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禅宗思想与日本家具设计Zen Thought and Japanese Furniture Design ■匡富春1 吴智慧2 Kuang Fuchun1 & Wu Zhihui2(1.2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南京 210037)摘 要:禅宗思想自镰仓时代传入日本,对日本的家具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一种空
灵、清淡、静谧的意境。本文探讨了禅宗思想在日本发展过程中,逐渐渗透到美学、建筑、文化等领域,成为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对日本传统与近现代家具设计的比较,进一步分析了禅宗思想在日本家具设计中的继承与发展,最终得出了禅宗思想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启示。关键词:禅宗;禅宗美学;日本家具设计;日本文化 中图分类号:TS664.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260(2012)04-0011-03Abstract: Since Zen thought spread to Japan in the Kamakura period, it has had an important effect on Japanese furniture design and formed an artistic conception of spaciousness, insipidness and silenc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d Zen thought gradually infi ltrates into the areas of aesthetics, architecture and culture and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Japanese culture in its development progress, analyzed the success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Zen in Japanese furniture design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raditional and contemporary furniture design, fi nally concluded the enlightenment of Zen thought for modern furniture design .KeyWords: Zen; Zen Aesthetic; Japanese Furniture Design; Japanese Culture
1 禅宗思想概述1.1 禅宗思想的起源佛教诞生于古印度,公元67年左右传入中国。在其发展过程中,佛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不仅将天竺佛国绳床等高坐家具传入汉土,使中国的生活形态逐渐由低姿转向高坐;而且还与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禅宗。作为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禅宗,其原形在释迦牟尼时代就有,主要指僧人和佛教徒“结跏跌坐”的修炼方式,这种闭目沉思的修炼方式也被称作“坐禅”。希望修炼者通过坐禅的形式安静而止息杂虑,将精神集中于一处,获得清净寂定的心境,久而久之达到“静心思虑”的一种状态。在佛教里,一般将这种状态称为“禅定”。但是与佛教最初“禅”的内涵相比较,以“禅”命宗的中国禅宗其内涵已不是单指这种僧人“四禅入定”的修炼方式,而是将“禅”视为众生之本性。[1]禅宗与天台、华严等以精通佛法为教义的宗派相比,有所不同。首先,禅宗自始至终就带有强烈的批判性,它颠覆教条,排斥对于神和经典的崇拜,甚至于“毁佛骂祖”;其次,禅宗将“心性论”作为成佛的基础,提倡的“自性体悟”的修炼方式与传统的诵读经文的修炼方式相比,扩大了修炼方式的范围,其认为应该随时在生活中感悟心性,追求精神的自由与心灵的安宁。第三,禅宗强调修炼者思想的“顿悟”,讲求“顿”与“悟”的双重境界。因此,禅宗正是由于具有这种不断创新的能力才使得其能够不断发展,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1.2 禅宗思想在日本的发展中日之间隔海相望,早在奈良时代(公元前710-公元前784年),中国的部分禅宗思想已经传至日本,但由于受到日本旧佛统治的打压,始终作为附宗、寓宗的形态而存在,未能形成独立的宗派。随着镰仓时代(公元1192-1333年)日本否定繁琐教学,注重内心信仰潮流的出现,旧佛逐渐丧失了统治地位,禅宗凭借其所提倡“不立文字,自性体悟,见性成佛”这种简单易行的修行方式,在日本广泛传播。与此同时,从中国求法归来的僧人荣西和道元也将中国临济宗和曹洞宗传入日本,形成了日本禅宗的两个宗派。在此后的数百年中,自身体系逐渐完备的禅宗思想也由各个宗派不断传入日本,与日本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新的“日本禅”。禅宗佛教这种新的形式不仅吸引了日本的武士阶层,成为武士们简朴的象征;而且并对日本的美学思想、茶道、绘画、建筑等诸多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可以说禅即是日本的灵魂。[2]禅宗思想之所以能够在日本得到迅速的发展,这与其思想与日本独特的客观环境和民族心理密不可分。首先,禅宗主张“坐禅”这种简单易行的修炼方式与日本跪坐式的生活方式相似,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其次,禅宗所提倡“不立文字”、“不设言句”的修炼方式与佛教晦涩难懂的经文相比,更能够被普通百姓所理解;第三,禅宗主张通过坐禅的方式来达到“静心思虑”的心境,获得人与自然相互融合的境界,这与日本本土神道教的"天人合一“观有共通之处;第四,禅宗思想在日本化过程中,与日本“茶道”、“花道”等“道”的形式相互融合,将禅宗思想渗透到了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1.3 禅宗美学与日本美学禅宗的美学思想是随着禅宗的起源与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审美经验,其重视人性内在的纯净之美,追求人与外在自然的和谐之美,崇尚存在的空灵之美。