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现代化农业 2010年第11期(总第376期)
早熟高产大豆新品种——北豆3 4号
史建辉 ,王 刚 ,杨士超。,宋豫红 。宋来成 ,韩利强
(1.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北安农业科学研究所,黑龙江北安164009; 2.黑龙江省红星农场;3.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北安分局气象台)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北安农业科学研究所于
1998年选用黑河24号作母本,北丰2号为父本,采
用有性杂交,系谱选择,2005年F7代决选,代号北
交05—8021。2006年所内鉴定试验,2007年参加垦
区松嫩平原区区域试验,2008年参加垦区8区区域
试验,2009年参加垦区8区生产试验,2010年1月
通过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
定,命名为北豆34号。
l品种特征特性
北豆34号属高产型品种,主茎亚有限结荚习
性。株高65cm左右,紫花,尖叶,秆强。子粒饱满,
浓黄色,百粒重16g左右。蛋白质含量4】.28
(40.26 ~42.30 ),脂肪含量19.58 (18.83
~20.33 )。接种鉴定中抗灰斑病。在适应区,出
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05d左右,需≥10℃活动积温
2000¨C左右。 2产量表现
区域试验:2007年平均公顷产量1776.6kg,比
对照品种黑河】7号增产20.8 ;2008年平均公顷
产量2471.Okg,比对照品种黑河17号增产19.1 。
两年平均公顷产量2123.9kg,比对照品种黑河l7
号平均增产20.0 。
生产试验:2009年平均公顷产量2017.8kg,比
对照品种黑河45号增产11.7 。
3适应区域及栽培要点
北豆34号大 豆适宜住黑龙江省第五积温带垦
区西北部种植。该品种在适应区5月中下旬播种,
选择中等肥力地块种植,采用三垄栽培方式,公顷保
苗株数30~35万株。分层深施底肥与叶面追肥相
结合,公顷氮磷钾施肥纯量68kg,比例为1:1.5:
0.5。及时铲趟,灭草.防治病虫害,及时收获。
收 百期:2OlO—o7—06(020)
减缓重茬大豆产量损失措施
杨 勇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农业科学研究所,黑龙江富锦156300)
大豆是黑龙江省的主要栽培作物,每年播种面
积平均在300万hm 左右,但由于大豆重茬面积
大,平均在50 ~6O ,而抚远、同江等地区重茬大
豆可达9O 以上,特别是开荒地,重茬年份可达1O
多年以上。由于重茬使大豆田病虫害的发生加重,
致使大豆产量大幅度减产,一般减产11 ~60 ,
给大豆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给种植户增收带来不
利因素,为了减少损失,在重茬地种植时要注意以下
几方面问题。
1 合理轮作
大豆忌连作,适宜的前茬为小麦、玉米、马铃薯
等。我们知道土壤是作物生长发育的最基础条件,
收稿日期:201O-Ol一05 良好的土壤利于作物根系生长,从而减少了大豆病
虫害发生,合理轮作可改善土壤的环境条件,不利于
寄生在大豆上的病虫繁衍,为大豆根系生长创造一
个良好的环境,因而,合理化轮作是解决重茬的根本
途径,有条件的可采取正茬轮作,即麦一麦一豆或
麦一玉一豆轮作,倒茬确实有困难的方式,最大限度
避免种植重茬豆,特别是在一块地上连续种植同一
品种的大豆。
2选择抗重茬的品种及种子药剂处理
要根据品种特性、当地气候条件、土壤肥力、施
肥水平、栽培方式等选择耐重茬、高产、优质、抗病虫
