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3期(总第158期) 防治
屠猪常见几种寄生虫病的鉴定与处理
敬淑燕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兰州 730020)
中图分类号:¥82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733(2010)03-0047-02
生猪在屠宰过程中常见的寄生虫病对猪肉品质有很 大的影响,处理不当易造成这些疫病的传播与流行。由 于这些寄生虫病的病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在宰后检疫
时易混淆,结合笔者的实践,就旋毛虫病、囊尾蚴病、
细颈囊尾蚴病、肉孢子虫病等几种常见寄生虫病在检
疫、鉴别、处理等方面进行探讨,力求实践中简单、实 用,提高检疫效率。
1旋毛虫病 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的成虫和幼虫引起的~种人畜
共患的寄生虫病 其成虫寄生于肠道中称为肠旋毛虫,
其幼虫寄生于肌肉中称为肌旋毛虫。 1.1 鉴定猪旋毛虫病的宰前几乎无明显可见症状,不 易发现,其鉴定主要在宰后,旋毛虫的宰后鉴定有目检
镜检法、集样消化法、血清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荧光
抗体法、激光扫描压缩标本法等多种方法。除出口肉采
用集样消化法外,大多数定点屠宰厂在生产现场检验中 均采用目检和显微镜相结合检验来判定,方法简单、速
度快、费用少,适用于生产实践中应用。 (1)目检镜检法。胴体左右横膈膜肌脚采取30~5 的肉样2块,编号后送实验室检查。撕去膈肌的肌膜,在 充足的光线下,采取将肌肉拉平、拉紧斜看,或将肉样
左右摆动,使成斜向,仔细观察检样。主要观察肉的表 面有无针尖大小、半透明的隆起或乳白色、淡黄色、乳
黄色、灰白色的小点,再进一步剪开膈肌检查深处,凡
发现上述小点者,均应仔细的剪下制成压片镜检。用弓 形手术剪,在检样肉块上的可疑部位和其他不同部位顺 肌纤维剪取麦粒大小的肉粒12块,2块肉样共剪24块,依
次贴附于标准载玻片上,盖上另一载玻片,用力压扁, 以透过压片能看清报纸上的小字为宜。将制好的压片置
于l0~50倍的低倍镜下(5倍目镜和10倍物镜组合最好)逐个 视野进行检查。
旋毛虫镜检形态。无包囊旋毛虫:在肌纤维内呈一
端或两端弯曲,也有中间弯成一环形等不同弯曲或呈螺 旋状盘绕的无包囊旋毛虫。在一个视野内可见一至多
条。形成包囊的旋毛虫:包囊的形状为纺锤形,包囊壁
为2层,外层薄,具有大量的结缔组织,内层透明玻璃 样,无细胞,包囊多位于肌纤维之间,囊内充满透明液
体或微呈现淡黄色透明液体,内有蜷曲呈螺旋形的虫 体。与包囊毗邻的肌纤维变性、横纹消失。钙化了的包
囊及旋毛虫:钙化若开始从虫体钙化,则镜下见虫体呈
暗黑色,向两端逐渐变淡,整个包囊呈暗黑色或暗灰
色,但也有从包囊两端开始钙化,逐渐向中心波及,即 包囊两端先变黑且较重,而中心较淡。为进一步确定,
可滴10%的稀盐酸30min左右,可看到死亡的虫体残骸,
如同一堆无棱角长方形灰白色石块。机化了的包囊及旋 毛虫:机化包囊与肉色近似,形态也呈纺锤形,囊内充 满了结缔组织或大部分结缔组织和少部分隐约可见的虫
体。为了看的更清楚,可滴加2~3滴甘油溶液,数分钟后 镜检。脂肪化包囊:囊内虫体消失或残留部分虫体,被
脂肪细胞代替。
(2)肌肉压片染色镜检法。将20g膈肌检样切成 2×10mm大小的24块置于夹压器中压扁展平,取下置于用5%
125-250nm,姬姆萨染色良好呈淡紫色。血液滴入抗原 期,这些都是造成鸡只支原体爆发的很重要因素。实践
中,蓝紫色凝块的为阳性;仅在液滴边缘部分出现蓝紫 证明,支原体和大肠杆菌常常同时爆发,此时更容易造 色带,或超过2min仅在边缘部分出现颗粒状物,一可判 成鸡只的死亡。
为可疑;经过2min液滴无变化的为瘾性。通过了解观察 5.3治疗效果支原体的诊断药敏试验临床的实践,采 鸡只,支原体的高发时期一般为4~7周龄,此时鸡只生 用强力霉素和环丙沙星饮水治疗,同时加入一些抗病毒
长发育很快,可对营养的需求造成鸡只的抵抗力有所下 的中药新型支冲灵。一个疗程以后,鸡只的死亡率明显
降,加之饲养环境不好,此时鸡容易得病。在饲养过程 的下降,采食量增加,支原体和大肠杆菌得到了有效的
中,天气的变化,昼夜的温度差异很大,受条件限制, 控制。
棚里面的温度不恒定。另外雨天是细菌和病毒长发的时 (收稿日期:2009—12—17)
47 山东畜牧兽医 2010年!巨31
氢氧化钠溶液配制的l%红色百浪多息1-2min,然后将压片
移入用8%醋酸溶液配制的15%甲基蓝溶液中再浸染
1-2mm,用80 ̄90 ̄C热水仔细冲洗后,置夹压器中观察。如
