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断面优化及其设计参数研究

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断面优化及其设计参数研究

・隧道/地下工程・ 

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断面优化及其设计参数研究 

顾洪源 

(中铁二局集团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610031) 

摘 要:对于大跨度小净距隧道而言,合理扁平率及双洞间距的设计对于节约成本,提高隧道线形规划具有至关重 要的作用,因此,优化大跨度小净距隧道的扁平率及其间距是隧道设计施工面临的关键问题。以某双洞8车道隧 道施工为研究背景,通过数值模拟及理论分析,对断面优化及其设计参数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高 宽比的增加,拱顶位移逐渐减少,水平收敛逐渐增大,在高宽比为2.0时达到理想状态,这个时候的拱顶位移和水 平收敛基本相同,此时断面有利于开挖。当高宽比取理想高宽比2.0时,这时应力较均匀,是开挖的理想断面,同 时考虑行车通行的建筑界限,取高宽比为0.6333是合理的。隧洞埋深对塑性半径和周边位移的影响极大;弹性范 围内的支护阻力与隧洞变形成正比;塑性半径随着围岩强度的增加而减小。 关键词: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断面形态;设计参数 中图分类号:U4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954(2013)02—0085—04 

Section Optimization and Design Parameters Study on 

Large-Spanned Small-spaced Twin-tube Tunnel 

GU Hong—yuan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Co.,Ltd.,China Railway ERJU Group,Chengdu 610031,China) 

Abstract:As to large-spanned small—spaced twin—tube tunnel,the design of reasonable flattening ratio 

and the clear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tube plays a important role on cost saving and geometric shape planning.Therefore,optimizing the flattening ratio and the twin—tube distance of large—spanned 

small-spaced twin—tube tunnels is the key problem in tunnel design and construction.The article took the 

construction of a eight・-lane twin--tube tunnel as an example and studied the cross--section and design parameters optimization by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numerical modeling.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vault displacement decreases gradually and the level convergence increases gradually with the aspect 

ratio increases.And when the aspect ratio is 2.0,it is the ideal state that the vauh displacement and the level convergence is basically the same,and that the stresses are more uniform,beneficial to excavation. 

However,considering the requirement of tunnel clearance of vehicular traffic,taking an aspect ratio of 

0.6333 is reasonable.In addition,tunnel buried depth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plastic radius and peripheral displacement;the support resistance is proportional to tunnel deformation within the elastic 

range;the plastic radius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surrounding rock strength. 

Key words:large section;small—spaced tunnel;section form;design parameters 

随着隧道开挖断面的加大,尤其是修建4车道公 

路隧道时,隧道内轮廓断面积往往达到170 m 以上, 隧道跨度大大增加,而隧道高度增加不明显,隧道呈严 

重的扁平形状结构,围岩应力场重分布更加复杂,对隧 

道结构整体稳定性极为不利 。同时,随着开挖断 面的增大,隧道建筑限界上部的空间就会增大,土石方 

开挖量成倍增加。在满足隧道建筑限界和净空前提 

收稿日期:2012—03—19;修回日期:2012—06—06 作者简介:顾洪源(1984一),男,工程师,E・mail:452249682@qq.COB。 

铁道标准设计RAILWAY STANDARD DESIGN 2013(02) 下,降低隧道的扁平率,提高空间利用率,隧道开挖面 

积将相应减小,同时隧道支护周长也有所减小,但随着 扁平率的降低,隧道应力集中程度、竖向收敛相应增 

加,为满足稳定性要求,需增强隧道支护,而且扁平率 的降低使得隧道施工难度加大,对后期运营维护提出 

了较高的要求。为提高隧道结构的安全稳定性,且节 约工程建设费用,必须选择合理的隧道断面轮廓,控制 

好隧道的扁平率 。因此,如何选择合理的断面形 式、确定隧道合理的扁平率,是隧道工程技术人员面临 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 

