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馆发展历史初探
摘 要:文章对中国图书馆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作了简
要的介绍,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衍变,中国图书馆迈进了信
息化的新阶段,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就这些问题
本文对图书馆事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图书馆;发展历史
1 中国图书馆的起源
中国图书的产生和收藏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夏朝和商
朝时代就已有记载文字的各种形式和材质的文献以及收藏
图书文献的行为和处所。中国图书馆的历史究竟从何时开
始,我们可以从古书中找寻到答案,《吕氏春秋?先识览》中
提到:“夏太史令终古出其图法,执而泣之。夏桀迷惑,暴
乱愈甚。太史令终古乃出奔如商”。从该段文字可以得知,
夏朝时已有书――图法,同时还有负责管理图书的官员――
太史令。春秋时的史书《国语?晋语》中记载了这样一段话:
“阳人有夏、商之嗣典,有周室之师旅,樊仲之官守焉”。
大意为:阳樊人有夏朝、商朝遗留下来的典籍,有周王室的
军队,阳樊之地的主人仲山甫手下的官员看守它们。这段话
证明了夏商之际就有了图书,且有官员看守它们。在河南安
阳小屯村发现的大量殷墟甲骨也为殷商时期就已开始收藏
图书提供了最有力的实物证据,在发掘出的宗庙式宫殿遗址
中有着数量大且集中的甲骨文献,这些甲骨上有的记有编
号,有的钻有圆孔,据专家断定这是用来穿绳的孔洞,以便
将成套的甲骨文献串连在一起便于收藏。
2 中国图书馆历史阶段的划分
中国图书馆历史依据服务和读者这两个因素可划分为
以下四个阶段:
2.1 古代图书馆阶段
从周代到20世纪初公共图书馆产生前的一个较长时期
都属于古代,主要有皇家藏书、书院藏书、寺庙藏书和私人
藏书等四大类型。这个阶段的藏书形式主要是刻本,此外还
有龟甲、兽骨、竹简、木牍甚至是帛书等形式,藏书所用是
书柜。服务对象很有限,管理非常严格,服务方式属于封闭
式甚至是不存在的。古代图书馆的主要功能是保存文献,文
献类型主要是刻本书,封闭式服务,仅能满足极少数人的精
神文化需要。
2.2 近代图书馆阶段
从20世纪初到1949年是近代图书馆阶段。1902年京师
大学堂建立了藏书楼,应该是最早的大学图书馆。1903年浙
江藏书楼开始向公众开放,应该是最早的公共图书馆。1904
年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省图书馆最早采用了图书馆的名称。近
代图书馆的创建标志着文化知识不再单纯为达官贵人所垄
断,此后,一大批图书馆纷纷建立。
近代图书馆是古代图书馆与现代图书馆的过渡阶段,一
般为政府或社会所办,主要收藏印刷型文献和刻本书,为当
地的普通知识分子提供开放式服务。图书馆引进了一些西方
图书馆的管理手段,采用了西方图书分类的一些办法,设有
专门的图书馆管理员,在功能上也逐步开始分化,既有保存
文献的职能,也有借阅文献的职能。
2.3 现代图书馆阶段
从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到20世纪90年代是现代图书
馆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大批省级图书馆、市县级图书馆、社
区图书馆、乡村图书室以及大学图书馆相继建成,其中大型
图书馆的藏书品种齐全、内容繁多、分类科学,在文献保存、
服务于学术研究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中小型图书馆收录
的文献专业性较强,专门为专业人员服务, 现代图书馆的
一般为国有的公益性事业单位,藏书形式多样,有铅印书,
有磁带、录像带,还有缩微平片、胶片等形式的各种文献,
管理者多为有一定专业基础的专业管理员,服务设备实现了
自动化,服务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了城域的馆际互借。
2.4 后现代图书馆
从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是以资源共享为特征的后现代
图书馆阶段。我国信息化的全面推进使得图书馆的建设偏重
于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出现让计算
机应用技术、数字化文献在图书馆盛行开来,部分图书馆开
始尝试联合研制一些文献数据库,如地方文献数据库、高校
博硕士论文数据库等。共建共享机制的建立使图书馆的服务
突破了城市的局限,发展成为跨地区的服务网络。
3 中国图书馆事业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3.1 中国图书馆事业面临的问题
1、发展滞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图书馆事业有了
一定程度的发展,尤其是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极大提升了一些
大型图书馆的知识传播水平,但仍有一些单位和个人漠视图
书馆事业的发展,不注重知识和社会公众的文化诉求,大多
中小型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依然滞后于社会的整体发展水
平。
2、人才短缺。人才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图书馆事业
的发展,特别是在数字图书馆成为发展重点的今天,人才是
图书馆事业发展第一位的资源。没有人才,图书馆就很难开
展数字信息资源建设,不能建立高水平的独立数据库,无法
对用户进行信息分析,甚至连维持信息化图书馆的正常运转
都会出现问题。
3、经费不足。我国图书馆事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
以来都面临着经费困扰方面的问题,这是导致图书馆普及率
低的一个根本性原因。究其原因主要是图书馆事业的管理体
制和我国的教育体制造成的。图书馆作为社会公益性的文化
事业机构,必须多方筹措资金,拓展资金来源渠道,才能使
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得到比较充分的资金保障,消除目前所面
临的问题。
3.2 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趋势
1、图书文献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一直是图书馆
的重要工作内容,只有数字化信息才能通过网络传递,未来
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必将向数字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未
来的图书馆以提供数字化信息为主,我国很多图书馆都在进
一步将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有些还自建专业数据库。
2、服务途径网络化。“全球化”的进一步加速和强化给
人类历史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变化,而未来图书馆的开放性
必然越来越强,服务手段发展呈现出网络化、国际化的特点。
其中图书馆网站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与读者交流的窗口和
桥梁,图书馆网站利用网络通讯和信息资源的优势,超越时
空限制,每天24小时为用户提供便捷、即时的文献信息服
务,在现代化图书馆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馆际合作多元化。在未来,任何图书馆都难以独立
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馆际间合作将日渐紧密而多
样,文献传递、馆际互借、联合采购、联合编目、联合建库
等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方式将被积极采用。
4、馆员队伍专业化。注重信息人才的培养是未来图书
馆发展的要求和趋势,文献信息数字化要求馆员必须是信息
系统的组织者、建设者,扮演着信息专家的角色,图书馆馆
员的队伍建设必须注重专业化。
参考文献
1任继愈.中国藏书楼(第一卷).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1
2张爱萍.简述我国图书馆的发展历史.科技情报开发与
经济,2003(9)
3王频.现代图书馆服务模式及其发展研究.成都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2005(2)
4史学彬.试论我国图书馆的走向及思考.图书馆工作,
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