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的研究暑期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调研团:刘莹 [摘要]本文以四川省内江市和河南省沁阳市主要历史文化景点的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为主要点,以县级市小城镇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为面,依托历史文化景区的旅游商业物业开发,主要论述了历史文化资源对当今社会各地旅游发展的决定因素及其重要性问题,并描述了旅游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的矛盾对立。
在考察了旅游环境保护的种种制约因素基础上,借鉴西方学者关于旅游景点发展演变的理论研究成果,提出了旅游持续发展和旅游环境保护周期循环模式以及旅游环境质量的全面管理和保护设想,以期充分依据旅游资源特性,深度挖掘文化,选择合理的开发模式,寻求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从而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景区的旅游商业物业开发;旅游发展;旅游环境保护;旅游景点发展演变;持续发展;地方经济一、前言历史文化资源是“人类生活过程中的遗存”它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人文旅游景观的荟萃之地。
现存的各种古建筑和丰富多彩的文物古迹是一部用特殊文字书写的历史书卷,记载了不同时代的民族智慧和精神风貌。
历史文化资源对现在的人们了解和研究历史文化、考察古代城市体系规模和民俗风情、研究古建筑艺术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其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其他人文旅游景观所无法比拟的。
加之许多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所处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景观优美,极具旅游吸引力,成为中外游客争相前往的旅游热点地区。
近年来,城市休闲市场的快速发展,给城市内的历史文化旅游景点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开发机会,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期待历史文化资源在旅游市场中体现出它的经济价值。
通过对四川省内江市和河南省沁阳市主要历史文化景点的走访调研,我们发现这类开发既有着明显的商业房地产特征,更具有特殊的旅游经济性和历史文化性。
为更好也更加科学合理的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开发过程应该充分依据旅游资源特性,结合当地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条件,深度挖掘文化内涵,选择合理的开发模式,将弘扬民族历史文化寓于旅游产业之中,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城市型历史文化景点的商业开发现状及主要问题1、开发现状及特征从对四川省内江市和河南省沁阳市主要历史文化景点的调研汇总结果来看,由于景点的保护需求及对周边地价的提升作用,城市型历史文化景点的商业物业在景点内、外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差异。
以沁阳市神农山风景区为例,景点内部的商业活动多为大型的纪念品零售、餐饮住宿业务和小商户服务型产业,形式单调;而景点外部的周边地区商业活动多种多样,形式丰富。
从总体调研情况的汇总结果可看出:景点内,商业内容以相关历史文化商品和纪念品零售为主,辅以配套型服务业,主要利用既有的空闲建筑(非文物、非吸引物建筑)开展商业活动且商业具有主题突出、氛围浓厚、环境幽雅、规模较小、形态单一,管理较为落后等特征。
此外,商业的设置重视对景点吸引物和环境的保护,管理者大多为景点员工或对外承包经营,物业的所有权属于景区。
相比之下,景点外由于土地所有方式的灵活和复杂,商业内容显得丰富多样,小至特色商铺、大至形成综合性的城市中央游憩区,但均围绕着景点自身的历史文化核心而发展且由于景点的带动作用,其外部商业具有规模较大、数量较多、管理较灵活和先进、业态丰富、商业氛围相对浓厚、商业竞争激烈等特征。
近年来随着整体旅游市场的升温,历史文化景点作为城市文化精神的体现,其稀缺性更促进了景点旅游商业的发展。
景点内,商业形态愈加丰富和充实;景点周边,商业发展更具规模,大批旅游文化街、主题商业街区的得以开发,许多城市中央游憩区雏形初现,成为了景点重要的外围补充。
2、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旅游商业快速蓬勃的开发同时,很多问题也开始凸现,并直接影响城市旅游商业及旅游商业房地产的正常发展。
通过对四川省内江市和河南省沁阳市主要历史文化景点的调研,我们发现虽然两地相距较远,但或因同为小城市,两地在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具有大体相似的特点,也可部分反映当今我国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 景点内商业形态单一、业态落后,发展与保护的矛盾突出,难以为景区进一步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大部分景区的收入还是以门票销售为主。
2) 景点的质量(级别)差异造成了明显的门票差异,形成了明显的客源分化,大部分高质量、高级别景点本地居民绝少涉足、而质量和级别较低的景点也无法吸引外地游客。
客源的分布不均对于依托景区的商业也呈现不同程度的不完全发展态势。
3) 客源分化造成高质量景点商业的消费季节性明显,低质量景点商业的消费额低、地价低的两极分化特征,直接影响景区周边商业的正常发展,均不利于形成有价值的综合性城市游憩中心和游憩节点。
4) 景点商业的不完全发展使商家难以调和团队消费和散客消费、外地游客消费和本地游客消费、大众消费和主题消费之间的多重矛盾,加剧了旅游商品和旅游服务的单一性缺陷。
有缺陷的商业格局与单一的商品形成了恶性循环。
5) 不完全、不稳定的旅游商业消费使很多大型旅游商业楼盘开发和经营矛盾难以调和,加大了这些物业的开发和经营难度。
6) 景点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商业经营内容严重脱节,形成了游客甚众、消费甚低、地价虚高的地产形态,造成城市土地资源和开发资金的浪费。
究其原因,可以发现,景区资源开发程度浅、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商业结合不足,商业开发思路陈旧、旅游经济与城市商业脱节、开发过程粗放等直接导致了以上问题的出现。
