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酶解法提取黑豆多糖的研究

酶解法提取黑豆多糖的研究

酶解法提取黑豆多糖的研究魏俊青,肖春玲,陆 楠,张慧敏,王君翠,张海燕(山西师范大学工程学院,山西临汾 041004)摘 要:以黑豆为原料,采用不同种类的酶研究了提取黑豆多糖的技术,试验在不同的酶解浓度、温度、时间、pH值对黑豆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的基础上,用星点设计法优化了酶法提取黑豆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

结果表明:在用纤维素酶、果胶酶、木瓜蛋白酶进行的提取中,纤维素酶法提取率最高;最优的提取参数为酶浓度3mg/100ml、pH6.0、酶解时间120min、酶解温度50℃、黑豆多糖得率为0.3214%,与理论贴近度99.41%,各因素对多糖得率的影响顺序为pH>酶解时间>酶解温度。

关键词:黑豆;多糖;酶解法;星点设计 黑豆在我国种植范围很广,其具有高蛋白,低热量的特性[1],黑豆还具有软化血管,润皮肤,延缓衰老的作用,特别是对高血压,心脏病,肝脏和动脉等方面的疾病有一定的疗效[2]。

目前对植物中多糖的提取主要采用热水浸提法、碱浸提法、酸浸提法[3]。

热水浸提法因它的溶剂是水,原料中的多糖不容易从细胞中大量溶出;碱浸提法和酸浸提法,因为原料的结构受到了破坏,提取率相对较低。

目前利用酶解法提取多糖仅仅是在香菇、蓝莓、蛤蟆油[4-6],而采用酶解法对黑豆中多糖的提取尚未见报道。

试验以黑豆作为原料,采用酶解法,利用星点优化设计对黑豆中的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确定其最佳参数,以期为黑豆酶解多糖的提取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与试剂黑豆购于临汾新银河超市;石油醚、无水乙醇、无水葡萄糖标准品、乙醇(95%)、浓硫酸、苯酚、柠檬酸、氨水均为分析纯;纤维素酶、果胶酶、木瓜蛋白酶均购于华科生化试剂商城。

1.2 主要仪器与设备pHS-3TC精密数显酸度计,上海沪粤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RJ-TDL-40C台式低速大容量离心机,上海精科实业有限公司;UV-11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美谱达仪器有限公司;F80高速粉碎机,金城市金城国胜实验仪器厂。

 收稿日期:2012-06-18 基金项目:山西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性训练项目(SD2012CXSY-06);山西师范大学科研课题组(873041)。

 作者简介:魏俊青(1988-),女,学士,食品科学。

 通信作者:肖春玲(1968-),女,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食品科学教学研究工作櫭櫭櫭櫭櫭櫭櫭櫭櫭櫭櫭櫭櫭櫭櫭櫭櫭櫭櫭櫭櫭櫭櫭櫭櫭櫭櫭櫭櫭櫭櫭櫭櫭櫭櫭櫭櫭櫭櫭櫭櫭櫭櫭櫭櫭櫭櫭。

播种,种植密度为1.2万株/667m2)处理组合的油菜产量最高,达232.0kg/667m2。

另外,试验结果是在一年试验条件下获得,由于播期试验受年度间气候因素的影响,不同年度最适播期可能有所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何更合理地安排播种期、科学施肥,进行标准化栽培,以提高秦优19在适宜区的商品性和经济收益,有待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1] Asthana.A.N.comparative performance of Brassiaspecies and cultivars at twolevels of planting underunirrigated conditions,lnd.[J].Agric Sci,43(1):38-41.[2] 梁建芳,和中秀.春油菜青杂2号在湟中县川水地区种植密度试验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2005,(10):18-20.[3] 官春云.甘蓝型油菜产量形成的初步分析[J].作物学报,1980,6(1):35-44.[4] 刘后利主编.实用油菜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所,1987,220-230,330-345.[5] 杨经泽,徐育松.等.油菜密植增角的高产裁培模式[J].中国油料,1993,(2):49-52.[6] 袁继超,张垃仲.雅安地区蓉油3号综合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7,15(3):35-54.1.3 试验方法1.3.1 黑豆粉的制备 选择优质的黑豆浸泡30min,在65℃下烘干后粉碎过40目筛得到粉末,用石油醚脱脂,常温下干燥保存。

1.3.2 酶解法提取黑豆多糖的过程 称取1g黑豆粉于100ml的容量瓶中,加入50ml蒸馏水混匀。

其内加入6ml的酶溶液于水浴锅中加热反应2h,然后调节到90℃,历时30min,从而促使酶活化;在3 000r/min的条件下离心10min,取出上清液,加入95%的乙醇溶液,静置,充分沉淀。

取出上清液,剩下的液体再次离心15min。

用无水乙醇来洗涤沉淀,干燥后得到粗多糖,称其质量。

最后,用蒸馏水来溶解粗多糖,测其吸光度。

1.3.3 黑豆多糖的测定 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通常采用的是苯酚-硫酸法[7]。

以葡萄糖标准溶液为标品,得标准回归方程:y=0.0568x-0.0133(0-14μg/ml,R2=0.9983),其中y表示吸光度,x表示葡萄糖浓度。

多糖的得率(%)=粗提物中含有的多糖质量/最初黑豆粉的质量×100%。

1.3.4 单一酶解法提取黑豆多糖试验 因纤维素酶、果胶酶、木瓜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条件分别是温度45-60℃,pH 4.0-5.5;45-50℃,pH3.0-6.0;60℃左右,pH 4.5-7.0[8]。

