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遥感第三章
3.3 侧视雷达图像的信息特点
第三章 微波图像的特点
3.3 侧视雷达图像的信息特点
第三章 微波图像的特点
3.3 侧视雷达图像的信息特点
第三章 微波图像的特点
频率越高,物质的衰减作用越大,有效穿透性低。这对于植 被的回波影响较大,频率越高,穿透力差,回波主要来自植 被的上部,而频率低时,穿透力强,回波主要来自植被下面 的地表面。
三、影响雷达图像色调的因素
两条入射波 1 和 2 在俯角为β时,入射到高度h不规则的 地物表面上,产生两条射线的程差(即折线ABC)为
Δr = 2h sin β
两条射线的相位差就是
Δϕ
=
2π λ
Δr
=
4πh λ
sin
β
瑞利取相位差为π/2作为区分光滑面与粗糙面和区分镜面
反射与漫反射的分界线,如果 Δφ < π/2 或 h < λ/(8sinβ)
第三章 微波图像的特点
为了得到距离向无几何失真 的图像,采用地距显示的形 式。成像时加延时补偿或几 何校正
3.2 侧视雷达图像的几何特点
第三章 微波图像的特点
图象上两个地物目标之间的距离=斜距差×距离向比例尺
y1 − y2 = f (R1 − R2 ) = (R1 − R2 ) / a
a为比例尺分母
三、影响雷达图像色调的因素
第三章 微波图像的特点
3.3 侧视雷达图像的信息特点
第三章 微波图像的特点
3.3 侧视雷达图像的信息特点
第三章 微波图像的特点
三、影响雷达图像色调的因素
1、粗糙度 与波长有关,同一地表面入射波长短时粗糙,长时光滑
h
<
8
λ sin
β
3.3 侧视雷达图像的信息特点
第三章 微波图像的特点
四、雷达图像中的某些虚假现象 地物的反射、散射和多路径散射
第三章 微波图像的特点
3.3 侧视雷达图像的信息特点
旁瓣的影响
第三章 微波图像的特点
3.3 侧视雷达图像的信息特点
第三章 微波图像的特点
五、雷达图像中的其它异常现象
雷达天线的旁瓣和图像处理过程中有时会产生图像异常和图 像模糊
旁瓣的影响 • 造成航迹向图像模糊 • 造成旁瓣条带 • 高增益天线也有可能导致
化最低值对应电平值要稍高
3.2 侧视雷达图像的几何特点
一、斜距显示的近距离压缩
第三章 微波图像的特点
¾航向的比例尺是一个常量,它取决于胶片记录 地物目标的卷片速度与飞机或卫星航速之比。 ¾距离向的比例尺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
3.2 侧视雷达图像的几何特点
距离向比例尺:
f
′=
f sec β
=
f
cos β
二、地物目标的几种类型
¾点目标 比分辨单元小得多,有时信号很强
目标散射截面与背景噪声的关系
3.3 侧视雷达图像的信息特点
二、地物目标的几种类型
¾硬目标 既不占有相当面积,又不限制在
分辨单元之内的地物。信号很强 • 角反射效应 • 谐振效应 • 线导体
第三章 微波图像的特点
3.3 侧视雷达图像的信息特点
3.3 侧视雷达图像的信息特点
第三章 微波图像的特点
一、地物目标对雷达波束的几种不同反应
¾反射 ¾散射 散射方向图
¾穿透 体效应
¾吸收
地物对雷达波束的反应由目标的性质和电磁波波长决 定,波长不同,对地物的穿透性是不一样的。地物本 身的结构,表面的粗糙度和介电性能不同,则会对电 磁波的穿透、反射(或散射)和吸收带来不同程度的 效应。
3.1 侧视雷达图像参数
第三章 微波图像的特点
¾ 灰度范围 •对应可检测到的最强目标信号电平和最弱目标信号电平。 •系统的饱和电平与背景噪声关系 •系统设计要考虑可能的最强目标电平 •主辨回波不要达到饱和电平 否则旁辨增强 •量化概率范围 量化最高值对应电平值对应饱和电平要低,否则压缩 了掩盖了许多信号; 最高值不能定为255,否则有的信号记录就会损失,量
第三章 微波图像的特点
3.1 侧视雷达图像参数 3.2 侧视雷达图像的几何特点 3.3 侧视雷达图像的信息特点 3.4 典型地物的散射特性
3.1 侧视雷达图像参数
第三章 微波图像的特点
¾ 波长 • 地面粗糙度的衡量 • 穿透深度的相关参量
¾ 俯角(入射角) • 地区平均坡度对照射角度的要求 • 一般意义下的入射角
地物表面即可看作是光滑表面,这就是瑞利准则。
粗糙度跟俯角的关系:俯角小, 地表光滑
3.3 侧视雷达图像的信息特点
第三章 微波图像的特点
三、影响雷达图像色调的因素
2、复介电常数——介电常数和损耗因子 高则反射作用大、穿透作用小
含水 量多 少决 定了 复介 电常 数的 大小
