程由线上
视频学习、互动交流、课堂实践以及技术考试这四个部分组成。该形式能锻炼学
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校体育管理系统:通过学生下载软件,实时监控学生锻炼效果。
、主讲聘请:针对当今较为前沿、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而我校师资目
前无法开设的一些体育课程,我们将聘请高水平校外专家来我校担任主讲教师,
体育部相关教师担任其助教跟随学习。通过这一举措能有效调动了教师主动学习
和进修的积极性,提高了教案质量。
、体育导师制:
()拟跟学校相关部门联系安排体育部教师到各学院担任体育导师,具体职责
是负责各学院学生和教职工群体活动、运动竞赛、体质测试等工作。
()将我校全体学生匹配给相关体育导师,导师负责该批学生自主锻炼的监控
和效果评价等工作。
六、体育课程教案模式示意图

体育部

开设各种选项课,
为学生提供学习
课程

新生入学,
各俱乐部
招收新会员

教案教研室
俱乐部联盟

教研室、教师 教师、学生骨干

体育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