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门诊癌痛患者麻醉药品处方分析
发表时间:
2010-05-18T11:08:26.7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期供稿 作者: 王 颖
[导读] 了解我院门诊晚期癌症患者麻醉药品的应用及其合理性,为临床合理选择和应用麻醉药品提供科学依据。
王
颖 (北京市第六医院药剂科 100007)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01-0069-02
【摘要】
目的 了解我院门诊晚期癌症患者麻醉药品的应用及其合理性,为临床合理选择和应用麻醉药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本院2009
年
1~12月“麻醉药品逐日登记表”为调查对象,进行统计、汇总,采用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对门诊癌痛患者用药情
况进行分析。结果
6种麻醉药品中,4种DUI≤1.00,2种 DUI>1.00。结论 我院癌痛患者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但还应该进一步加强用药
管理,使麻醉药品的使用更趋于安全、合理、有效。
【关键词】
麻醉药品 处方分析 癌痛 药物利用指数
癌痛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对其有效地进行镇痛治疗,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症综合规划的重点之一,早在1986年世界卫生组织
(
WHO)就制定了“三阶梯止痛”的治疗原则,并提出“到2000年让癌痛患者无痛”。国家卫生部(1993年5月14日)再次发布“癌症三级止痛
阶梯疗法指导原则
”,笔者对本院2009年度癌痛患者麻醉药品的运用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和评价“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在本院的推行
情况。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我院2009年1~12月门诊癌痛患者麻醉药品处方193张,对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2
方法 以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指数(DUI)为指标,参考2005年版《中国药典》,《新编药物学》(第16版) [1]以及药品说
明书和临床常用的常规剂量,确定各药的
DDD 值,并计算用药频度(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UI),当 DUI≤1为合理用药。计算公式:
DDDs=
药品消耗总量/该药DDD值,DUI= DDDs/用药总天数。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我院麻醉药品处方共301张,共使用7种麻醉药品。其中用于癌痛的处方193张,占处方总数的64.12%。癌痛处方中男性
104
张,占癌痛处方数的53.89%,女性89张,占癌痛处方数46.11%。调查显示我院癌痛患者中:无40岁以下患者、40~49岁为1人、50~
59
岁为1人、60~69岁为8人、70岁以上为113人。
2.2
麻醉药品的种类 我院门急诊共使用7种麻醉药品,其中针剂2种,片剂2种,缓控释制剂3种。调查中显示用于癌痛患者镇痛治疗的
共
6种。
2.3 6
种麻醉药品的DDD、DDDs和DUI结果见表1。
3
讨论
3.1
由一般情况可以看出我院麻醉药品的使用,男性高于女性,可能和男性有更多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从年龄使用分析,以70岁以
上组最高,其次为
60~69岁老年组(共占癌痛处方的62.69%)。可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患癌症的风险逐渐增大。
3.2
在我院使用的麻醉药品中,有4种麻醉药品的DUI≤1.00,方法评价为合理用药;有2种的麻醉药品DUI>1.00,方法评价为不合理用
药。但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癌症病人使用吗啡极量问题的通知》对癌症患者镇痛使用,盐酸吗啡控释片应由医生根据病情
需要和病人的耐受性而作出决定剂量,缓、控释片应坚持
q12 h的给药方案。但每次用药量不受极量限制,应该说凡使病人疼痛得到缓解的
剂量都是正确的用量。就麻醉药品的
DUI值来说 DUI>1,应理解为日处方剂量大于DDD值,而并不能说此药用法不合理[2]。
3.3
盐酸吗啡缓释片止痛效果好,维持时间长,成瘾性低,是癌症三阶梯治疗的推荐药物之一,WHO将医用吗啡的用量作为癌痛的治
疗标尺。该药在我院的使用率远大于其他药品,长期口服吗啡仍是癌痛治疗的推荐方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的作用类似吗啡,其镇痛强度
为吗啡的
1.5~2.0倍,主要用于缓解持续的中度到重度疼痛,由于该药镇痛效果好,作用时间长,副作用少,近年来其使用率也在增加。
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正是我院今年引进的新型癌痛治疗药物。
从以上的分析结果表明,我院的临床医师已理解和执行了根据 WHO提出的“让疼痛患者不痛,并提高其生活质量而实施的癌痛三阶梯
止痛疗法
”的治疗原理,该原理在我院癌痛患者的镇痛治疗中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3],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我院的门急诊癌痛患者麻醉药
使用情况基本合理。
参
考 文 献
[1]
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M].第 16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71-181.
[2]
林小春.我院门诊麻醉药品使用情况分析[J].海峡药学, 2008,20(7):129-131.
[3]
邱迎华,刘洋.2005~2007年麻醉药品应用分析[J]实用全科医学,2008,6(6):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