RS 顾洪源一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断面优化及其设计参数研究 

g 12.5 10.5 彗 

4.5 2 高宽比 图4 毛洞位移随高宽比变化 

一1. 1_2 1.4 善一1.6 -R一1 8 j 一2.0 旧一2.2 一22..46 -2.8 图7 高宽比 图5 支护时位移随高宽比变化 

高宽比 .5 0 6 0.7 0.8 0.9 l 0 1.1 1.2 

边墙环向应力随高宽比变化 

3大断面隧道设计参数研究 

3.1 隧洞埋深的影响 隧洞埋深体现在竖直初始应力中。图9为塑性半 

径随埋深的变化曲线(a=10 m,V级围岩)。从图中可 

看出,塑性半径随着隧洞埋深的增加而增加。例如,在 支护阻力=0.4 MPa时,隧洞埋深60 in时的塑性半径 

为11.63 m(塑性区范围1.63 m),而隧洞埋深120 1"11 时的塑性半径为18.08 m。 

35 

30 

25 星20 

15 

lO O 20 40 60 80 10o l20 隧道埋深,m 图9塑性半径随埋深的变化曲线 

图10为周边位移随埋深的变化曲线(a=10 m,V 

级围岩)。从图中可看出,周边位移随着隧洞埋深的 

增加而急剧增加。例如,在支护阻力:0.4 MPa时,隧 

洞埋深60 m时的周边位移为7.0 mm,而隧洞埋深 120 m时的周边位移达到30.5 m。可见,隧洞埋深对 

塑性半径和周边位移的影响极大。 3.2支护阻力的影响 围岩变形过大,将直接影响隧洞的稳定,为控制围 

岩变形,保证隧洞稳定,在隧洞周边施加支护是常用手 

段。支护产生的支护阻力对围岩变形起着抑制作用。 常用的隧洞支护有锚杆、喷混凝土、钢筋网、钢拱 

架、二衬等,不同支护方式的作用机理有所不同,其支 护效果也不同,一般情况下都是多种支护的联合使其 

铁道标准设计 月AILWAY STANDARD DESIGN 2013(02) 厘 35 30 25 20 15 10 5 40 

蚕 -20 藩

一-1oo80 

—12O 图6 ・隧道/地下工程・ 

拱顶环向应力随高宽比变化 

高宽比 图8拱底环向应力随高宽比变化 

隧道埋深,m 图10周边位移随埋深的变化曲线 

发挥最佳效果,其支护阻力共同产生。弹性范围内的 

支护阻力与隧洞变形成正比。 图11为喷混凝土最大支护阻力随厚度的变化曲 线(隧洞半径=10 m)。从图中可看出,喷混凝土最大 

支护阻力随厚度的增加成正比增加。同时,混凝土强 

度等级越高,支护阻力越大。20 cm厚的C20混凝土 

的支护阻力为0.22 MPa。 

嘎耀凝土厚度/cm 图11 喷混凝土最大支护阻力随厚度的变化曲线 

图l2为二衬最大支护阻力随厚度的变化曲线 

(隧洞半径=10 m)。从图中可看出,与喷混凝土类似, 

二衬最大支护阻力随厚度的增加成正比增加。同时, 

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支护阻力越大。与喷混凝土相 

比,二衬厚度大,混凝土强度等级高,其支护阻力大得 多。例如,60 cm厚的C30混凝土的支护阻力为 

87 ・隧道/地下工程・ 顾洪源一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断面优化及其设计参数研究 

0.99 MPa。因此,二衬对控制围岩变形最有效。 

模筑混凝土厚度/cm 图12 二衬最大支护阻力随厚度的变化曲线 

钢拱架为线支护结构,其支护阻力的计算比较复 

杂,为简化起见,可按支护间距进行等效计算。图 l3为钢拱架最大支护阻力随间距的变化曲线(隧洞半 

径=10 m)。从图中可看出,钢拱架最大支护阻力随间 

距成反比关系。同时,钢拱架型号对钢拱架最大支护 

阻力影响显著。例如,0.5 m钢拱架,型号I16的最大 支护阻力为0.09 MPa,而型号I22b的最大支护阻力为 

0.17 MPa 

皇 岛 

钢拱架间距/m 图13钢拱架最大支护阻力随间距的变化曲线 

钢拱架的刚度大,抗拉强度高,对控制围岩变形非 

常有效,即使钢材屈服后仍能提供一定的支护阻力,对 

提高软弱围岩隧洞的稳定性非常有效。由于钢拱架的 

刚度大(210 GPa),约为混凝土的10倍,一般都是钢拱 

架失效后才会出现喷混凝土的开裂、剥落等。 

钢筋网为面支护结构,但由于厚度小,能提供的支 

护阻力非常小,主要配合其他支护结构起到防止局部 

掉块、关键块的滑动。 

锚杆在工程实践中被证明为有效的支护手段,特 

别是对节理岩体,控制关键块的滑落非常有效。由于 

是点支护,加上与岩层走向、岩体强度、锚杆长度、端部 

形式、锚杆施工质量密切相关,其支护阻力的计算非常 

复杂,主要作用是保持围岩的整体性,与其他支护结构 

联合更为有效。 

图l4为塑性半径随支护阻力的变化曲线(a= 

10 m,V级围岩)。从图中可看出,塑性半径随着支护 

阻力的增加而减小。例如,在隧洞埋深=300 m时,无 支护时的塑性半径为20.7 m,而支护阻力=0.8 MPa 

时的塑性半径缩小为9.7 m。 文护阻)J/MPa 图14塑性半径随支护阻力的变化曲线 

以间距0.8 m I18型钢的钢支撑和喷20 cm厚混 

凝土的初期支护为例,其初期支护阻力为0.37 MPa, 隧洞埋深60 m的塑性区约为12 m(塑性区范围 

2.0 m)。 3.3 围岩强度的影响 围岩抗压强度表现为粘结力和内摩擦角,由于摩 

擦角变化相对较小,故围岩强度常以粘结力表示。图 

15为塑性半径随围岩黏结力的变化曲线(a=10 m,= 23.5。,隧洞埋深60 m)。从图中可看出,塑性半径随 

着黏结力的增加而减小。例如,无支护状态下,C: 0.2 MPa的塑性区为20.7 m,而C=1.0 MPa的塑性区 

急剧减少到7.4 m。这对锚杆长度设计非常重要。同 

样,周边位移随着黏结力的增加也急剧减小(图16)。 

黏聚力/MPa 图15 塑性半径随围岩黏聚力的变化曲线 

吕 龄 

匿 

黏聚力/MPa 图16周边位移随黏聚力的变化曲线 

4 结论 

本文以某双洞八车道小净距隧道为工程依托,通 

过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对大断面隧道断面优化及其设 

计参数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1)随着高宽比的增加,拱顶位移逐渐减少,水平 收敛逐渐增大,在高宽比为2.0时达到理想状态,这个 

88 铁道标准设计RAILWAY STANDARD DESIGN 2013(0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