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金属矿山工程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与防治

非金属矿山工程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与防治

非金属矿山工程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与防治
摘要非金属矿山工程地质灾害主要受气候、植被、人为活动以
及地质地貌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不合理的矿山资源开发利用,一方
面污染了矿区周边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另一方面诱发的各种地质
灾害已经严重威胁到非金属矿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非金属矿山
不同类型工程地质灾害形成的条件各不相同,在防治非金属矿山地
质灾害需要遵循一定的科学原则,采取有力举措,有效防治泥石流、
崩塌与滑坡以及采空塌陷等灾害,进而促进非金属矿山工程和谐发
展。
关键词 非金属 矿山工程地质灾害防治
1.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极大关注地质灾害所带来的危害问题,预防及应
对的措施与手段也不断丰富,然而由于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很难
全面治理非金属工程地质灾害,导致在非金属矿山工程地质灾害形
成条件与防治方面的理论研究比较薄弱,因而只有在研究非金属工
程地质灾害前提下,搞清楚危害系数最大的灾害,进行优先治理,
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尽可能地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
益。所以本研究探讨非金属矿山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与防治,具有
很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非金属矿山不同类型工程地质灾害形成的条件
非金属矿区不同类型工程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是有区别的,崩
塌与滑坡主要包括基础性条件与外界条件、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包括
基础条件与激发条件、岩溶塌陷最为根本的基础条件是可溶岩。因
此在防治非金属矿山工程地质灾害之前对这些不同类型工程地质
灾害形成条件有一个清晰地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1]。
2.1泥石流形成条件
2.1.1基础条件
从某种程度来说,泥石流是一种强烈的表现为突发性的地质灾
害,在一定的基础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激发性的一些因素所导致的,
它的形成条件包括基础性条件与激发条件。就基础性条件而言,泥
石流形成的物质条件是急促的水流与大量松散的泥沙与石块。其次
气候条件也是泥石流形成的重要原因,在一些短时间内大降暴雨的
地区极易发生泥石流,比如这次长江中下游罕见的暴雨使湖南、湖
北及江西等多山地带出现了严重的泥石流灾害。最后地形地貌条件
是泥石流形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基础性条件,在一些切割强烈,且
流域面积与地形坡度较大的山地最易形成泥石流。由于这几年人类
过度垦殖及滥砍乱伐导致天然植被锐减,既产生了水土流失,同时
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
2.1.2激发条件
一般来说,短时间内大降暴雨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如果松散
的泥沙及石块比较充分,地形地貌比较适宜的话,只要短时间内大
降暴雨,就会激发泥石流。暴雨强度与泥石流的规模密切相关,今
年6月份以来南方地区大降暴雨,一些山区所出现的泥石流也空前
增加。此外冰川积雪快速融化,水库及大坝的决堤也会激发泥石流。
2.2崩塌与滑坡的形成条件
崩塌-滑坡的发生既受到斜坡自身的基础条件影响,也和斜坡
所受到的营力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崩塌与滑
坡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斜坡变形现象,崩塌与滑坡形成条件一般包括
基础性条件与外界条件。
2.2.1基础条件
崩塌与滑坡最为基础的条件是地貌,崩塌与滑坡一般形成于海
拔高程大且切割强烈的山地高原地区。斜坡坡度、形态及高度直接
作用于崩塌与滑坡的形成。崩塌与滑坡的物质基础是岩土体,岩土
体的性质与结构决定着崩塌与滑坡的活动,通常情况下,那些性质
松软、抗剪强度弱以及斜坡整体性差的岩石容易发生崩塌与滑坡,
反之则不容易发生,影响崩塌与滑坡活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地质
构造。
2.2.2外界条件
诱发崩塌与滑坡活动的另一个条件是外界条件,由于洪水,暴
雨及河湖决堤等原因,使得大量的水流进入斜坡,使得岩石本身的
抗剪能力迅速降低,进而导致崩塌与滑坡,另外像矿山工程中的爆
破、工程开挖以及地震等因素,通过改变斜坡应力的状态,也会由
于斜坡失稳进而激发崩塌与滑坡。