三、影响城市历史文化景点商业开发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四川省内江市和河南省沁阳市主要历史文化景点的实地调研结果分析汇总,我们归纳得到影响城市历史文化景点商业开发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个:1、游客来源因素影响要素本地游客外地游客游憩方式休闲、娱乐参观、考察、朝圣季节性较弱,收益稳定较强游玩时间较灵活较固定、较短游玩频率较高低个人消费额较低、主要集中于餐饮休闲较高、主要集中于门票和纪念品景点内商业业态小型、经济型餐饮休闲为主纪念品零售为主周边商业业态餐饮休闲为主的城市型商业业态住宿、休闲、娱乐为主对周边地价的带动相对较弱相对较强2、景点的区位因素影响要素中央商业型周边商业型游客数量较大,外地散客和商务游客数量较多较少,外地散客和商务游客数量较少游玩时间较灵活较固定个人消费额外地散客和商务游客消费较高外地散客和商务游客消费较低周边商业业态丰富、兼容大量城市商业业态较少,主题商业业态较多,可容纳社区商业业态。
周边地价高低投资风险较低较高投资额高较低3、景点的历史文化因素影响要素历史文化遗存类民风民俗类宗教类游玩时间较短较长较长游玩频率较低较高较高,特别是本地游客个人消费额门票消费以外较低门票消费以外较高门票消费以外较高景点内商业业态较单一丰富较丰富周边商业业态主题性较强,种类较单一参与性较强,种类丰富主题性强,种类单一对周边地价带动较强强较弱四、历史文化旅游及其制约因素历史文化旅游是指以历史文化为内容展开的旅游活动。
但需注意的是,历史文化旅游所涉及的并不是历史文化的全部,它主要是在历史文化遗存上或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层面做文章,通过对历史文化载体的赏析来获得心灵的愉悦及知识的积淀,而历史文化的载体往往反映着一个时代的风俗习惯,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体现着一个时代的发展程度,因此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凝结着当时人们的聪明智慧,其本身往往就是一种艺术品。
这种艺术品以古雅见长,以历史文化为载体,是历史与文化的结晶,集中反映着民族的特色与风貌。
因此,历史文化旅游不仅能使游客获得美的享受,而且能够使游客的精神受到洗礼。
通过对四川省内江市和河南省沁阳市主要历史文化景点的游客及两地市相关管理部门的走访调研,汇总调研结果后可以发现影响历史文化旅游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1、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规模: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规模往往对游客的历史文化旅游心理产生重要影响。
一般而言,历史文化资源规模大、分量重的旅游景点往往对历史文化旅游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而那些历史文化资源规模相对较小、分量相对较轻的景点则很难激起游客的兴趣。
2、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情况:一个地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得好坏,往往会对游客的历史文化旅游心理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想搞好历史文化旅游,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护好历史文化资源,其次是要在保护的基础上做好景点开发工作,优化景区参观氛围。
历史文化旅游固然是以历史文化为其内涵,但它毕竟与历史文化研究不同,从某种意义上看,历史文化旅游者寻求的是一种美的历程,在享受历史文化的美感过程中获得文化知识与心灵的愉悦,或可说在历史文化旅游中,寻求心灵的闲适与人生的安逸是第一位的。
因此,历史文化旅游载体的形式美是不可或缺的。
3、导游的文化素质:导游的文化素质对游客历史文化旅游心理影响较大。
因历史文化景点往往蕴涵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相对专业的知识,对普通游客而言,由于不具备相关的文化素养,虽可以通过眼睛对它外在的形式有所了解,但对其中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不甚了解,所以感触并不深。
在这种情况下,导游的作用就显得相当突出。
优秀的导游往往能够以浅显生动的语言把历史文化景观的内涵展现在游客面前,从而激发起游客浓厚的兴趣。
4、旅游者的个人素养:一般而言,文化素养比较深的人因自身文化素质较高,较容易接受历史文化且具有自觉地从历史文化中接受知识、汲取精神营养的愿望,较之其他人对历史文化旅游更感兴趣。
而很多人文景观对旅游者自身修养要求也高,只有凭借深厚的文化知识才能读懂景观背后的文化。
五、旅游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旅游环境是指在旅游活动特定的区域或范围内各种因素的存在状况和综合作用的结果;就范围而言,它主要包括旅游目的地和相关的旅游依托地;就内容而言,则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状况以及与旅游活动有关的自然和社会文化两方面的因素。
长期以来,人们总把旅游发展视为一种经济活动,偏重追求其经济效益,而相对忽略了普遍存在的旅游对环境的影响。
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质量是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旅游对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不仅会阻碍旅游业本身的持续发展,而且也会带来相关的负效益。
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发展旅游,保护旅游环境作为当今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作为研究课题的重中之重。
1、旅游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的矛盾对立众所周知,旅游的发展一方面依赖于环境;而另一方面,由于旅游环境的脆弱性,旅游发展又给旅游环境带来破坏和影响;因此,对旅游环境不妥善管理和系统保护,势必影响到旅游发展的持续性。
例如:我国的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等,都是深刻的教训。
经过我们对调查结果的汇总得出,旅游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这种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①旅游对环境的破坏:旅游开发和发展对环境的损害可归纳为如下三点:首先,旅游部门只顾眼前利益,对旅游资源做过度性、掠夺性的开发;其次,是对景区环境的粗放式管理,对旺季游客过分集中的现象缺乏科学的、合理的疏导或价格调控等管理手段;再次,旅游发展过程中,景点开发以及旅游基础设施病态膨胀的趋势日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