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城市交通特征

第五章 城市交通特征

城市结构:出现城市功能分区,如商业区、各阶
层人群的独立生活社区等;
第五章 城市交通特征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下)
5.1 城市交通工具与特征
5.1.1 交通工具变革与城市发展
5.1.1.3

汽车时代
城市形态:城市可达性得到极大的提高;
城市结构:呈低密度扩展趋势,人口和就业中 心向郊区迁移; 5.1.1.3 高速公路时代 城市结构:出现城市副中心,形成多中心城市 结构;
通勤方式 优点 自行车 方便、安全、环 保、经济 缺点 受气候、地理影响大;远程 适应性差; 适用范围 短距离
公交
私车
安全、方便、经 济
方便、快捷、舒 适
低效、高能耗、舒适性差
高污染、高成本、占用公用 资源多 首期投入大、维护成本高、 建设周期长、路线密度低;
中短距离
中长距离 适合各种 距离出行
轨道交通 高效、低耗、舒 适、经济
第五章 城市交通特征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下)
5.2 城市居民出行特征
5.2.7
5.2.7.2
出行距离
出行距离分析
城市结构与出行距离


城市规模小,出行距离短;
城市规模大,出行距离长; 城市布局紧凑,出行距离短;


城市布局松散,出行距离长;
城市公交便利,出行距离长;
第五章 城市交通特征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下)

公交出行平均时耗:30~50min;
第五章 城市交通特征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下)
5.2 城市居民出行特征
5.2.8
5.2.8.4

出行方式的时耗特征
最大出行时耗
大城市通勤出行最大时耗:<40~60min;
中、小城市通勤出行最大时耗:<30min;
城市规模扩大——出行距离增加——(公交系统 升级)——控制最大出行时耗
自行车出行时耗:<40min;
平均自行车出行时耗:15~30min;
自行车最适宜出行时耗:10~20min;
第五章 城市交通特征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下)
5.2 城市居民出行特征
5.2.8
5.2.8.3

出行方式的时耗特征
公交出行时耗
公交出行时耗=乘车时间+候车时间+步行时间+换 乘时间; 其中候车时间+步行时间+换乘时间为非乘车时间; 公交出行之非乘车时间期望值:15min;
第五章 城市交通特征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下)
5.3 城市交通方式的转换与改善
5.3.1
5.3.1.2
影响出行方式转换的因素
城市用地对出行方式的影响
用地规模增加——出行距离增加,于是部分出行 方式发生转移:

步行——自行车; 自行车——公交、小汽车;

公交——轨道交通;
第五章 城市交通特征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下)
5.3.2

改善公交出行时耗的办法
出行 次数 争夺区 自行车 T自<T公 b 公交车 l出
加密公交 网密度,减 少t步;扩大 T自>T公的 范围; 但过多加 密,导致车 速下降,反 而使争夺区 右移。
a t候 deltT
公 =T T自
T自>T公
第五章 城市交通特征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下)
5.3 城市交通方式的转换与改善
优势:灵活;准时;经济;环保;高效;


不足:受地理、气候条件约束明显;
出行距离:在2~5km范围内;
出行时间:30min以内; 5.1.2.3 机动车交通 个体机动车交通方式,受社会、经济、政策等因素 影响大;

第五章 城市交通特征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下)
5.1 城市交通工具与特征
5.1.3 交通方式特征

第五章 城市交通特征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下)
5.1 城市交通工具与特征
5.1.2 交通方式的分类
5.1.2.1

步行交通
出行距离:在1.5km范围内;

出行时间:20min以内;
第五章 城市交通特征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下)
5.1 城市交通工具与特征
5.1.2 交通方式的分类
5.1.2.2

自行车交通
5.2 城市居民出行特征
5.2.7
5.2.7.2
出行距离
出行距离分析
出行方式的适合出行距离:

步行合适出行距离:<1.5~2km;


自行车合适出行距离:<3~4km;
机动车出行距离:中远距离; 影响步行率、骑车率、乘车率的因素:
(1)出行时耗;(2)公交发达程度;(3)公交 服务水平;(4) 票价;(5)道路交通情况;(6)地 形;(7)天气等。
5.3 城市交通方式的转换与改善
5.3.1
5.3.1.3

