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

浅谈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

浅谈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改变社会消费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从而推动区域的经济增长。

位于XX省驻马店市的千年古县上蔡县,有着“中国重阳文化之乡”“蔡氏祖地”的美誉,是XX省十大古城之一,其境内的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但与此同时,上蔡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将上蔡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与利用,带动上蔡县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拟通过对上蔡县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现状的研究,以期为上蔡县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有效建议。

一、上蔡县历史文化资源概况上蔡县的历史相当悠久,可追溯至西周初年,距今已有3000多年。

上蔡县位于驻马店市东北部,“商朝时期有蔡邑,西周时期建蔡国。

春秋战国时楚国占据此地,为其属国,改名曰上蔡,战国后期置上蔡郡”232。

《新编上蔡县志》记载:“上蔡置县始于秦。

晋武帝泰始四年(268年)改上蔡县为武津县。

南朝宋明帝泰始三年(467年)易名为临汝县,县治移于悬瓠(今县城西南)。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改临汝县为武津县,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又复名上蔡县至今。

”67“民国初,属汝阳道。

建国后,属信阳专区。

1965年改属驻马店专区,至今不变。

”撤地设市后,上蔡县划归驻马店市至今。

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为上蔡县孕育出了种类众多、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资源。

这些资源主要集中在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姓氏文化、名人文化等方面。

(一)历史文化遗存资源目前,上蔡县区域内分布有伏羲文化遗址、仰韶文化遗址、屈家岭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等不同时期的文物遗址,地上地下文物众多,“芦岗拥翠”“蔡河沉月”“鸿隙现莲”等古蔡八景竞相争辉。

1.蔡国故城蔡国故城,作为西周和春秋时期的蔡国都城长达500年之久,它位于“上蔡县城关,始建于公元前十一世纪”571,在今XX省上蔡县城的西南。

故城踞芦岗顶端,西临汝河故道,东与河泽衔接,呈南北长方形,南北稍长,东西略短。

清康熙二十九年撰修的《上蔡县志》记载,“蔡国故城:址高一二丈,周围二十余里,其形如山”。

故城有9座城门,其中南面有3座、东西北各有2座,谓之“九门九关”,城墙外有宽100米、深10米的护城河环绕四周。

由于历史原因,古城墙损毁严重,现存约长10490米,高4~11米,宽15~25米。

2.伏羲画卦亭伏羲画卦亭“位于县城东15公里白圭庙寨内”572,原先该处建有白圭庙,庙内塑有伏羲像,建有伏羲画卦亭,又名八卦亭,原庙早已荡然无存,现仅存伏羲画八卦亭。

该亭建在一个砖砌的高台上,为八角形钻尖顶,以灰瓦覆顶,顶部有8个拱角,檐下八方分别刻有“乾、坤、坎、离、震、艮、巽、兑”8个大字,檐下立8根方形石桩,柱间装饰有青石板,雕以花卉图案。

亭门外两根石柱上刻有楹联:“仰观俯察一画明天地之道,数往知来六爻发古今之藏。

”该亭是一座形制独特的古代建筑,原亭始建于何时,今已无从考究,现存的亭是清康熙年间重修的,为上蔡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蔡侯望河楼蔡侯望河楼位于蔡国故城西城垣上,相传是当年历代蔡侯登高眺望汝河之处,后九九重阳节起源于此,故又称“重阳登高处”。

楼内曾有“玉皇阁”“关帝庙”等明代建筑。

楼台东侧有火神庙、奶奶庙各两间,台前立有“桓景登高处”残碑、重阳登高吟诗刻碑及“功德碑”等;台北侧建有1座高约百米的高台,台前砌有两排24级石阶,中间御道上刻有盘龙,四周草木葱郁,环境优雅。

4.李斯墓李斯墓位于上蔡县芦岗乡李斯楼村东南。

李斯墓实际上是一个高耸的土冢,现存墓高约12米,底部直径达40米,总面积约有120XX年9月,XX省人民政F公布李斯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前砌有石阶,20XX年重修时立有墓碑,上刻着“秦丞相李斯之墓”。

距离李斯墓不远处有李斯跑马岗和李斯饮马涧,相传李斯青年时期经常在此纵马驰骋,马渴了就在涧沟中饮水,后人便称此处为跑马岗和饮马涧。

整个墓区岗岭高耸,涧水澄清,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游览胜地。

5.蟾虎寺蟾虎寺是一座位于蔡国故城西3公里处卧龙岗上的古刹。

据上蔡县志记载,蟾虎寺始建于东汉时期,当时得道天竺高僧智渊大师及众弟子云游到此,看到此地有蟾游于壑、虎伏于隅,遂起名为“蟾虎寺”。

东汉至唐,蟾虎寺数次得到扩建,规模日趋广大。

宋代对外战争频繁,蟾虎寺尽毁于兵火。

明朝中期,蟾虎寺又得到两次大规模修建,重新闻名天下。

清嘉庆年间,蟾虎寺再度得到扩建,规模达到鼎盛。

20世纪50年代,蟾虎寺殿宇大部分被拆除。

19XX年,上蔡县政F公布蟾虎寺遗址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XX年,社会各界居士、香客集资约500万对蟾虎寺进行了重建。

至此,这座千年古刹重新焕发了生机。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1.重阳文化习俗“中国传统节庆民俗活动是人们生活、生产方式和宗教伦理、精神信仰等各方面的综合展示,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重阳节就是这种集信仰、伦理、娱乐、艺术、经济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传统节庆活动之一,其民俗文化的积淀较其他节庆也显得更为深厚。

