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交流发言稿6篇篇一近年来,xx区在全力打造都市经济发展样板过程中,存在总量不大与质量不高并存、城市快速发展与城市配套管理相对滞后并存、群众美好生活需求与民生短板并存等短板。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围绕各项目标,统筹做好各项工作。
一、紧扣一条主线。
清理处置辖区国有、集体闲置土地,优先保障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建设用地,严禁向过剩产能项目供地和承接低层次产业转移,提高“亩产”效益。
二、坚持双轮驱动。
持续深化数控机电产业集群发展,推进装备制造产业提档升级,促进“两化”融合。
围绕生物食品、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产业,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做大做强一批隐形冠军企业,打造一批精品名牌产品。
全力推进全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依托三峡物流园、xx东站物流中心,创新大数据智慧物流服务模式。
谋划推进三峡国际电商城建设,积极打造全市电子商务服务中心。
三、打好三大攻坚。
一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开展非法金融活动专项整治。
推进消防、食品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生产等领域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二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扶持南湾、灵宝、前坪、共谊等移民重点村建设移民创业园。
加大城市相对贫困人口和特殊群体帮扶力度。
三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高质量完成中央环保督察整改。
统筹推进道路工地扬尘、汽车尾气、散状物料运输、餐饮油烟、露天焚烧等重点整治。
扎实推进“河库长制”,加快不达标水体整治。
四、把握四项重点。
一是加快建设品质新城。
统筹抓好棚户区改造、城市主次干道建设、城市保留山体修复等重点工程。
加快“数字城管”“智慧城管”建设。
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依托辖区山水资源,培育壮大农业观光、休闲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
三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工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成长工程”,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科技企业园建设。
出台引进培养人才政策措施,集聚一批顶尖科技人才。
四是持续改善民生。
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全市率先建成教育现代化达标区。
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法定人口参保全覆盖。
篇二当前,我县经济运行主要存在三方面的薄弱环节:一是脱贫攻坚压力大,二是转型升级任重道远,三是要素保障趋紧。
下一步,xx县将聚焦高质量发展不松劲、不散光,对标先进奋力赶超,以与高铁建设赛跑的竞进状态,推动xx高质量发展。
一、决战决胜确保脱贫摘帽。
扎实推进产业扶贫、易地搬迁、农村公路、安全饮水、危房改造等脱贫摘帽“十大攻坚战”。
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责任再压实,力度再加大,开展“百日攻坚”,确保2018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销号、省定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
二、千方百计抓实项目建设。
强化产业链招商力度,确保全年引进项目45个,到位资金35亿元。
重点推进石墨烯防腐涂料、年产2万吨电子硅橡胶、年产1万吨107硅橡胶、年产1万吨MS胶、建筑密封胶二期、乙级硅油等产业项目落地投产,实现碳基硅基新材料产业集群化发展。
全力服务郑万高铁建设,积极争取沿江高铁联络线尽早开工,加快推进古夫绕城、昭君绕城、古夫至榛子旅游公路、峡口香溪河大桥、神五高速、备用机场等交通项目,加快构建大三峡大神农架生态旅游集散地。
三、坚定不移加快动能转换。
坚定不移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进一步深化昭君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
加快昭君村景区提档升级改造、高岚溪谷飞索、高岚体育小镇等项目建设,推进昭君村、高岚5A景区创建。
加快全域旅游化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深化和拓展昭君别院、“最美水上公路”、深渡河湿地公园等旅游品牌效益。
加快昭君特色小镇规划编制以及招商引资工作。
推进榛子黄粮乡村振兴试验区建设,加快编制总体规划和各项专业规划,启动实施核心区域水、电、网等设施建设。
四、全力以赴推进飞地转型。
举全县之力支持兴发集团转型升级,全力打造飞地经济3.0版。
全力支持兴发参与沿江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拆除长江岸线一公里范围内的化工生产装置,确保实现“人清、设备清、垃圾清、土地清,彻底根除长江污染隐患”。
五、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环保。
推进绿色小水电、绿色码头、绿色矿山、绿化美化等生态修复工作,以压倒性力度持续抓好香溪河大保护。
扎实抓好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回头看”工作,硬账硬结确保环保督察硬过关。
落实“五铁”要求抓实安全生产、防汛抗旱、地灾防治、社会矛盾纠纷化解、金融风险防控等安全稳定工作,坚决打赢防范重大风险攻坚战。
篇三对标全省县域经济工作考核前五强,我们的差距主要在于发展后劲不足,发展速度不快,科技创新驱动力不强。
下一步,我们将贯彻落实市委“双核驱动、多点支撑、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擎起主城担当,力争绿色发展走在全省前列,乡村振兴、基层党建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一、落实“优于、高于、雅于”三于要求,深度融入主城区。
渐次打通连接主城通道。
加快推进三峡翻坝江北高速、“七纵一横”通道建设,年内宜黄一级路竣工、伍龙一级路完成主体工程、“三路一匝”全面开工。
精益求精提升城市品位。
加快推进“四馆合一”、妇儿医院、中小学改扩建等民生工程,启动xx三巷棚改,以“三线”风情改造罗河路、809老厂区,规划建设高铁新城。
二、聚焦“财政可持续发展、贫困村出列、环保突出问题整改”三大重点,坚决打赢攻坚战。
以底线思维防风险。
聚焦政府债务降杠杆,处置低效闲置资产。
启动营运产业基金2.5亿元,首批设立1亿元“三农”风险补偿资金。
以绣花功夫助脱贫。
聚焦8个今年脱贫销号贫困村,切实提升危房改造、驻村帮扶、基础工作和项目建设质量,确保年内整体脱贫。
以铁腕手段治污染。
