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篮球现状调查

篮球现状调查

杭州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正文

第1页(共11页)

杭州市下沙高校开展篮球运动

现状的调查研究

杭州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正文

第2页(共11页) 摘 要

篮球运动作为一种方便且能促进身心健康的运动,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爱,为了促进篮球各项活动更好的开展,以及改善教学内容、方法和条件,本文通过对部分高校篮球运动开展状况的调研。从影响参加篮球运动的主体因素和客体因素两个方面入手,重点剖析大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兴趣、课外篮球活动的开展、篮球教学现状等内容。目的是为了让篮球运动更贴近大学生,使之成为部分大学生终身锻炼的手段。

关键词:篮球运动; 开展状况; 兴趣; 教学

杭州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正文

第3页(共11页)

目 录

1、前言……………………………………………………………………………………………4

2、研究对象和方法………………………………………………………………………………4

2.1研究对象………………………………………………………………………………………4

2.2研究方法………………………………………………………………………………………4

3、研究结果和分析………………………………………………………………………………4

3.1高校篮球运动开展在我国体育事业中的作用………………………………………………4

3.2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5

3.3杭州市下沙高校篮球运动开展的状况………………………………………………………5

3.4篮球运动开展情况的影响因素………………………………………………………………6

3.5篮球教学的现状及解决对策…………………………………………………………………7

4、结论与建议……………………………………………………………………………………8

4.1结论……………………………………………………………………………………………8

4.2建议……………………………………………………………………………………………8

杭州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正文

第4页(共11页)

1、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和信息的高速化发展等原因,拥有健康的身体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篮球运动作为一项大众健身手段,也在学校蓬勃发展起来。21世纪中国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将进一步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和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和终身体育观念已成为当今篮球课教学的主要任务。

为有效地促进高校篮球运动的发展,本文将对部分高校篮球运动开展状况,学生兴趣、场地器材、教材教法、自身素质影响等方面进行调研分析,以便在课内不断提高篮球教学质量,在课外更好地运用该健身手段。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财经学院的100名在校大学生,其中男生59名,女生41名。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

杭州市下沙高校大学生100名,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其中杭州师范大学男生22份,女生18份,浙江工商大学男生20份,女生10份,浙江财经学院男生17份,女生13。

2.2.2 文献资料法:

主要查阅了有关于篮球运动开展、篮球教学、体育教学、篮球运动的现状等资料,及有关促进篮球运动发展的相关文献。

2.2.3 数据统计法:

对回收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整理。

2.2.4 比较分析法:

对各个学校学生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了解杭州市下沙高校篮球运动的现状和提出不同的建议。

2.2.5逻辑分析法:

用归纳、综合等逻辑分析法,对问题深入分析,提出对策、建议。

3、 研究结果和分析

3.1高校篮球运动开展在我国体育事业中的作用。

3.1.1 提高国民体质水平,改善身体状况,建立终身体育概念。

我国国民体质调查显示自改革开放以来就呈下降趋势,特别是知识份子的身体状况比国民平均水平低。学生面临着学习的压力,锻炼的时间少,身体素质也在下降。学生学习篮球技术是为终身体育打基础,形成好的运动习惯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提高国民的体质水平。

3.1.2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

由于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篮球运动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特别是国家篮球队在世杭州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正文

第5页(共11页) 界体坛的突出表现,使得全国的目光和注意力转移到篮球项目上,并且掀起了运动的狂潮。在这样的趋势下利用篮球项目可以提高国民的归属感、集体荣誉感。特别是学生的年龄特征,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的时候,培养其集体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是学校的一项的重要内容。

3.1.3营造篮球运动氛围,促进我国体育事业腾飞。

事物的快速发展与成熟,总是在好的氛围下形成的,大力发展学校篮球运动,可以营造全国的运动环境,使我国职业篮球、群众篮球迅速发展。

3.2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

调查中,我们将大学生篮球兴趣情况分为3种类型,即兴趣浓厚型,兴趣一般型和无兴趣型(见表1)

表1 大学生篮球兴趣情况表

分类 兴趣浓厚型 兴趣一般型 无兴趣型

男生 人数 19 30 10

百分比 32.2% 50.8% 17%

女生 人数 2 6 33

百分比 4.9% 14.6%

80.5%

由表1可知:在被调查的59名男大学生中,对篮球感兴趣的占83%,其中表示对篮球有浓厚兴趣的占32.2%,仅有17%的人对篮球不感兴趣。而在被调查的41名女大学生中,表示对篮球无兴趣的占80.5%,仅有19.5%的人对篮球感兴趣,其中仅有4.9%的人表示对篮球兴趣浓厚。由此可见,篮球在男大学生中具有广泛的兴趣基础,而女大学生的篮球兴趣现状却令人担忧与深思。导致男女大学生篮球兴趣情况显著差异的原因主要有:

