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氨管理PPT..
危险化学品管理;
储运系统; 公用工程;
消防系统。
Slide 17
八、隐患排查
4、 排查表的编制 《湖北省开展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专项治理工作方案》(鄂安监 办〔2013〕154 号) 附件2:《涉氨制冷企业自查自改表》
Slide 18
八、隐患治理与上报
1、隐患级别
一般事故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风险评估方法
(2)在含氨气环境中作业应采用以下防护措施:
——根据不同作业环境配备相应的氨气检测仪及防护装置,并落实人员管理,使 氨气检测仪及防护装置处于备用状态; ——作业环境应设立风向标; ——供气装置的空气压缩机应置于上风侧; ——进行检修和抢修作业时,应携带氨气检测仪和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3)充装时,使用万向节管道充装系统,严防超装。
外部安全生产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发生事故或对事故、事件有新的认识; 气候条件发生大的变化或预报可能发生重大自然灾害。
Slide 16
八、隐患排查
4、 排查内容 根据危险化学品企业的特点,隐患排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安全基础管理;
区域位置和总图布置; 工艺;
设备;
电气系统; 仪表系统;
《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
Slide 12
八、隐患排查
2、排查原则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 的原则,明确职责,建立健全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保证制度有 效执行的管理体系。
Slide 13
八、隐患排查
3、排查方式
隐患排查工作可与企业各专业的日常管理、专项检查和监督检查 等工作相结合,科学整合下述方式进行:
Slide 3
三、氨中毒的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 ,给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彻底 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 少15分钟。就医。
氨的现场管理交流
1
一、氨的理化性质
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吸入可引起中毒性肺水肿。 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20℃、891kPa下即 可液化,并放出大量的热。液氨在温度变化时,体积变化的系数很 大。溶于水、乙醇和乙醚。分子量为17.03,熔点-77.7℃,沸点33.5℃,气体密度0.7708g/L,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59,相 对密度(水=1)0.7(-33℃),临界压力11.40MPa,临界温度 132.5℃,饱和蒸气压1013kPa(26℃),爆炸极限15%~30.2%(体 积比),自燃温度630℃,最大爆炸压力0.580MPa。 主要用途:主要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
(1)日常隐患排查; (2)综合性隐患排查; (3)专业性隐患排查; (4)季节性隐患排查;
(5)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隐患排查;
(6)事故类比排查
3、排查频次
操作人员巡检间隔不大于2小时,涉及“两重点一重大”不大于1小时。 基层车间(装置,下同)直接管理人员(主任、工艺设备技术人员)、电气、仪表人员每天 至少两次对装置现场进行相关专业检查。 基层车间应结合岗位责任制检查,至少每周组织一次隐患排查,并和日常交接班检查和班 中巡回检查中发现的隐患一起进行汇总;基层单位(厂)应结合岗位责任制检查,至少每 月组织一次隐患排查。 企业应根据季节性特征及本单位的生产实际,每季度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季节性隐患排查 ;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必须进行一次隐患排查。 企业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基层单位至少每季度组织一次综合性隐患排查和专业隐患排查 ,两者可结合进行。 当获知同类企业发生伤亡及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时,应举一反三,及时进行事故类比隐 患专项排查。 对于区域位置、工艺技术等不经常发生变化的,可依据实际变化情况确定排查周期,如果 发生变化,应及时进行隐患排查。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上报的同时,还要报告。报告内容包括: 隐患的现状及产生原因
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隐患的治理方案
Slide 21
八、隐患治理与上报
4、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档案
隐患档案包括:
隐患名称、隐患内容、隐患编号、隐患所在单位、专业分内、归 属职能部门、评估等级、整改期限、治理方案、整改完成情况、验 收情况等。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形成的传真、会议纪要、正 式文件等。
Slide 6
六、安全措施
【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
严加密闭,防止泄漏,工作场所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 场所严禁吸烟。
生产、使用氨气的车间及贮氨场所应设置氨气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 设备,应至少配备两套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长管式防毒面具、重型防护服等防护器具。戴 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工作场所浓度超标时,操作人员应该 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可能接触液体时,应防止冻伤。 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 、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设置整流装置与压力机、动力电源、管线压力、 通风设施或相应的吸收装置的联锁装置。重点储罐需设置紧急切断装置。
Slide 11
八、隐患排查
1、排查依据 《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第四款)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 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已经2007年12月22日国家安全生产监
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2月1日起施行。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 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 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3)液氨气瓶应放置在距工作场地至少5m以外的地方,并且通风 良好。
(4)注意防雷、防静电,厂(车间)内的氨气储罐应按《建筑物防雷 设计规范》(GB 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
Slide 9
六、安全措施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 。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Slide 4
四、氨的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切断气源。若不 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 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Slide 5
五、氨泄漏的应急处置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 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穿内置正压自给式空 气呼吸器的全封闭防化服。如果是液化气体泄漏,还应注意防冻伤 。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 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 而非液体。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液体泄漏物。用醋酸或其它稀酸中 和。也可以喷雾状水稀释、溶解,同时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 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 塔相连的通风橱内。如果钢瓶发生泄漏,无法封堵时可浸入水中。 储罐区最好设水或稀酸喷洒设施。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漏气 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隔离与疏散距离:小量泄漏,初始隔离30m,下风向疏散白天100m 、夜晚200m;大量泄漏,初始隔离150m,下风向疏散白天800m 、夜晚2300m。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 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禁止使用电磁起重机和用链绳捆扎、 或将瓶阀作为吊运着力点。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Slide 7
六、安全措施
【操作安全】 (1)严禁利用氨气管道做电焊接地线。严禁用铁器敲击管道与阀体,以免引起 火花。
Slide 19
八、隐患治理与上报
2、隐患治理
按照“五定”(方案、资金、责任人、期限、控制措施),并将整 改落实情况纳入日常管理,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有效验证。
一般事故隐患:立即整改 重大事故隐患:企业组织整改
Slide 20
八、隐患治理与上报
3、隐患上报
通过“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向属地安监部门上报。
(2)槽车运输时要用专用槽车。槽车安装的阻火器(火星熄灭器)必须完好。 槽车和运输卡车要有导静电拖线;槽车上要备有2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 和防爆工具;防止阳光直射。
(3)车辆运输钢瓶时,瓶口一律朝向车辆行驶方向的右方,堆放高度不得超过车 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不准同车混装有抵触性质的物品 和让无关人员搭车。运输途中远离火种,不准在有明火地点或人多地段停车,停 车时要有人看管。发生泄漏或火灾时要把车开到安全地方进行灭火或堵漏。 (4)输送氨的管道不应靠近热源敷设;管道采用地上敷设时,应在人员活动较 多和易遭车辆、外来物撞击的地段,采取保护措施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氨管 道架空敷设时,管道应敷设在非燃烧体的支架或栈桥上。在已敷设的氨管道下面 ,不得修建与氨管道无关的建筑物和堆放易燃物品;氨管道外壁颜色、标志应执 行《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 7231)的规定。
因为任何气体在一点温度和压力下都可以液化,温度越高,液化所需要的压力也越高,但是当温 度超过某一数值时,即使在增加多大的压力也不能液化,这个温度叫临界温度,在这一温度下最低的 压力叫临界压力。
Slide 2
二、氨的职业危害
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急性氨中毒引起眼和呼 吸道刺激症状,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肺炎,重度中毒者可发 生中毒性肺水肿。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和心搏停止。可致眼 和皮肤灼伤。 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20; PC-STEL(短时间接 触容许浓度)(mg/m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