聚焦中央环保督察交办的35个突出问题,确保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决战决胜。
启动黄柏河湿地公园建设,将自然资源消耗状况纳入年度人代会工作报告内容,探索乡镇主要负责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
三、突出“绿色发展、转型发展、融合发展”三个发展,加快培育新动能。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
支持柳树沟化工、中孚化工、联投恒达石墨等企业加快“关改搬转”,两年内纯化工企业全部退出、转产;力保均瑶乳业三期、中基能源热电联产、比亚迪“云轨”及智能制造产业园等项目落地开工;力促中南鹏力、柏斯琴行、海声科技等10个过亿元项目签约,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40亿元以上。
着力推进转型发展。
实施三峡烟厂易地技改搬迁、宏裕包材二期等68个技改项目,完成技改投入140亿元。
推动江重机械、雅倩化妆品等“僵尸企业”全面盘活。
支持稻花香、银岭冷冻等龙头企业延伸链条、滚动发展、形成集群。
着力推动融合发展。
实施三峡茶谷及三峡茶旅小镇、三峡桔都及恒大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军田坝农博园项目,启动百里荒、上洋、下堡坪康养综合体建设,将许家冲村打造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的样板,xx区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
篇四与全省先进地区比,xx经济总量仍不够大,高含金量的好项目、大项目偏少,农业大而不强、工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服务业发展滞后,在交通、养老等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
下一步,我市将以敢打必胜的信念、百折不挠的韧劲,勇毅担当,争先进位,认真绘好高质量发展“xx画卷”。
一、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
强化底线思维,积极消除各种存量风险,有效预防各种增量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紧盯“三个着力点”,坚决确保全市整体脱贫并通过验收。
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个三”重大生态工程,补强生态环境“薄板”,建设“美丽xx”。
严格“净水”“净空”“净土”,持续筑牢污染防治屏障。
二、高质量开展乡村振兴。
着眼“五个振兴”,选取约160平方公里的“玉双片区”先行先试,示范带动全市乡村振兴。
深化农业农村系列改革,培育新型主体。
壮大蔬菜、水产、林果等特色产业,巩固省级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先进县市创建成果,带动农民融入产业链条,增收致富。
高效推动玉泉风景区创国家5A景区建设,做强xx 旅游品牌。
打造双莲汇龙生态农业园、关雎河畔旅游区等一批高品质农旅融合基地。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积极争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三、毫不动摇推动绿色发展。
强化动能转换,加快推进22个重大技改项目,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
深入实施化工企业“关5搬1改10”。
以三峡新材汽车玻璃项目、转型升级后的陶瓷产业及中材节能系列项目为基础,奋力打造“中国中部绿色建材产业基地”。
支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做大做强。
加快推动工业园区空间整合、功能优化,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强化招商引资“黄金十条”政策导向,推动更多重大绿色产业项目落户xx。
优化协调服务,大力培育市场主体,支持企业快生快长、做大做强。
四、与时俱进实施改革创新。
大力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推行“四多合一”“六多合一”,完善“帮你办”服务机制。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展现“xx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推动建投集团发展壮大。
规范政府债务管理,鼓励上市等直接融资。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一批高水平创新研发平台,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积极对接湖北自贸区xx片区,优化对外贸易环境,提升外贸水平。
篇五今年来,xx市着力防风险、换动能、促融合、活要素,市域经济稳中提质。
一是坚持全地域布局,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全域一体规划,“1+6+N”新型城乡形态加速形成。
产业一体布局,规划了“4+2”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了“一区五园”专业布局。
城乡一体发展,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抓手,以“互联网+”为载体,推进“五个一体化”。
二是坚持全产业链与全供应链提升,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无中生有”,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有中生优”,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
“融合生新”,加快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是坚持全要素配置,打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金融创新强支撑,人力创新激活力,科技创新促转型。
下半年,我们将以“四个全力以赴”,勇立“双核驱动”新潮头,争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一、全力以赴加快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同中化建集团以产城融合方式扩规升级姚家港化工园;科学实施土地征收,确保10月1日前6家企业全面开工、年内建成2家;推动9家企业实施16亿元技改项目,乙二醇项目年内完成投资30亿元。
二、全力以赴发展壮大新动能。
10月底前建成电子信息产业园二期,推动总投资21亿元7个项目开工,年内实现产值20亿元。
建立锂电新能源研究院、检测中心,办好锂电新能源产业峰会。
加快建设高端纺织产业园,推动欣邦达等项目入园。
用好支持服务业发展“30条”,加快补齐服务业短板。
月底启用电商产业园,推动40家企业入园发展。
以牛郎山特色小镇等为带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11月底前建成中化MAP示范农场技术服务中心、中柑所北缘地区现代柑桔技术试验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