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酸乳酸菌的筛选
来源. 以汾酒大曲作为筛选菌株的主要来源. 培养基. MRS 选择培养基: 蛋白胨10 g、牛肉提取物10 g、酵母提取物5 g、葡萄糖20 g、无水乙酸钠5 g、吐温 280 1 mL、柠檬酸二胺2 g、磷酸氢二钾2 g、硫酸镁0. 58 g、硫酸锰0. 25 g( 固体培养基中加琼脂约15 g、3% 碳酸钙)、蒸馏水1 000mL, pH 值为6. 2~ 6. 8. 试 剂. 实验所用试剂包括: 乙酸, 乳酸,酒精溶液, 3% 过氧化氢 等, 均为分析纯. 仪 器. 实验所用仪器包括: 手提式不锈钢蒸汽消毒器,LRH 系列 生化培养箱, 无菌操作台, FA(N)PJA(N) 系列电子天平.
2011-11-3 3
主要研究内容及提纲
1 耐酸乳酸菌的初步分离 取汾酒大曲液1 mL 以 10 倍递增稀释 2 耐酸乳酸菌初步分离后的纯化. 3耐酸乳酸菌的进一步分离. 4耐酸乳酸菌的进一步纯化. 5过氧化氢酶( 接触酶) 反应.将3% 的过氧化氢滴 于涂有菌苔的载玻片上,静置1~ 3 min, 观察是否 有气泡产生.如果产生即为阴性! 在菌落形态方面, 观察分离培养基平板上菌落的形 态( 形状、色泽、大小等) ; 在细胞形态方面, 将所 分离的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体 形态.细胞染色及形态鉴定. 6菌种保存 目标菌株纯化后, 划线于MRS 固体斜 面培养基上, 于4 .c下保存.
山西师范大学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耐酸乳酸菌的筛选 学院(系):生命科学学院 专 业:生物工程 姓 名:陈波 学 号:0854010202 指导教师:张秀红
2011-11-3 1
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凡能从葡萄糖或乳糖的发酵过程中产 生乳酸菌的细菌统称为乳酸菌. 大量的 科研结果表明, 以乳酸菌为代表的益生 菌是人体必不可少的且具有重要生理 功能的有益菌, 其数量的多少, 直接影 响到人们的健康。大部分乳酸菌在通 过消化道到达肠道之前, 因不能耐受胃 液酸度而死亡, 而少数菌能耐酸, 此类 耐酸性乳酸菌能在人体中更有效地发 挥保健作用, 因此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 2
2011-11-3
研究方向的动态及本文创新点
关于乳酸菌的营养、保健和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已引起 食品科学、微生物学、预防医学和微生态学等许多学科的 广泛重视。我国是最早利用乳酸菌发酵食品的国家之一, 有着丰富的传统发酵食品资源。在我国传统的发酵食品中, 隐藏着大量未知微生物,是探索有用微生物菌株的绝好宝 库。因此,今后在继承和开发我国传统发酵食品的同时, 应积极开展这些食品中乳酸菌的生态分布、理化特性、生 理活性物质和特殊医疗保健功能方面的研究,从中选育出 既有优良发酵特性,又有特殊医疗保健功能的优良乳酸菌, 以造福人类。 从汾酒大曲中分离乳酸菌, 并用于酸奶制造等工业生产还不 常见。本研究的目的就是从汾酒大曲中分离出耐酸性乳酸 菌, 并检定其作为发酵乳生产菌的可能性。
2011-11-3 6
6 过氧化氢酶( 接触酶) 反应.将3% 的过氧化氢 滴于涂有菌苔的载玻片上,静置1~ 3 min, 观察是 否有气泡产生. 7菌种保存.目标菌株纯化后, 划线于MRS 固体 斜面培养基上, 于4 .c下保存.
2011-11-3
7
主要参考文献
1苟兴华, 王艳文, 李 翔, 刘达玉, 王 卫等耐酸乳酸菌的筛选及初步鉴定 [ A],成都大学生物产业学院, 四川成都 2010 02- 0095- 03 2杨郁 , 张丽靖 , 天知诚吾,耐酸性乳酸菌的筛选及应用的初步研究[ B],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生化分院, 浙江宁波0528—9017( 2006) 3柏建玲,吴清平,张菊梅,莫树平,胡文杰,胡事君,耐胃液乳酸菌的 筛选,鉴定与驯化。[ A],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菌种保藏与 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微生物应用新技术公共实验室,东莞市农业 科学研究中心,2010 0528—9017 4凌代文,东秀珠. 乳酸细菌分类鉴定及实验方法[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9: 6-15. 5林 谦,马文文,酸菜中乳酸菌的筛选与初步鉴定[A].玉林师范学院 化 学与生物系 助教 博士,广西 玉林 1004-4671(2010)05-0084-03
2011-11-3
8
主要参考文献
6李海燕,徐杰,云月英,传统发酵酸马奶中瑞士乳杆菌耐酸性的筛选[A] 乳业科学与技术,2006,158—160. 7杨郁,张丽靖,天知诚吾,乳酸菌耐酸机理的研究[ A]4食品工程, 2007,42—45 8陈 霞, 乌日娜, 孟 和, 等. 乳酸菌耐酸机理[ J] . 中国乳品工业, 2008, 36( 3) : 31- 35. 9王玉华, 张桂荣, 刘景圣. 2 株耐酸及耐胆盐嗜酸乳杆菌的分离筛选及其发 酵特性研究[ J] . 东北师大学报( 自然 科学版) , 2006, 38( 3) : 121- 124. 10管立军, 李艳芳, 程永强, 等. 产C- 氨基丁酸乳酸菌的筛选及分离鉴定[ J] . 食品科技, 2009, 34( 1) : 10- 13.
2011-11-3
9
2011-11-3
10
2011-11-3 5
1. 耐酸乳酸菌的初步分离 .取汾酒大曲液1 mL 以10 倍递增稀释方法( 1 份泡菜汁, 9 份无菌水, 再 取1 份第1 支管中溶液, 加9 份无菌水, 依次类推) 将其稀释, 然后分别 取第4~ 6 支试管稀释液1 mL, 倾注于pH 值为3. 5 和pH 为3. 0 的 MRS 液体培养基上, 放置于30 .c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 h. 2 耐酸乳酸菌初步分离后的纯化. 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方式挑取自然发酵泡菜稀释液, 将挑取有样品的接 种环在MRS 固体培养基上做连续划线, 划线完毕后, 盖上培养皿盖, 倒置于温室中培养. 3 耐酸乳酸菌的进一步分离. 分别取第4~ 6 支试管稀释液1 mL, 倾注于pH值为3. 3 的MRS 液体培养 基上, 放置于30 e 恒温培养箱里培养48 h. 4 耐酸乳酸菌的进一步纯化. 耐酸乳酸菌的进一步纯化步骤按1. 2. 2 项下步骤进行. 5 细胞染色及形态鉴定. 在菌落形态方面, 观察分离培养基平板上菌落的形态( 形状、色泽、 大小等) ; 在细胞形态方面, 将所分离的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 在显微 镜下观察菌体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