的品种,可选用垦鉴豆17号、合丰35号、抗线虫1
号、抗线虫2号、抗线虫4号等。做好种子精选,剔 现代化农业 2010年第11期(总第376期) 3
出病粒、虫食粒,并用35 多克福大豆种衣剂拌种,
防治大豆根腐病、根潜蝇、胞囊线虫等病虫害。
3播种与密度
3.1 播期
确定适宜播期,当气温稳定通过8℃以上时开
始播种,根据当地具体生产情况,选择恰当时期,适
时播种。避免播种过早,种子长时间在土壤中,易感
染根部病害,种子出苗后还有可能遭受冻害的影响。
播种过晚,浪费积温,不利于品种的正常成熟。
3.2播种质量
播种时掌握好播种深度,播种过深,幼苗拱土时
间长,幼苗细弱易感染根部病害;播种过浅,春旱较
重年份又难以出苗。播种时要抓住墒情及时抢播,
控制好播深,对于旱情较重的地块或地区,播前要搂
去表层干土然后播种,播深以镇压后3~5cm为宜。
3.3 合理密植
根据品种、种植方式、土壤肥力、施肥水平等确
定种植密度,并适当增加密度,以减少根部病害和苗
期病害造成的损失。一般三垄栽培时,中熟品种公
顷保苗28万株左右,中早熟品种公顷保苗3O万株
为宜;大垄密植栽培时,公顷保苗应在40万株左右。
4平衡施肥
重茬大豆种植易造成生育中后期脱肥,施肥时
应在测土基础上平衡施肥,防止生育后期脱肥。
4.1增施有机肥
有机肥养分含量全,含有氮、磷、钾及多种微量
元素,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
土壤团粒结构,培肥土壤,防止长期施化肥造成土壤
板结,一般要求每公顷施优质农家肥12t作底肥。
4.2 化肥
改氮磷施肥为磷钾配施,最好做到根据土壤进
行测土施肥。一般三垄栽培时,每公顷施磷酸二铵
1O0~150kg、尿素50~60kg、钾肥50kg;大垄密植
栽培时,每公顷施磷酸二铵180kg、尿素90kg、钾肥
75kg。
4.3增施微肥
微量元素在大豆中含量很少,但它们参与很多
生化过程,还是许多酶的组成成分,在作物生长过程
中是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缺少任何一种微量元
素,大豆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可形成某些病害,影响
产量和品质,严重的甚至颗粒无收。重茬大豆往往 造成某些微量元素缺乏,因此,要注意结合拌种或喷
施叶面肥增施微肥。应用较多的主要有硼、钼、铜、
锌、铁等。
5防治病虫害
黑龙江省大豆病虫害种类较多,不同地区病虫
害也不一样,像大豆胞囊线虫、根腐病、灰斑病、根潜
蝇、菌核病等均有发生,有些地区还发现有大豆疫霉
根腐病。另外,蚜虫、食心虫、红蜘蛛等虫害的发生
也较普遍,危害较重。生产上对于这些病虫害主要
以预防为主,即进行合理轮作,清除田块中的病株,
通过耕翻深埋病菌或虫卵,选用抗病品种等;其次是
根据不同地区病害发生特点采取相应的化学防治措
施。
a.根腐病 主要采用药剂拌种包衣防治,用
35 多克福大豆种衣剂拌种。
b,灰斑病 在7月末或8月上旬,每公顷用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lkg,对水500kg,或70 甲
基托布津1000倍液叶面喷施。
C.菌核病用50 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
液,4O 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
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公顷用药液量600kg左
右。
d.胞囊线虫 用5 涕灭威颗粒剂,公顷用6O
 ̄75kg施播种沟内然后播种;也可用35 多克福
大豆种衣剂拌种。
e.根潜蝇 用4O 乐果乳油按种子量的0.7
拌种,即lOOkg种子用药0.7kg对水4~5kg施于
播种沟内然后播种;也可用35 多克福大豆种衣剂
拌种。 .