此处理的压片,肌纤维被染成黄色,旋毛虫包囊则染成鲜绿 色,而旋毛虫则染成深蓝色,有时旋毛虫不受染,但在着染
的肌肉组织背景上,可明显的看出旋毛虫的形象。
1.2处理按照GB16548 1996《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 无害化处理规程》的规定。检出旋毛虫病,则胴体、内
脏全部化制或销毁。
2猪囊尾蚴病
猪囊尾蚴病又称猪囊虫病,是由猪带绦虫的幼虫, 即猪囊尾蚴寄生于人、猪的各组织器官所引起的危害严
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2.1 宰前鉴定如猪龄短,虫体寄生密度小,则宰前鉴 定较困难,如果猪龄较大以及散养的猪,体内虫体密度
大。一则看到病猪外观表现肩胛部、臀部肌肉隆起突
出,而腰部变化不明显,呈“哑铃型”体型。病猪被毛粗
乱,无光泽,眼睛发红,虚弱、卧地,不爱走动。二则 听到病猪叫声嘶哑,喘气粗,并伴有短促的咳嗽。三触
摸时病猪对外界刺激敏感,见人躲闪,不愿走近圈舍围
墙,嗜睡,且伴有高而强的呼噜声。肩胛部、颊部肌肉 僵硬,缺乏弹性,揉搓可感到皮下有颗粒硬结物存在, 触摸舌体在猪的舌面、舌下及两侧、舌根部有米粒大小
或黄豆大小的突起,眼外肌肉上也有突起物。另据报 道,宰前可采取定量血片间接血凝反应进行检验,特异
性强,检出率高。
2.2宰后鉴定 猪囊尾蚴多寄生于肩胛外侧肌、臀肌、
咬肌、深腰肌、心肌、颈肌、膈肌、股内侧肌等部位。
按照宰后检疫要求,应切开咬肌、深腰肌、心肌检查其 中的猪囊尾蚴。必要时可切检其他部位。成熟猪囊尾蚴
呈椭圆形,黄豆大小,长6~10mm,宽5mm,为乳白色半 透明内有无色液体的包囊,囊壁上有一圆形黍粒大小的
乳白色小节,内有内翻的头节,头节上有4个吸盘和一圈
小钩。钙化后成灰白色、淡黄色,干涸坚硬,刀切有砂 粒感,米粒大小,并于肌纤维相连,但能剥离,摘下置
于10%盐酸溶液中浸泡脱钙处理镜检可见到白色的头节残
骸。发育阶段囊尾蚴小米粒大、黄白色、圆形、囊泡直
径1~3mm,头节发育不明显,易漏检和误检,为防止漏
检和误检,须摘下虫体做压片镜检。猪囊虫的包囊为单
层,囊液不清晰,颜色很黑,有的整个视野呈黑色,也
很不规则,无螺旋形虫体。虫体钙化点比旋毛虫大,可 达2mm,滴加稀盐酸溶解后,可见到崩解的虫体团块和 特征的角质小钩,包囊周围形成厚的结缔组织膜,囊虫
包囊寄生于肌纤维之间。
2.3处理按照GB16548.1996《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 无害化处理规程》的规定。检出囊尾蚴病,则胴体、内
脏全部化制或销毁。
3 细颈囊尾蚴病 细颈囊尾蚴病又称细颈囊虫病,是由泡状带绦虫的
幼虫一细颈囊尾蚴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3.1 鉴定 细颈囊尾蚴多于宰后发现,主要寄生于网 膜、肠系膜、肝、肺等处,细颈囊尾蚴俗称水铃铛,呈
透明囊泡状,囊体黄豆到鸡蛋大或更大,内含透明液
体,液体中悬浮着一乳白色头节,头节下有一细长的 颈,头节上有4个吸盘和由36个角质钩组成的两个齿冠。
虫体寄生于实质器官时可压迫局部造成萎缩,虫体外形
成一较厚的包膜,重者形成一球形硬壳,破开可见到许 多黄褐色的钙化碎片以及淡黄色或灰白色头颈残骸。
3.2处理 轻者割除患部,重者将整个器官作工业用或
销毁,其他部分不受限制出厂。 4肉孢子虫病
肉孢子虫病是由肉孢子虫寄生于横纹肌和心肌引起的
一种人兽共患寄虫病。
4.1 宰前鉴定轻度感染肉孢子虫后一般不显症状。猪 严重感染时可表现不安,腹泻,腰无力,肌肉僵硬,短
时期的后肢瘫痪,发育不良和跛行等症状。 4.2宰后鉴定猪肉孢子虫多见于膈肌、腿部肌肉、肋
间肌、腰肌、臀肌、股部肌、也见于腹斜肌和腹膜下。
严重感染时,肌肉变性,肌肉疏松,富有水分,弹性显 著降低,切面糜烂,肉眼可见顺着肌纤维方向着生的大
量白色条纹,肌肉颜色变淡似煮肉样。肉眼观察可见到 与肌纤维平行的黄白色线头样或毛根状虫体。呈柳叶
形,大小不一。显微镜检查法和采样方法与旋毛虫检验
相同,镜下可见呈灰白色、灰黄色纺锤形或雪茄烟状, 其内有似香蕉、弯月等不同形状的缓殖子紧密排列。无
包囊,比旋毛虫包囊大(在0.5~3mm之间)。钙化多从虫体 中部开始,钙化的虫体周围不形成结缔组织包膜,与其
毗邻的肌纤维横纹不消失。若钙化后可滴加10%盐酸或
50%甘油水溶液加以区别,若见到虫体或残骸,则为旋毛
虫,否则为肉孢子虫。
4.3处理按照GB16548—1996《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
无害化处理规程》的规定。检出肉孢子虫病,则胴体、
内脏全部化制或销毁。
(收稿日期:2009一I1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