因此选择50℃、pH5.0为酶解液条件进行试验。

试验分别采用三种酶加入的方法,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试验,比较多糖得率。

1.3.5 黑豆多糖提取工艺优化 在3种酶试验的基础上,选择对黑豆多糖提取率最高的酶进行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pH、酶解温度、时间、浓度对黑豆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根据结果,从中选出对多糖得率影响较大的3个因素。

使用星点优化设计软件对此进一步优化,最终确定黑豆多糖的最佳提取参数。

2 结果及分析2.1 三种酶的比较在木瓜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三种酶浓度都为3mg/100ml、pH5.0、温度50℃、时间2h的相同的条件下,比较多糖得率。

其中木瓜蛋白酶得率为0.1688%,纤维素酶为0.1854%,果胶酶为0.1361%。

结果表明,用纤维素酶提取黑豆多糖得率相对较高。

2.2 纤维素酶提取的单因素试验2.2.1 不同pH对黑豆多糖得率的影响 固定酶浓度3mg/100ml,提取时间2h,提取温度50℃,考察不同pH对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见图1。

图1表明,黑豆多糖的得率是随着pH的变大在逐渐增大。

而当pH增加到6.0时,曲线出现峰值,如果持续增加结果反而下降。

因此,选出的最适pH为6.0。

图1 不同pH对黑豆多糖得率的影响2.2.2 不同酶解温度对黑豆多糖得率的影响 固定酶浓度3mg/100ml,提取时间2h,pH 6考察不同温度对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见图2。

图2看出,温度对酶的活性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多糖的得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变大,达到50℃时,多糖的得率最大,而这以后会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多糖的得率反而会降低。

这是因为温度除了影响多糖的浸出速度,还会影响酶的活性的大小。

因此,黑豆多糖的最佳酶解温度为50℃。

图2 不同温度对黑豆多糖得率的影响2.2.3 不同酶解时间对黑豆多糖得率的影响 固定酶浓度3mg/100ml,时间2h,pH 6,温度50℃考察不同时间对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见图3。

图3看出,多糖的得率随着酶解时间的增长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试验时间为2h的时候,出现了最高点,如果继续增加反应时间,多糖的得率反而会下降。

因此,黑豆多糖的最佳酶解时间为2h。

图3 不同时间对黑豆多糖得率的影响2.2.4 不同酶浓度对黑豆多糖得率的影响 固定提取时间2h,pH 6,温度50℃,考察不同酶浓度对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见图4。

图4看出,黑豆多糖的得率会随着酶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当浓度达到3mg/100ml的时候,多糖的得率为最大,因此黑豆多糖的最佳酶浓度为3mg/100ml。

图4 不同酶浓度对黑豆多糖的影响2.3 星点设计优化提取黑豆多糖的工艺参数试验2.3.1 试验设计 用酶浓度为3mg/100ml,确定pH(X1),酶解温度(X2),酶解时间(X3)3个变量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因素和水平见表1。

表1 星点设计因素水平因素编码编码水平-1.68-1 0 1 1.68pH X14.32 5.0 6.0 7.0 7.68酶解温度X233.2 40 50 60 76.8酶解时间X30.32 1 2 3 3.682.3.2 星点试验设计结果 由Design-Ex-pert7.1.6软件[9]可知3因子5水平的组合设计为20个试验方案,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星点试验设计及结果试验序号水平多糖得率(%)X1X2X3试验值预测值1-1.68 0 0 0.1330 0.0982 1.68 0 0 0.1502 0.3203-1 1 1 0.1334 0.1204 1 1-1 0.0815 0.1305 1-1-1 0.0821 0.1006 0 0 0 0.3214 0.1307 1 1 1 0.0929 0.1408 0 0 0 0.3214 0.1309 0 0 0 0.3214 0.13010 0 1.68 0 0.1268 0.32011 0-1.68 0 0.2124 0.320 续表212-1-1-1 0.1137 0.13013 0 0 0 0.3214 0.13014 1-1 1 0.1009 0.16015 0 0 0 0.3214 0.13016-1-1 1 0.1087 0.13017 0 0 0 0.3214 0.13018 0 0-1.68 0.1738 0.11019 0 0 1.68 0.1245 0.12020-1 1-1 0.0936 0.110 根据表2,在α=0.05,剔除不显著项后,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0.32-4.681E-003X1-0.011X2-1.312E-003X3-1.650E-003X1X2-5.750E-004X1X3-0.073X12-0.063X22-0.070X32其中:Y为多糖得率的预测值;X1为pH的编码值;X2为酶解温度的编码值;X3为酶解时间的编码值。

表3 回归模型方差分析变异来源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值P值显著性模型0.17 9 0.019 17.66<0.0001**X12.913E-004 1 2.913E-004 0.27 0.0057**X21.603E-003 1 1.603E-003 1.46 0.0507X32.349E-005 1 2.349E-005 0.022 0.0334﹡X1X22.178E-005 1 2.178E-005 0.020 0.0026**X1X32.645E-006 1 2.645E-006 2.453E-003 0.0356*X2X31.748E-004 1 1.748E-004 0.16 0.6957X12 0.076 1 0.076 79.29 0.0001**X22 0.057 1 0.057 52.41 0.0023**X32 0.070 1 0.070 65.21 0.0001**残差0.011 10 1.078E-003失拟误差0.011 5 2.157E-003 0.70 0.2830纯误差0.003 5 0.003总和0.18 192.3.3 双因素交互作用分析 由表3知,回归模型P值<0.0001,可知该模型高度显著,可以用来进行预测,模型失拟项不显著,说明该模型选择合适[10];因素X1对黑豆多糖得率的线性效应是极显著,X2的影响不显著,而X3影响显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