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制取氧气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气体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你,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学习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学习难点】对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和催化作用
【梳理要点】预习课本,尝试完成。
1、产生氧气的主要途径有:
⑴氧气的工业制法,它是利用氧气和氮气的___________不同分离出氧气。
具体步骤是:首先将空气
___________除去杂质等,然后在___________的条件下,使空气___________,控制温度蒸发液态氮气,沸点较低的___________先蒸发出来,余下的是沸点较高的___________色液态氧气,贮存使用。
⑵在实验室里,常用某些含氧物质反应放出氧气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如:;
;。
2、右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⑴指出仪器的名称A. __ _____B.________C._______D. ________
⑵用酒精灯_____焰加热(填“内”或“外”),因为___ ___;
⑶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____倾斜(填“上”或“下”),原因
是_____ ______;
⑷收集氧气通常采用___________法,当集气瓶口处有_________
冒出时,表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还可以用瓶口向__ _排空气法(填“上”或“下”),这是因为________。
⑸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你知道在酿酒过程中酒曲的作用吗?
5、举例说明说明是分解反应?
【问题生成】请将预习中的疑惑记录下来,同伴交流、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课堂展示】
1、分组讨论,解决生成的问题。
2、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仔细观察实验2-6,你发现了哪些反常的现象?
(2)由实验2-6的现象,对二氧化锰在实验中的作用作出准确的判断。
【课堂小结】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定义
催化剂:
催化作用:
【交流与讨论】
1.对于催化剂概念的理解,应该注意哪些关键字眼?
2.实验2-6中,是不是只能用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
【整理收获】
本节课你收获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困惑?
【反馈矫正】
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 )。
A .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 .使生成物质量增加 C .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 .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2.实验室可用于制取氧气的药品( )
A.空气
B.过氧化氢或二氧化锰
C.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
D.二氧化锰 3.(2012年湖南娄底)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B.催化剂可以提高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C.催化剂可以降低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D.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4.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铁+氧气−−→−点燃
四氧化三铁 B.硫+氧气−−→−点燃
二氧化硫
C.石蜡+氧气−−
→−点燃二氧化硫 D. 水−−→−通电
氢气+氧气 5.(2012•湖北黄石)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固定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时,试管口略向上倾斜 B .开始加热时,导管口出现气泡立即收集
C .加热试管时,先使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
D .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
6.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是 ( ) A.通电使水分解 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D.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受热分解
7.通过化学反应制取氧气,即可采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也可采用分解氯酸钾的方法。
这两种方法的共同点是( )
A.反应都不需要加热
B.均可使用同一套装置
C.均可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
D.反应物的状态相同。
8.某同学取用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与一定量的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下列有关氧气的体积(V )、二氧化锰的质量(m )与时间(t )关系的图示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
2.能记住收集氧气及验满的方法。
3.通过练习连接仪器,熟练基本操作。
4.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5.通过实验探究,记住氧气的一些主要化学性质。
【学习重点】初步认识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
【学习难点】探究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课前回顾】
1.实验室有几种制取氧气的方法?将它们的文字表达式写在下面,如果你能知道各种物质的化学符号请在相应物质下面注明。
2.请说出实验室可以利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它们是利用了氧气的什么性质?
3.请说出每种制取氧气的方法中所用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梳理要点】预习完成。
1.请仔细观察课本图2—14和右图。
(1)在课本图2—14和右图中,使用了哪些仪器?
(2)此装置适合于用哪种方法来制取氧气?
(3)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
(4)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5)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合作探究】
1.请在仔细阅读课本p45——46页的《实验活动1》的基础上,与小组成员讨论解决一下问题。
(1)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实验方可进行。
(如何检验,如何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为什么?用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混合物制取氧气需要么?(3)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为什么?
(4)先对试管进行预热,然后对准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
(否则会产生什么后果)
(5)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为什么?什么时候开始收集?
(6)本实验中需不需要验满?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时需要验满?如何验满?
(7)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思考: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
【观察思考】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这个实验,应用坩埚钳夹住木炭由上向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
(思考:为什么?)
2.做铁丝燃烧这个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底部加少量水。
(思考:为什么?)
【整理收获】
1. 实验室装配仪器的一般顺序是什么?
2.总结一下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般步骤有哪些?与小组成员交流一下?形成共识后记在下面。
【反馈矫正】
1、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应具备的性质是( )
A .没有颜色
B .密度比空气小
C .难溶于水
D .易溶于水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错误的操作是( )
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对试管加热,过一会儿把导管放入水里,没有看到气泡逸出,说明装置漏气
B .固定在铁夹上的试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C .加热时,先使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再对准高锰酸钾所在部位加热
D .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停止加热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氯酸钾中含有氧气,加热时即可放出
B .从空气中可以得到氮气和氧气,这个变化是分解反应
C .凡是含氧的物质都可以作为实验室制氧气的原料
D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时发生了化学反应 4、在实验室里,我们常用以下装置制取某些气体
(1)写出标有字母a
的仪器名称是
;
(2)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氯酸钾制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3)实验室用上述反应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 (4)如果用块状电石和水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乙炔气体,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
5、图甲所示的是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装置。
请你回答:
(1)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如果没有伸到液面以下造成的后果是 。
(2)可以用如右图甲图所示的收集方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
(3)右图乙图所示装置也可以用来制取氧气,甲图中的发生
装置与之相比较具有的优点
是 。
甲 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