影响出行方式转换的因素
出行时耗对出行方式的影响
出行方式的选择,受最大出行时耗的约束;
在最大出行时耗的约束范围内,考虑出行成本、出 行效率,兼顾出行质量; 5.3.1.4 居民收入对出行方式的影响

低收入人群:步行、非机动车、公交;
高收入人群:公交、出租车、轨道交通、小汽车等;
缩短发车 间隔时间, 减少t候;扩 大T自>T公 的范围;
a t候 deltT
公 =T T自
T自>T公
第五章 城市交通特征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下)
5.3 城市交通方式的转换与改善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下)
第五章 城市交通特征
第五章 城市交通特征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下)
5.1 城市交通工具与特征
5.1.1 交通工具变革与城市发展
5.1.1.1

步行——马车时代
城市规模:步行1h时程范围(4~5km);
城市结构:高度聚集。
有轨电车时代
5.1.1.2

城市形态:沿电车轨道放射状发展,呈星状布 局;
5.3.2

改善公交出行时耗的办法
出行 次数 争夺区 自行车 T自<T公 b 公交车 l出
但过多加 密,导致车 速下降,反 而使争夺区 右移。
a t候 deltT
T自
公 =T
T自>T公
第五章 城市交通特征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下)
5.3 城市交通方式的转换与改善
5.3.2

改善公交出行时耗的办法
出行 次数 争夺区 自行车 T自<T公 b 公交车 l出
第五章 城市交通特征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下)
5.2 城市居民出行特征
5.2.6

出行空间分布
出行空间分布:反映城市土地利用 布局、城市人口分布、就业岗位分布 等情况; 内部交通:出行起讫点均在研究区 域内;


出发交通:出行起点在研究区域内;


达到交通:出行讫点在研究区内;
过境交通:出行路线通过研究区, 但起讫点均不在研究区内;
第五章 城市交通特征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下)
5.3 城市交通方式的转换与改善
5.3.2
出行 次数 争夺区 自行车 T自<T公 b 公交车 l出
改善公交出行时耗的办法
a t候 deltT
T自
=T

T自>T公

b:自行车与公交车速度差;
第五章 城市交通特征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下)
5.3 城市交通方式的转换与改善
第五章 城市交通特征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下)
5.3 城市交通方式的转换与改善
5.3.1

影响出行方式转换的因素
影响因素:人口规模;城市用地;பைடு நூலகம்行时耗;居 民收入;公交服务质量与效率;政府政策导向;
5.3.1.1

人口规模对出行方式的影响
规模小:步行、自行车、小汽车占的出行比例大; 规模较大:部分步行、自行车出行——公交出行; 规模特大:公交出行——轨道交通出行;

第五章 城市交通特征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下)
5.2 城市居民出行特征
5.2.3

出行方式构成
出行方式结构:各种出行方式在居民出行量中所分 担的比例; 出行方式构成,能反映城市特征、城市交通需求的 特点;
第五章 城市交通特征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下)
5.2 城市居民出行特征
5.2.3

出行方式构成
第五章 城市交通特征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下)
5.2 城市居民出行特征
5.2.6

出行空间分布
期望线:即 OD分布图, 连接出发小区 和到达小区的 直线,直线宽 度表示出行次 数;
第五章 城市交通特征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下)
5.2 城市居民出行特征
5.2.7
5.2.7.1

出行距离
等时线
等时线:由城市的某一吸引点出发,在规定的时耗 内可达的用地范围,可以反映地区的交通便捷程度;
第五章 城市交通特征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下)
5.2 城市居民出行特征
5.2.5

出行时辰分布
出行时辰:居民出行活动发生的时刻; 早高峰比晚高峰集中;


早高峰的出行目的相对较晚高峰集中;
大城市早高峰、晚高峰,且集中度高;中小城市: 早高峰、午高峰、晚高峰,集中度低; 早高峰持续时间短,晚高峰持续时间长; 通勤出行的峰值高,生活出行的峰值低;
公务
上班 0 步 行 自行车 20 助动车 40 摩托车 公交车 60 单位车 80 出租车 100 其它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