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南槟榔产业研究及建议

湖南槟榔产业研究及建议

中国槟榔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二〇一五年一月目录一、槟榔概况 (3)二、全国槟榔产业概况 (4)2.1 槟榔种植与产能 (4)2.2 槟榔加工业现状 (7)2.3 槟榔产业规范化 (7)2.4 槟榔价格的波动 (9)三、槟榔产业发展动力 (10)四、槟榔产业发展趋势 (12)五、琼湘深化合作关系 (12)六、相关建议 (14)一、槟榔概况槟榔为棕榈科槟榔属的多年生常绿乔木,树高10-20米,干直立,单轴不分枝,茎干有明显的环状叶痕。

槟榔果是植物槟榔干燥成熟种子,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槟榔,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具有固齿杀菌、消积化食、消脚气及驱虫等功效。

槟榔原产马来西亚,目前主要生产于中非和东南亚,如印度、斯里兰卡、菲律宾、缅甸、巴基斯坦、马来西亚、新几内亚、印尼、泰国、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国、毛里求斯等国均种植槟榔。

在中国,槟榔主产区在海南和台湾,在广东、广西、云南及福建地区也有少量种植,而加工过的槟榔主要在湖南十分流行。

西汉年间,槟榔流入中国。

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槟榔作为进奉的贡品,现身长安。

二、全国槟榔产业概况中国引进种植栽培槟榔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以海南省栽培最多。

主要分布在海南东部、中部和南部山区等。

●1952年,槟榔的种植面积仅为1,053 hm2(公顷),约1.5795万亩;产量为1,158吨;●1969年以后,国家对南药的生产越来越重视,开始发展以槟榔为主的33类南药,自此以后,槟榔生产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但是,由于当时进口槟榔价格的浮动和国家政策的多变,最终导致槟榔生产缓慢发展。

●到1989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湖南的槟榔加工业和销售行业的兴旺,导致槟榔价格迅猛发展,海南的槟榔种植业才得以真正快速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槟榔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更是增长迅速,进而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2.1 槟榔种植与产能槟榔在海南是仅次于橡胶的第2大热带经济作物,被称为“绿金”。

截至2013年末,海南槟榔种植面积136万亩,其中挂果面积90万亩,产量约65万吨(亩产约750公斤),占全国总面积的95%,海南原材料的中国市场占有率达99%,海南省涉及种植槟榔的农民约有50万户近230万人。

从图1中可以看出,2000-2013年,海南槟榔年末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2000年种植面积为26,944 hm2,约40.416万亩,产量为表1 2013年海南省各市县槟榔种植面积和总产量2.2 槟榔加工业现状槟榔产业作为非公经济、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湖南食品工业的龙头和支柱产业。

目前在湖南省槟榔加工企业超过100家,其中年产值过千万的有50多家,年产量超过20万吨,约占全球总产量的25%。

在湖南,槟榔产业年产值过100亿元,年上缴利税1.5亿元。

典型的一批龙头企业包括:小龙王、宾之郎、王爷、胖哥、皇爷、七妹等,这些年产值过亿元,并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认证体系,进而带动了包括添加剂、包装、运输等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湖南颇具特色的朝阳产业。

其中“胖哥”在琼海市建成槟榔收贮、烘干、配送基地;“皇爷”在三亚建设自己的基地;益阳“口味王”2011年已在海南省设立了分公司,进行槟榔产业深加工,第一期工程竣工后投入生产,2013年实现产值1.2亿元,并计划在未来5新增投资3亿元,实现年产值10亿元。

2.3 槟榔产业规范化在1993年,湖南省首次就槟榔生产制定了地方标准,并在1999年进行了第1次修改,2004年进行了第2次修改。

目前已经完成第3次标准修订。

但就总体行业而言,由于标准的相对滞后,在某种程度上导致槟榔行业出现了一些问题,进而制约了湖南整个槟榔行业的健康发展。

行业规范性建设和加快标准的推广与落实成为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根据新修订的《湖南省食用槟榔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在食用槟榔的外包装上,将会统一标注“过量嚼食槟榔,有害口腔健康”此类提示语。

标志着法制的力量再次对湖南槟榔市场起到规范作用,这将极大地促进槟榔行业优胜劣汰,保障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2012年12月19日,海南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正式挂牌运营,这是海南省第一家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由海南省农垦集团控股51%,联合上海大新华易物流网络有限公司、海南润德投资有限公司、新湖控股有限公司、海南神农大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四家股东共同发起设立,注册资本金1亿元人民币。

2012年12月26日, 在第2届万宁国际槟榔文化节暨槟榔产业发展论坛开幕式上,海南槟榔电子交易市场开锣,从而槟榔干果鲜果可实现网上交易。

海南槟榔电子交易市场是由海南省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中橡电子交易市场、海南槟榔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万宁市政府、万宁市槟榔协会等共同建设。

2.4 槟榔价格的波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槟榔生产在2004-2008年的这5年时间里,呈现持平略有下降的趋势,而2008年之后的,槟榔的种植保持平稳的同时有略微上升的趋势。

2013年有关“槟榔致癌”的新闻报道,使海南槟榔销售遭遇市场最疲软的境地,槟榔价格一路走低,进而影响了海南省槟榔的实际经济效益,也使得农民受到了巨大损失。

根据国家统计局海南调查总队调查数据显示,受此消息影响,海南2013年槟榔价格下降45%,按照海南全省的槟榔产量50万吨,以及往年的平均价格,原年产值达到200亿元,而2013年仅槟榔青果这一项,就使得海南全省种植槟榔的230万农民减收30亿元人民币。