主观原因:一是男生喜欢交往、争强好胜,自我表现欲望强,因而对技术性强、对抗激烈的集体项目较感兴趣。而篮球运动恰能够满足男生的这种需求。但女生较文静,不喜欢对抗性强的运动,因而对运动量相对较小的个人项目较感兴趣。二是女大学生对篮球运动的认识不足,认为这种激烈的运动不适合自己,是影响其篮球兴趣的又一主观因素。

客观原因:一是女生自身客观条件所限。女生一般身高较矮,心肺功能较差,运动素质较低,因此,对于高速度、高强度及同场对抗性强的篮球运动来说,其运动能力及学习训练效果不好。二是高校的篮球选修课的男女比例不均,男生远远多于女生,以至女生选篮球的人数也随之减少。三是高校体育工作者没有能够积极主动地创造客观条件,没有积极主动地引导和培养广大女生去积极参与篮球运动的兴趣,这也降低了她们参加篮球运动的积极性。

3.3杭州市下沙高校篮球运动开展的状况。

3.3.1下沙高校篮球课堂教学的现状(见表2)

表2 高校篮球教学现状

教学现状 教学方法

人数 % 师生比重

人数 % 内容、手段

人数 % 评价模式

人数 %

合理 12 12 9 9 15 15 17 17

较合理 9 9 16 16 16 16 11 11

一般 24 24 32 32 27 27 19 19

不合理 55 55 43 43 42 42 53 53

由表2可知,下沙高校篮球课堂教学开展的现状并不是很理想,觉得所在学校教学方法、师生比重、教学内容、手段和评价模式不合理的占40%以上,很多学生反映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仍旧采用以往教师讲解动作要领、示范动作,学生模仿、强化练习,最后教师杭州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正文

第6页(共11页) 再对学生练习中的错误进行纠正这一周而复始的固定教学形式。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下,讲解与示范主要依靠教师来进行。这种教学方法的缺点是很难讲讲授与模仿、部分与整体、动态与静态完整地结合起来,给学生留下的往往是很短暂的技术回忆,难以使学生的各个器官充分地调动起来,最终导致了教学效率的低下;由于近年高校的扩招,各高校篮球课程处于师生比严重失衡状态,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采取“一刀切”的方法,使部分水平高的学生得不到进一步的提高,部分基础薄厚的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技术,这样统一教学、一致方法,就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制约了他们特长和潜力的发挥,造成了体育课上普遍存在的“吃不饱”和“吃不了”现象;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缺少体现主体的特性。高校篮球教学在内容、方法上与中学篮球教学的内容、方法有很多的相同之处,国民教育系列中的体育教学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在上篮球课时宁愿自己打球也不愿听老师讲解的现象;篮球课程教学的评价模式不够科学。很多篮球课程的最终考核都只是考查基本的几项篮球技术的掌握情况,或者学生分组打比赛,通过在比赛中表现由老师给予一定的分数,这样的考评方法对于原来基础较差的学生是不公平的,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些高校中学生选修篮球课程就是为了得到学分,为了评优,在这种目标的导引下,老师和学生对课程的责任心都有所下降,造成了篮球课程教学的效果很差。

近几年来,许多高校篮球教师都在篮球课程技术教学和理论教学等方面做了许多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有一部分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从总体上来看,这些改革离高校篮球科学化、现代化、理性化教学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3.3.2高校篮球课外活动开展状况

在调查篮球课外活动的开展情况时,设置了8项指标(见表3)

表3 篮球课外活动开展的相关指标(%)

指标

经常 偶尔 没有

课外比赛 21 50 29

课外技战术练习 13 49 38

成立篮球兴趣小组 5(有) 43(无)

经常参加小组活动 40(是) 60(否)

参加业余俱乐部活动 12 32 56

自发进行课外活动 23

51 26

场地器材数量 10(充足) 36(基本够用) 54(不足)

专门机构组织活动 63(有) 37(无)

通过表3结果不难发现:只有21%的学生会经常进行课外篮球比赛,50%的学生偶尔参加课外篮球比赛,另有接近半数的学生会经常举行、参加课外比赛。只有13%的学生在课下经常进行练习篮球技战术知识,48.9%的学生会偶尔到球场进行练习。有12.0%的人会经常参加业余篮球俱乐部的活动,另有32%的学生偶尔去参加业余篮球俱乐部的活动。在所调查的三所学校里,其中有57%的学生选择并成立了篮球兴趣小组。有23%的调查对象选择经常自发地进行课外篮球活动,51%选择偶尔参加。以上数据表明课外篮球活动在杭州市高校有一定的基础,学生对此表现了比较浓厚的兴趣。

通过表3还可以看出 ,选择没有参加课外比赛的占29%,选择没有成立篮球兴趣小组的学生占43%,选择没有参加小组活动的占60%,选择没有参加业余俱乐部活动的学生占56%,选择没有自发进行课外活动的学生占26%,说明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篮球运动不感兴趣。

分析发现,学生之间的技战术练习、平时的自行组织的小比赛既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水平和身体素质,又拉近了同学们之间的距离,搭建了一个相互沟通的良好平台。同时,校际间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