f.食心虫 一般在8月上中旬,大豆结荚初期,
公顷用2O 灭多威乳油600mL或公顷用2.5 溴
氰菊酯75O~1200mL于蛾初发期至盛发期喷雾;或
公顷用80 敌敌畏原液1.5~4.5kg,浸蘸20cm长
的玉米秆、高粱秆制成毒棍,每隔6垄插一垄,每隔
6m插一根;或公顷用甲拌磷37.5kg拌沙,每隔4垄
撒一垄,每隔8~lOm撒一堆,于成虫高峰期熏蒸。
g.蚜虫 用40 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也
可公顷用5O 辟蚜雾150g或2.5%敌杀死乳油
225 ̄300mL,对水600 750kg喷雾。
6重茬大豆地的除草剂使用
对于重茬地,在使用除草剂灭草施药时,要相对 4 现代化农业 2010年第11期(总第376期)
牡丹江市大豆食心虫发生危害及防治对策
于广胜
(牡丹江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黑龙江牡丹江157009)
摘要:大豆食心虫是我国北方大豆产区的主要害虫。在牡丹江市每年发生1代,发生面积和发生程度均呈现 扩大趋势,其发生危害不仅影响大豆生长发育及外观品质,降低大豆产量,而且降低产品等级和含油率。因此,防 治大豆食心虫对发展牡丹江市优质大豆产业,保证粮食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豆食心虫;发生;危害;防治
大豆食心虫又称小红虫,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
俗名大豆蛀荚蛾,是我国北方大豆产区的主要害虫。
大豆是牡丹江市主栽作物之一,多年来全市年均种
植大豆12.0~13.3万hm ,2004~2009年随着惠
农政策的进一步加大及大豆价格的上涨,全市大豆
种植面积迅速增加,到2009年全市的大豆种植面积
已经达到了23.3万hm 。但是,大豆食心虫的危害
严重影响了优质大豆的发展,从而影响了大豆的生
产,影响了农民增收。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加
强大豆食心虫的防治。
1大豆食心虫形态、习性与传播危害方式
大豆食心虫幼虫共分4龄,初产时淡黄色,人荚
脱皮后变为乳白色。末端幼虫体长8~lOmm,老熟
后呈红色,略呈圆筒型。成虫红褐色,体长5~
6mm,雄蛾颜色较浅,雌蛾较深。大豆食心虫以幼
虫危害大豆子粒,幼虫蛀入豆荚,取食豆粒,轻者吃
成“兔嘴”,重者可把豆粒吃成大半。形成虫口破瓣,
严重时豆粒被吃光。主要发生区一般年份虫食率
1O 左右,严重年份达34 ~40 ,甚至8O%以上,
造成减产和大豆品质下降。
大豆食心虫在牡丹江市每年发生1代,以老熟
幼虫在土中作茧越冬。从发生期看,北部偏早,南部
偏晚。土壤温度过高或过低,发生轻;低洼地比平岗
地发生重;连作大豆地受害重。7月中旬到8月初
化蛹,成虫7月末到8月初始见,8月中旬为盛期,
成虫交尾后多在嫩芽荚、有毛的豆荚上产卵,7d左
右孵化成幼虫,幼虫蛀入荚内食害豆粒,9月上旬老
收稿日期:2010—04—08
加大剂量,或改变除草剂配方,不要连年使用一种除
草剂,避免产生抗药性。
综合以上因素,在今后要加强对大豆重茬减产 熟幼虫脱荚人土越冬。
成虫在夜间、上午和中午隐蔽在大豆叶背面、叶
柄等处不动,受惊动时做短促飞行,下午3~4时后
开始活动,以日落前lh左右活动最盛,飞翔在豆株
顶部半米高处,一次飞翔距离不超过6m,成虫交尾
时在田间能看到集团飞翔现象。越冬幼虫化蛹和蛹
羽化为成虫是食心虫的薄弱环节,这时若干旱、高温
或降雨过多,均可引起大量死亡。
大豆食心虫的发生程度受土壤湿度和温度影响
很大。土壤含水量2O 时最适宜化蛹和羽化出土,
20℃~25℃、相对湿度9O 时最适宜成虫产卵。与
天敌有关,已知寄生蜂有寄生于卵的赤眼蜂,寄生于
初孵化幼虫的中国瘦姬蜂。同时幼虫可被白僵菌寄
生。两种寄生蜂的寄生率在17 ~65 ,白僵菌的
寄生率在5 ~1o 。不同品种大豆食心虫为害程
度不一样。豆荚毛长而密的着卵较无毛的品种多,
荚毛直立的比弯曲的着卵多,品种结荚过早或过晚
的不适于幼虫蛀入而为害轻。大豆连作地块比轮作
地块受害重。9月份食心虫幼虫脱荚入土越冬成为
翌年豆田的虫源,因此实行远距离轮作可减轻为害。
2大豆食心虫在牡丹江市的发生特点
2.1虫害逐年加重
a.发生面积增加较快,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调
整,牡丹江市大豆的种植面积迅速增加,已由2004
年的13.3万hm 增加到2009年的23.3万hm。,发
生面积也由4.7万hm 增加到6.9万hm ,同时,
虫口基数渐进累积,这是虫害逐渐加重的又一促成
因素。从而形成了大豆食心虫为害逐年加重的趋
机理研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从品种选择更
新、合理的轮作、用种衣剂拌种等方面最大限度减少
损失。(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