进入2014年,槟榔产业有所回升,槟榔种植户增收已成定局。

2014年槟榔将为每户槟榔种植户同比增收8000元以上。

2014年9月中旬,海南省槟榔鲜果以3.5元/斤的价格高开上市,随后价格以每天平均0.1元/斤的增幅上涨。

根据估计,2014年槟榔平均价格将达到5.6元/斤,而同期2013年平均价仅为1.2元/斤。

4斤槟榔鲜果可以烘成1斤干果,槟榔干果价格已经达到33元/斤,预计最高价能够达到36元/斤,而同期2013年干果价格在6元/斤-12元/斤之间。

三、槟榔产业发展动力(一)槟榔加工产业的快速和稳步发展一直以来,槟榔是海南省和湖南省传统的食品,国内其他地区的人们很少了解和使用槟榔。

随着交通运输、饮食等行业的发展,以及人们观念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伴随着湖南人口全国范围的流动,湖北、江西、广东和福建等省市也在逐步流行食用槟榔,除湖南省以外的其他省市市场销售达到30%以上,以广东为例,而2013年销售额达到50亿元。

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海南省槟榔加工产业出现发展滞后现象,大部分槟榔采摘后仅在海南进行简单的初加工,然后销售到湖南等省,海南省就成为湖南槟榔加工业的原料基地;而湖南省也被成为加工和食用槟榔的大省,对海南的槟榔需求量最大。

海南省所产的槟榔干果主要销往湖南省的湘潭、常德、株洲、衡阳、益阳等地,在这些地区进行槟榔的加工和销售,并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2003-2005年期间,湖南省槟榔加工业产值每年增长25%,2005年产值达到35亿元,到2007年突破到50亿元,2010年槟榔行业产值达到70亿元,到2013年则突破了100亿元,市场占有率达到90%以上,同时将近有30万人从事槟榔相关的产业,槟榔加工业已经成为湖南省食品行业的支柱产业,因此,槟榔加工业的快速和稳步发展,拉动了海南省槟榔种植产业的发展,成为其发展的主要动力。

(二)海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1983年4月,中国政府决定开发和建设海南省,特别是发展具有热区特色的旅游业,1988年海南建省后,旅游业的发展更为迅猛,成为海南省经济的重要支柱。

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若干意见》,这标志着海南建设为国际旅游岛上升到国家战略;海南省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自然环境以及四面环海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客,2000-2014年,进岛旅游的人数逐年递增;从建省初期游客年接待量不足100万人次到2000年突破1000万人次;2008年突破2000万人次,随着国际旅游岛战略的实施,2011年突破3000万人次,而到了2014年,海南全年接待游客量预计突破4060万人次。

椰子代表海南,而槟榔代表海南的黎族。

在黎族,素有没有槟榔不成礼,没有槟榔不成婚的习俗,槟榔可称为海南的真正主人。

在三亚市和保亭县交界处的甘什岭建立了槟榔谷原生态黎苗文化旅游区,通过让旅客体验槟榔的种植、采摘、食用等方面,结合体验海南黎族的民风、民俗,真正了解槟榔对海南的重要意义。

吸引国内外游客前去参观和体验,旅游人数的迅猛增长以及海南对槟榔的宣传,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海南槟榔的食用、销售和推广等,成为海南槟榔种植产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

(三)南药产业的发展在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若干意见》中,就已经强调“增强南药黎药的研发能力”。

在2010年,海南省获批和建立了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海南基地,海南省政府对南药、黎药相关项目的资助额度也在不断加大。

海南省设立了珍稀濒危南药可持续利用及特色南药产品等开发项目。

在南药研究方面,目前已经建立了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2个重点实验室。

从国家和省政府政策到科技研究导向,均加快对南药产业的各方面进行标准、全面、深入的研究,促进南药产业的发展。

而作为四大南药之首的槟榔,南药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槟榔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槟榔种植产业的发展,成为其发展的动力。

四、槟榔产业发展趋势1、对于湖南槟榔产业,从发展角度着眼,走大企业整合之路。

促使品牌、原料和市场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提高行业门槛已成为必然的选择。

2、当前槟榔的利用方式主要有食用和药用两种,其中以食用方式为主。

目前槟榔加工业发展落后,产品单一,且基本上只限于传统食用消费市场,从而导致槟榔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因此,当务之急是以科技注入为根本,提高产品研发能力,加强成果转化力度,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槟榔多元化、多样化的产业链。

3、全国现有部分槟榔干果初加工、食用槟榔加工、槟榔制茶及制药等单一产品加工企业,而对槟榔的有效成分提取和系列产品研发技术显得十分滞后,尤其在挖掘槟榔的药用价值方面未进行深度研发,不能充分发挥槟榔的增值效应。

4、台湾和海南都是种植和生产槟榔的大省,湖南则是槟榔生产加工大省。

随着人们对槟榔保健功能的认可,槟榔产业的前景被广泛看好。

如何发挥海南的土地、气候优势,台湾的种植技术优势,以及湖南槟榔加工技术优势,“琼台湘三地合作”势在必行,并在全球范围内共同打造“中国槟榔”品牌,将显得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动发展的意义。

五、琼湘深化合作关系2000年起,湖南陆续有槟榔深加工企业在海南设立分厂。

在湖南企业的带动下,海南本土深加工业也开始从无到有,逐渐发展。

此外,不少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初加工企业,也与湖南深加工企业建立了很好的合作信任,实现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