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都在寻求一种与地球自然规律不产生对抗和
抗拒的隔震减震设计方法,去适应“地震”这一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这是人类历史发展到现代,人类对客观规律地震释放地球内力正确认识
的进步体现。从建筑死抗硬抗地震的打击,到建筑结构隔震减震,十分
明确地反映了,人类自己设计和建造的建筑物,是不能与地震冲击力死
抗对抗的,这是数十来人类在建筑结构设计埋论上的飞跃。
建筑结构隔震减震的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一种隔震和减震的装置
(或构件),将不可抗拒的地震冲击力与建筑物隔离开来,从而达到隔
离和减少地震冲击力的打击,而使建筑物安全使用.
当前有一种“橡胶垫”隔震减震器己经应用于某些建筑物的建造之中,
这种“橡胶垫”在91年获美国发明专利,这种“橡胶垫”隔震减震器的力
学性能: 根据其构造是一层橡胶一层钢板的多层反复重叠,并在其中心部
钻孔安放铅芯棒所组合成装置的圆柱形特征,决定了这种隔震减震器是
一种在受正向冲击力(竖向力)的情况下,能达到隔震减震的目的,其后”橡
胶垫”恢复原状,准备着下次的冲击力发生后,又一次达到隔震减震的目
的。
“橡胶垫”在地震冲击力下的反映: 从有关资料中了解到“橡胶垫”隔震
减震器是安装在建筑物基础与上部建筑结构之间的,即在整个建筑的基
础上安装数十个隔震减震器,然后再在隔震减震器上建造上部建筑物,实
质上就是将过去传统的整体建筑,分离为基础,隔震减震器和上部建筑物
三个物体重叠受垂直压力的结构。这种结构当受竖向冲击力时不管外力
是从地基向上冲击,还是外力从上部建筑物向下冲击力,其冲击力都能在
其中的隔震减震器中消耗和减弱,从而达到隔震减震的目的。当外力停
止时,隔震减震器就能恢复原状,而准备着随时能产生的,向下或向上的垂
直竖向外力的冲击。 另外值得高度注意的是一种名叫“阻尼器”的
增加建筑结构硬抗地震的装置,这种装置的作用是减小上部建筑在地震
中摆动,但不可能减小地震对基础的冲击力。当地震冲击破坏力与安装
在建筑结构中的“阻尼器”的受力方向相同时, “阻尼器”能发挥一定的
作用,然而“阻尼器”的设计安装是根据建筑结构的使用来安装的,根本不
可能掌握地震冲击力的受力方向,来设计“阻尼器”与受地震冲击力方向
一致。况且城市建筑物建造的规划和使用,都使大多数建筑物的排例不
可能让地震冲击力,按照“阻尼器”的受力方向一来发生的。地震暴发时
的冲击波只有两个方向(往覆),不可能按人的意志设计的“阻尼器”,在不
同的建筑物中因“阻尼器”设计安装的方向不同,而发生改变的。这也说
明了“阻尼器”的使用是有条件的,而这个条件就是在设计时,就要准确的
了解: 地震冲击波在所城市的受力方向,来决定“阻尼器”的设计和安
装。 但是现在的科学手段是根本无发测定,地震爆发时地震冲击波的冲
击方向,更不可能将地震冲击波的冲击方向,按“人为的意志”去适应不
同的建筑物的“阻尼器”的阻尼方向的, 因此,可以确定“阻尼器”在地震
爆发时,只有少数“阻尼器” 设计和安装的方向与地震冲击波的冲击方向
一致, 而大多数“阻尼器”是没有用的,因而仍然逃脱不了地震冲击波的打
击,实质上根本就没起到对地震冲击波的“阻尼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