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语俚语特点及翻译方法初探第1期

英语俚语特点及翻译方法初探第1期

摘要:俚语,又称为俗语,作为一种民间的非正式官方语言而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本文主要对俚语的特点及其翻译方法进行一个初步探析,旨在看出俚语和文化的关联性以及在日常翻译中应如何做到得体的语言间的相互转换。

关键词:英语俚语;翻译方法;特点 英语俚语作为一种民间的非正式语言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且在浩瀚的英语词汇中也占据了大部分位置。正如我们国家的地方方言代表我国的文化一样,俚语也是英语国家的一种文化的象征。在影视剧中和一些日常对话中,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出俚语在英语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和人们对其使用的频率和程度。所以,为了更好的了解英语国家的语言及其文化、更好的翻译出其语言的深层含义,我们要进一步的了解俚语。

一、俚语的来源及其定义 (1)俚语的来源 许多学者对于俚语来源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邓肯・布克在《Shame About the Boat Race―Modern Guide to Rhyming Slang》中指出,英语同韵俚语最早来源于16世纪伦敦街头的小偷,演化到19世纪成为伦敦街头商贩间的语言;而另一学者Ray Puxley则认为英语同韵俚语最早来源于街头“走鬼”小贩的可能性较大;而迪克森则在《俚语》中提及,美国英语之中不下35000词曾经或现在是俚语,这些俚语主要来自cant(黑话)和argot(暗语)。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些词渐成为俚语。

(2)俚语的定义 什么是俚语?大英百科全书的定义为:“俚语是非正式的用语,是口语式的表达方法,是对标准语言的一种补充;俚语可以体现在语音,重读和语调上,但更多的是表现在词汇及语义之上” ;《现代英语高级学习字典》对俚语做了如下解释: “俚语通常不用于严肃场合的言语或写作, 被认为是很不正式或很不礼貌的且用于某些阶层人士之中的语言。”;《朗文当代英语词典》则认为: “俚语一般用于日常谈话,但不适用于严谨的写作形式或正式场合的词语,尤其是指某一阶层人士的惯用语。”通过以上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俚语就是一种非正式的民间的带有本土化的语言。因其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占据主流语言的位置;同时俚语又带有浓烈的地域色彩,代表了其本地的文化。对于俚语的研究还要分析其特点,根据其特点来看其翻译方法。 二、俚语的特点 (1)幽默生动 英语俚语多运用动物,颜色,身体部位,时间等词汇,这样能把事物描绘的更加生动传神,易于理解;同时这些形象的比喻又让人们觉得趣味横生,更加具有幽默感。例如:“A red letter day”中“red”是红色的意思,但是也是一个喜庆的颜色,所以此句话可译为大喜的日子,或者是美好的一天;再如“lucky dog”,在美国, “dog”多用于形容幸运的人,这句话则可译为幸运儿;“Apple-polishing”是拍马屁的意思。通过上述例子我们就可以看出动物和颜色等大量运用于俚语中,让俚语更加生动传神。

(2)新颖,不落俗套,紧跟潮流 当今社会,人们不会对一个事物一直钟爱有加,语言的发展也是如此。陈词滥调已经不再是时代的主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前进,词汇也会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的推陈出新。新词语的产生也必然会带来新的俚语来与其匹配。这也就说明了俚语在社会发展中不是一成不变的恪守着原来的陈腔老调,而是在不断的创新、发展中前进。例如:“解雇某人”,用“dismiss”显得过于正式,但换成“axe”就显得好多了;“couch potato”用来形容那些窝在家里看电视的人,就像一个土豆长在地里一动不动一样,用现在流行语则可译为“宅男/宅女”;“baby kisser”则被译为为竞选而笼络人心的政客;“baby-sister”就是临时保姆的意思。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也会用新的词汇来创造新的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俚语。