2.3采空区塌陷形成的条件
岩溶塌陷的最为根本的基础条件是可溶岩,通常情况下,在我
国发生的塌陷活动的可溶岩主要是白云岩、石灰岩等碳酸盐岩,覆
盖型岩溶与裸露型岩溶分布区是岩溶塌陷主要地区。决定岩溶塌陷
另一个直接因素是岩溶发育程度与岩溶洞穴的开启程度,溶岩洞隙
使岩体结构不完整,一般情况下,可溶岩的岩溶与溶洞隙的开启性
关系密切,也就是说发育程度越好的岩溶,岩溶洞隙的开启性将会
越好。
3.非金属矿山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
在非金属矿山中,灾害体与受灾体是非金属矿山工程地质灾害
形成所具备的条件,这两个条件决定了成灾的程度。所以防治地质
灾害主要是通过限制灾害源与保护受灾体两种途径来实现的。由于
在防治非金属矿山工程地质灾害的具体措施有区别,进行深入的勘
察工作,在勘察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与手段,且涉及科学
合理的工程规模,显得尤为关键。从一定方面来说,工程的科学性
与可行性能够为非金属矿山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依据。
3.1非金属矿山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原则与基本要素
3.1.1非金属矿山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原则
非金属矿山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纵览
全局,统筹兼顾,为了取得最佳的减灾效果,需要遵循诸如预防为
主、防灾减灾持续性、全面规划与重点防治结合以及防治工程最优
化等原则。首先在非金属矿山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中,要坚持预防
为主,因为预防可以最大可能地消除潜在的威胁,一旦灾害发生了
其损失将远远超过预防成本;其次遵循防灾减灾持续性原则,防灾
减灾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每时每刻都要监控,所以要加强灾害监
控的实时性;坚持全面规划和重点防治结合的原则,由于不可能全
面检查非金属矿山地质灾害,所以在防治的过程中要突出主要的灾
害,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抓重点,这样会事半功倍;最后要坚持防
治工程最优化的原则,要通过有限度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2]。
3.1.2非金属矿山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要素
一般来说,在非金属矿山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要素主要由
防灾功能、防灾措施、防灾收益以及防灾成本组成。在非金属矿山
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过程中,需要全面体现放在的功能与措施,此
外要做到防灾的收益与成本匹配,尽可能地用最少的成本达到最大
的防灾收益。
3.2非金属矿山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3.2.1泥石流灾害防治措施
首先生物措施主要包括保护水土以及降低泥石流活动;其次工
程措施主要包括通过各种措施限制泥石流活动,确保耕地和工程设
施的安全;加强监测预报,提高预防的准确性;最后是搬迁,逃离
灾害源[3]。
3.2.2崩塌灾害与滑坡灾害防治措施
崩塌灾害防治措施主要包括清除危岩、部分削坡、排水防渗、
加固斜坡、改善危岩岩土结构、拦截与遮挡以及加强监测预报等。
滑坡灾害防治措施主要包括降低地表水或者地下水对滑坡的诱发
作用、改善斜坡状况,增强稳定性、强化监测预报以及躲避搬迁等。
3.2.3采空塌陷灾害防治措施
采空塌陷灾害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对地表水或者地下水进行相关
的控水处理、采取诸如强夯、钻孔充气以及跨盖等加固措施、进行
监测预报等。其中进行监测预报需要及时疏散人群,且合理地保护
与治理矿区地质自然环境,依据矿区地质条件合理地利用各种资
源,在非金属矿区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注意地下水动态平衡。
4.结论
总的来说,非金属矿山不同种类工程地质灾害形成的条件各不
相同,需要具体对待,在防治非金属矿山地质灾害需要遵循一定的
科学原则,通过泥石流灾害防治、崩塌灾害与滑坡灾害防治以及采
空塌陷灾害防治等措施相结合,使防灾收益与防灾成本做到最优
化,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源头上消除地质灾害,确保资源的科学有效
使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许英霞. 金属矿山工程地质灾害的评估研究[j]. 河北理工
学院,2004(4)57:59.
[2]张梁.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2.
[3]杨仕教.丰山铜矿采场稳定性的模糊综合评判[j].有色金
属,2002.
【作者简介信息】
姓名:陈富光性别:男 学历:大学本科,籍贯:广东,职称:
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工作单位:高州市万珠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