禅宗美学的出现不仅对魏晋以后中国士人的审美心理与艺术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标志着诞生于儒家美学、道家美学的中国美学思想逐渐走向一种将审美活动与自由之为完全等同起来的成熟阶段;而且随着其在日本的广泛传播,也逐渐使日本美学呈现出一种返璞归真的趋势,即在佛教和中国唐代的家具、建筑影响下形成的繁复奢华,浓艳辉煌的审美观逐渐回到远古时期的素简清淡,崇尚自然。并最终形成了一种幽寂、深邃、玄奥、清淡、静谧和伤感的美学思想。[3]在禅宗美学这种追求“清淡、静谧”的影响下,日本的建筑、家具、景观等领域也逐渐开始追求一种素简、淡泊,排斥奢华浓艳的精神内涵。例如,独具特色的日本枯山水景观设计就深刻体现了禅宗美学思想的精髓所在(图1)。这种常见于静谧、深邃禅宗寺院中的微缩式景观与传统景观的造园方式相比,其摒弃所有诸如喷泉、植物等动态景观的基本元素,转而以岩石、白沙和苔藓等静止不变的元素,通过象征的设计手法突出了自然与生命主体,营造出一种自然、空灵、伤感的静止景观氛围。一座小小的庭院仿佛有种使时间瞬刻凝固的力量,使人们不由自主的产生“无欲而凝噎”的伤感。[4]
F+ID2012/04 家具与室内装饰
DOI:10.16771/j.cnki.cn43-1247/ts.2012.04.035122 禅宗思想与日本家具设计2.1 禅宗思想与日本传统家具据史料记载,日本的传统家具始于古坟时期(公元前300-公元后749年)。在这个时期,大和政权统一了割据的岛国,并实行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来吸纳外来的物质文明。由于中日之前隔海相望,地理位置相近,日本政府当时多次派遣使者来我国唐朝学习先进的技术文明,并将初唐“席地而坐”生活形态引入日本,一直延续的今天。这种生活形态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日本传统家具和陈设发展的方向,即为了与“席地而坐”生活形态相适应,日本的家具形式主要以坐垫、矮桌、矮柜为主。相对于传统家具这种一成不变的“低床矮案”形式而言,家具的风格却在变化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简洁、自然的感觉。从古坟时期到平安时代,由于受政策影响,日本使者源源不断地将我国唐朝的铁器生产、土木技术工艺以家具制品等传入,对日本的建筑和家具的风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这个时期,日本传统的家具设计一方面将唐朝的部分优秀的作品直接照搬和模仿;另一方面,也常常将固有文化与吸收的外来文化相互融合,创造出新的设计。[5]例如,奈良时期传统家具的风格样式主要是在唐代建筑风格基础上形成的“寝殿造”式建筑和室内风格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种突出强烈的颜色和图案的华贵风格;同时也常将繁荣的社会场景通过先进的绘画技术在家具的表面装饰上表现出来,意在表达一种超越过去和突现繁荣的社会。然而,随着镰仓时代禅宗及其美学思想的广泛传播,日本传统家具的风格也逐渐转向朴素和简约的风格,追求禅宗所提倡的“寂灭之美”。这种转变主要是受日本传统建筑和室内风格转变的影响。唐朝时期传入日本的茶文化在与禅宗思想相互融合过程中,形成了独具日本特色的茶道文化,其涵盖了物质性、非物质性和介于物质与非物质性之间等多方面的内容,作为茶道文化物质性重要组成部分的建筑和室内家具形式必然需要符合茶道文化的内在要求。因此,茶室式建筑在茶道文化的影响下,摒弃了“寝殿造”式建筑奢侈、华贵的风格,在结构和材料上追求一种删繁就简的朴实,希望人们能够在这种物质极简的环境中,体验到“和静清寂”的茶道真谛,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超脱与安宁。例如,兴建于1618年的如庵茶室(图2),整体风格简单至极,采用直线型的空间划分形式,清晰地勾画出了室内空间的范围;地面、天花板等处采用木材、竹材等自然材料,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室内家具以几何形的矮桌和矮柜为主。整个空间通过几何形的线条、自然的材料与柔和的色彩营造出一种幽静、淡泊的感觉,让人身居如此可以找到通向“冥想之路”的入口。在禅宗茶道思想的影响下,作为依附于建筑和室内而存在的家具,也呈现出质朴、简约和自然的风格,去除了一切不必要的装饰,直指家具的功能性。因此,日本传统家具在这个时期整体呈现出以下特点:①造型上,为了与茶室建筑几何形的空间划分形式及建筑装饰相适应,以直线型造型为主,简洁流畅;②材料上,以泡桐、樱桃木、榉木、竹、藤等自然材料为主,充分体现材料的自然肌理之美;③多采用不对称式装饰和设计,这种打破对称与圆满程式化的不对称组合形式,既表现出日本设计艺术的特质所在,又充分体现出了自然美的法则,避免了设计因机械对称和平均布局所产生的呆板;④装饰上,以动植物吉祥纹样等题材的雕刻、绘画、镶嵌工艺为主。[6]2.2 禅宗思想与日本近现代家具
日本自1868年经过明治维新后结束了近千年的封建统治时期,逐渐开始向西方资本主义过渡。明治维新不仅破除了日本自古以来就有的森严等级制度,而且其第一项国家性政策就是“打开国门”向西方学习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正是由于这一系列的政策,日本传统的“低床矮案”的生活方式随着等级制度的废除以及大量西方现代主义高坐家具的出现,开始改变。形成了一种双重结构的发展模式----“和洋并用”,这种“和洋并用”的模式主要指在室内公共空间的部分采用西式家具,而像卧室等私密类空间依旧采用榻榻米、纸糊格子窗这种传统的“和室”空间布局。这种双重模式的发展得到了日本民众的认可,而全西式或全和式的空间布局几乎没有。虽然日本近现代家具设计在现代主义和西方家具风格的影响下呈现出进一步简化,且更加重视家具功能性的趋势,但其仍然体现了较好的历史传承性,禅宗精神依然所在。1)禅宗“素简”的审美境界与日本现代家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