”2作为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瑰宝,重阳文化在全国灿若繁星的节庆民俗文化中保存得最为完整具体。

20XX年3月,上蔡县重阳习俗被XX省人民政F公布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XX年6月,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2.传统手工艺上蔡县传统手工艺相当多,其中较为出名的便是茱萸绛囊、核桃雕花和白云翁毛笔。

重阳茱萸绛囊起源于东汉蔡人桓景登高避灾,其俗成于晋、唐,盛于宋、明、清,是天下华人重阳佳节时的必佩之物,具有极强的民俗文化特色、魅力和价值,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也象征着天下华人登高向上的民族精神。

上蔡籍的张社女士离休后专心挖掘茱萸绛囊缝制工艺,致力于复兴这一传统工艺。

20XX年,XX省人民政F将茱萸绛囊列入第一批XX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桃核雕花是一项传统的民间手工艺,至今已有400余年的悠久历史,被誉为“上蔡民间一绝”。

该工艺主要用核桃雕刻成手链、十二生肖等雕花工艺品,品质上乘,享誉海内外。

20XX年,桃核雕花成功入选第一批XX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上蔡杨集白云翁毛笔的制作属于独门技艺,秘不外传。

发展到今天,白云翁毛笔的种类繁多,具体有羊毫、狼毫、貂毛、香锂、马毛之分。

其中,上品为羊毫、狼毫混合者,笔头圆润、饱满、坚挺,富有弹性。

白云翁毛笔制作工序复杂,从原料到成品须经浸、落、梳、拔、整、配锋等百余道工序。

白云翁毛笔制品历来为书画大家视为珍品,被誉为“如锥画沙”“如意神笔”。

如今“白云翁”牌毛笔已成为海内外书画家的案头之宝。

20XX年6月,XX上蔡杨集毛笔成功入选第二批XX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3.蔡氏宗亲文化“蔡”字成为姓氏,与古代上蔡的地名和蔡国国名有很大的渊源。

《史记•管蔡世家》载:“武王已克殷纣„„封叔度于蔡。

”1621《汉书•地理志》载:“上蔡,故蔡国,周武王弟叔度所封。

度故,成王填充其子胡。

”1403在得姓之初,蔡姓主要在上蔡繁衍。

后来,由于蔡国受楚国所逼迫,多次国破家亡和迁都,在不断迁徙的过程中蔡姓逐渐形成了两大分支,即XX蔡氏和济阳蔡氏。

概括起来说,蔡姓祖根在XX上蔡,繁荣在陈留和济阳,南迁在闽粤,发展在闽台,明清时期走向海外。

如今,在世界各地繁衍生息的蔡氏宗亲总人口约千万,蔡姓在百家姓中的排名约在第30~50位之间。

在3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蔡氏子孙不断繁衍壮大,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灿烂的蔡氏文化。

蔡氏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笔丰厚的历史遗产,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重要的意义。

(三)历史文化名人资源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上蔡孕育了一大批著名的文人名人。

比如,七十二圣贤中上蔡有漆雕开、漆雕侈、漆雕从、曹恤、漆雕凭和秦冉,其中最有名的是以德行著称的漆雕开;秦丞相李斯,是著名的政Z家、思想家、书法家,史称“千古一相”;汉相翟方进,任相十年,束己公约,又兼通文法吏事,号称“通明相”;西汉著名文士桓宽著有60卷的《盐铁论》;北宋理学家谢良佐创立了上蔡学派,是心学的奠基人、湖湘学派的鼻祖,世称“上蔡先生”,等等。

综上所述,上蔡县的历史文化资源有以下特点:(1)资源丰富,分布甚广;(2)具有一定的传承性,沿袭脉络较为连贯;(3)古蔡文化的遗迹夺目耀眼,在整体资源中占据主要地位;(4)资源不合群,具有分散性、独立性等局限性。

二、上蔡县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现状上蔡县历史文化资源众多,尽管由于历史等原因,一些历史文化资源在不同程度上遭到了损毁,但还是有相当多的历史文化资源得到了保护。

总的来说,目前上蔡县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第一,由于上蔡县政F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不够,人们的资源保护意识比较薄弱,致使有形资源诸如古遗址、遗迹等损毁严重。

比如,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当地人开建工程在蔡国故城墙坡脚处大量取土,导致城墙大规模的滑塌,附近一些古墓葬也遭到盗挖。

第二,民间传统手工艺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

在走访传统上蔡县的一些手工艺乡村时,有学者发现一些民间传统手工艺正面临着失传的窘境。

比如,桃核雕刻对手艺人的技艺要求较高,制作过程比较复杂,雕刻一个精品往往费时一两天,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已不愿再从事此行业,再加上桃核雕刻品销售市场不景气,桃核雕刻工艺的传承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第三,以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的旅游业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薄弱。

目前,上蔡县开发了一些历史文化资源旅游景点,但其开发过程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不够、配套公共设施陈旧质量不达标等问题。

第四,缺乏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专业人才。

“文化产业的主体属于第三产业,在性质上是一种向人们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行业,行业性质决定了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养,才能为人们提供高素质的服务。

”106从这一点上来说,上蔡县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起步较晚,目前极度缺乏从事文化产业的相关专业人才,这不利于上蔡县将其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

第五,上蔡县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宣传力度不够。

上蔡县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且独特,但这些文化资源几乎不为外人所知,比如提及上蔡县,人们对它的印象还停留在历史悠久、贫困落后上,而对上蔡的历史文化资源情况知之甚少。

三、上蔡县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诚然,上蔡县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但是如何对其进行有效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显然是一个难题。

李金玉认为:“大力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契机。

”20XX 年,我国政F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随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