(3)口语化,语言粗俗 俚语主要运用于日常生活中,而且多起源于街头小贩,犯罪团伙或下层社会。所以语言多口语化,有些词语也过于粗俗。例如:“look at that chick”译为瞧那个妞儿,这句话多用于指这个女孩很漂亮之类的话语,但是语言过于粗俗,有些没有礼貌;“Give me some skin”直译过来是给我一些皮肤,语言就有些轻佻,所以被意译为握个手吧。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俚语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仅仅是表面所表达的意思,所以我们在翻译中更要注意这些问题,以防止词不达意,闹出笑话。 三、俚语的翻译方法 在俚语的翻译中,我们应尽量多思考、多角度探究这句话的准确意思,不要被表面的意思所禁锢,通过当时当刻的语境来探析俚语所要表达的真实含义才是学者应该做到的事情。在千千万万的俚语中,并不是只有一种翻译方法。俚语主要分为三大类:委婉语,诅咒语和粗俗语。本文主要从这三方面来探究俚语的翻译方法:

(1)委婉语 在俚语里,委婉语是表达最为温柔婉转,文雅的一种类型,它会运用恰当的词语委婉的表达出悲伤、喜悦、愤怒等情感,不会使人感到尴尬或者不堪。这种委婉语在汉语和英语中是最常用到的,而且有时候汉语和英语对于同一词汇有着相同的表达方式。例如:die(死亡)这个单词,大多数时候,人们不会大喇喇的直接表达说,“he died”or“that people was died” 他死了或者这个人死了,而是会运用比较委婉的表达方式,“to go to sleep” 长眠;“to pass away” 与世长辞;“to log down one’s life” 献身;“to pay the debt of nature”了结尘缘;再例如 pregnant(怀孕)一词,对外国人来说,直接说怀孕一词是有些不礼貌的,所以人们会说“in the family way”或者“She is already four months gone.”这都是比较礼貌含蓄的说法,千万记得在口语里不能直接用pregnant(怀孕)一词的;再比如失业,人们一般不用unemployment(失业)而是用layoff(待业);再如(servant)佣人,人们一般不会用这个词,而是用domestic engineer来代替。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这种例子还有好多,翻译者应该根据语境来翻译此类委婉语,注意不要只看其表面意思。

群众文化,是指人们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是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

摘要:群众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体现形式,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将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加强群众文化活动的管理,将有助于建立社会文化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本文通过介绍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对群众文化活动的时代价值进行分析,并且探讨群众文化活动的管理创新途径,从而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作用,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群众文化活动 管理创新 时代价值 我国的社会经济实力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和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的密切,文化实力的提升关系着我国的国际竞争力的强弱。群众文化活动是我国社会文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群众文化活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涉及的范围非常的广泛。群众文化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产物,其活动有着时代价值,因此要引起高度的重视,要将其文化管理不断的创新,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挥群众文化的重要作用,有效的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src="http://uploads.yjbys.com/allimg/201601/3-16012G03S2416.jpg" style="width: 366px; height: 220px;" />

一、群众文化活动的简介 群众文化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民间文化,另一方面是大众文化。群众文化事业中最重要的表现行为就是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者是人民群众,可以说人民群众是群众文化得以发展的重要力量。与很多文化类型相比较,群众文化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群众性非常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范围非常广泛,不受很多条件的约束,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在人民群众中开展非常的顺利、传播速度非常快、传播范围广,因此,群众文化活动对于群众文化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对于公共文化的建设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群众文化是将人民大众和社会文化进行有效地结合,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融入到活动中,大力倡导我国的群众文化,发展群众文化事业,进而大力发展社会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群众文化活动的展现形式有很多种,比如文化演出、大合唱等,从多元化角度展现出群众文化活动的魅力。群众文化活动的大力开展能够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同时也能够很好的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

二、群众文化活动的时代价值 1、群众文化活动的时代价值,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经济水平快速的发展,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也在逐年提高,在我国市场经济大力发展的前提下,人员流动性非常的大,对其管理难度也相对的加大了。群众文化有很强的包容性和灵活性,它不受这些条件的限制,人民群众根据自身的特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随意的选择参加活动的方式,融入到其中。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也变得非常大,人们之间的交流也变得越来越少,而群众文化活动的举办正是为人民群众提供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增进人们之间交流的机会,增加人们之间的感情,同时帮助人们缓解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满足了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同时,调动了每个人的积极性和热情度,充分的发挥了自身的优势,推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文化教育的脚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