3.3 侧视雷达图像的信息特点
当俯角为 β 时,
ΔR = ΔG cos β
于是
y1 −
y2
=
f sec β
(G1 −G2 ) =
f
′(G1 −G2 )
=
a
1 sec
β
(G1
−
G2
)
3.2 侧视雷达图像的几何特点
距离向比例尺:
第三章 微波图像的特点
3.2 侧视雷达图像的几何特点
第三章 微波图像的特点
二、透视收缩与叠掩
S β
θ= 90-(β+α)
第二层介质均匀则只有表面散射无体散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3 侧视雷达图像的信息特点
不 同 地 物 的 面 和 体 散 射
第三章 微波图像的特点
3.3 侧视雷达图像的信息特点
回波曲线与内部物质 的平均介电常数有关。 平均介电常数小则消 耗小,体散射强; 回波曲线随平均介电 常数小则高而平缓, 大则低
第三章 微波图像的特点
第三章 微波图像的特点
三、影响雷达图像色调的因素 2、复介电常数——介电常数和损耗因子
复介电常数相对于单位体积的液态水含量呈线性变化。 在整个微波波段内,水的复介电常数量值变化范围为 20~80,而大多数天然物质(植被,土壤,岩石,雪) 的介电常数变化范围只有3-8,可见物质的含水量影响 很大。地物目标含水量的多少决定其复介电常数的大 小,影响雷达回波的变化。
3.3 侧视雷达图像的信息特点
第三章 微波图像的特点
面散射和体散射的区别: 面散射的强度与表面复介电常数成正比,散射特性曲 线的形状由表面粗糙度决定; 体散射的散射强度与内部物质介质的不连续程度成正 比,其散射曲线的形状由平均介电常数等因素决定。
3.3 侧视雷达图像的信息特点
三、影响雷达图像色调的因素 7、角反射器效应
三、影响雷达图像色调的因素
第三章 微波图像的特点
去极化(产生交叉极化的过程)
由平均的平滑起伏表面上反射系数的差别引起的准镜面反射 非常粗糙的表面引起的多次散射 地表趋肤深度层内的非均匀物体引起的散射 地物目标本身的各向异性产生的散射
3.3 侧视雷达图像的信息特点
第三章 微波图像的特点
3.3 侧视雷达图像的信息特点
理想粗糙表面的平 均散射系数:
σ0 (θ) = σ0 (0) cos θ
一般在陆地上空,雷达波束 的入射角都在平直区范围 内,平均后向散射系数变化 不大,地物的回波强度随距 离变化不大
第三章 微波图像的特点
3.3 侧视雷达图像的信息特点
第三章 微波图像的特点
3.3 侧视雷达图像的信息特点
3.3 侧视雷达图像的信息特点
三、影响雷达图像色调的因素
第三章 微波图像的特点
3.3 侧视雷达图像的信息特点
第三章 微波图像的特点
三、影响雷达图像色调的因素
4、入射角 小 粗糙度增加 大 粗糙度减小
回波面积发生变化
实际地表面光滑(粗糙) 回波随入射角变化大 (小)
3.3 侧视雷达图像的信息特点
第三章 微波图像的特点
光滑表面没有斑点效应
3.3 侧视雷达图像的信息特点
第三章 微波图像的特点
二、3.地2 斑物目点标噪的声几及种降类斑型处理
• 多视处理
通过分割合成孔径的多普勒带宽获得独立测量,分割的孔径分别成 像,然后进行平均处理。
多视处理抑制斑噪,以牺牲系统分辨率为代价
3.3 侧视雷达图像的信息特点
第三章 微波图像的特点
3.3 侧视雷达图像的信息特点
第三章 微波图像的特点
二、地物目标的几种类型
¾分布型目标 同类地物, 具有一定表面粗糙度
大面积 斑点效应 :雷达波束扫过面目
标,雷达天线所接受的电磁波电场 信号形成周期性的信号,造成图像 上这类地物最强到最弱信号的周期 变化,形成一系列亮点和暗点相间 的图斑。
• 多视处理 • 图像滤波
3.3 侧视雷达图像的信息特点
三、影响雷达图像色调的因素
第三章 微波图像的特点
6、次表面粗糙度与体散射 当电磁波穿透地物时,第二层介质的表面粗糙度称为
次表面粗糙度。 第二层介质不均匀引起体散射
体散射是当雷达波束穿透地物时,由于地物内物质的不均匀性, 和不连续的空间位置分布,如树干、枝干、叶面等分布的随机 性,引起体内散射的各向同性。
θ α 雷达影像成像的角度关系
3.2 侧视雷达图像的几何特点
二、透视收缩与叠掩
前坡
收缩
第三章 微波图像的特点
后坡
叠掩
产生阴影 关键在确定
↓ 确定形变性质
β为已知量
3.2 侧视雷达图像的几何特点
第三章 微波图像的特点
3.2 侧视雷达图像的几何特点
二、透视收缩与叠掩
第三章 微波图像的特点
透视收缩
3.2 侧视雷达图像的几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