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罗非鱼的引进及其发展历程

罗非鱼的引进及其发展历程

罗非鱼的引进及其发展历程
一、罗非鱼的种类与养殖分布
1、地位
罗非鱼起源于非洲,属热带性鱼类,栖息于水体的中下层,是以水生植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

其食性广,对环境适应性强,抗病性能好,群体产量高,肉味鲜美,国际市场需求量大,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水产养殖中最重要的种类之一,并已成为可替代逐年短缺的鳕鱼等海洋优质鱼的“白色三文鱼”。

2、种类
罗非鱼共有100多种(包括亚种和杂交种),目前,养殖的主要品种为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及其各种组合的杂交后代:福寿鱼(尼罗罗非鱼与莫桑比克罗非鱼杂交种)、奥尼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与尼罗罗非鱼的杂交种)、吉富罗非鱼(八个来源地的尼罗罗非鱼亲种经家系选育的后代)、红罗非鱼(尼罗罗非鱼与莫桑比克罗非鱼杂交的一个变异品种)。

目前,中国养殖的主要品种有:吉富、新吉富、奥尼、吉奥、福寿鱼、红罗非等。

3、养殖分布
凡处于热带、亚热带、温带的国家和地区几乎都有养殖罗非鱼,现已遍及全球85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国际上养殖最广泛的鱼类之一。

中国罗非鱼养殖主要集中在广东、海南、广西、福建、云南等省份,湖北、浙江、江苏、河北、山东、新疆等地也有少量养殖。

二、中国罗非鱼的引进与发展历程
引进罗非鱼最早的是我国的台湾省,二战期间,台湾的吴根辉和郭启彰在新加坡坡饲养罗非鱼,1946年他们将养殖的莫桑比克罗非鱼带到台湾,由此,台湾水产界将罗非鱼又命名为“吴郭鱼”。

1966年,台湾省又引进了尼罗罗非鱼。

其后于1969年,台湾水产界用雄性尼罗罗非鱼与雌性莫桑比克罗非鱼进行杂交试验,最后得到的杂交品种称之为“福寿鱼”。

我国大陆最早于1956年和1957年分别从泰国和越南引进了莫桑比克罗非鱼。

因对莫桑比克罗非鱼的保种、选育工作未能跟上,养殖个体甚小,经济效益很差,未能在全国大规模推广。

1973年,我国大陆引入红罗非鱼,当时是由日本华裔赠送给我国,然后在珠江水产研究所进行试养。

1978年,珠江水产研究所从泰国引进了尼罗罗非鱼,并以它为父本与莫桑比克罗非鱼为母本
进行杂交试验,得到了杂交一代福寿鱼。

1981年,广州水产研究所从台湾引进奥利亚罗非鱼和红罗非鱼品种。

1983年由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中心(无锡)从美国引入了奥利亚罗非鱼,并通过与尼罗罗非鱼杂交育成了奥尼杂交品种。

1994年上海水产大学从菲律宾引进了第4代吉富罗非鱼品种,同年放在青岛罗非鱼良种场继续选育,并以引进的第4代吉富鱼为基础群体,采用群体选育方法,在中国广东、青岛、河北三个基地进行选育,至2005年已选育了9代。

2001年,挪威吉诺玛公司将第10代吉富鱼品种引入中国,并在海南建场进行商业化生产。

但是,选育工作仍在菲律宾进行。

2004年,宝路水产公司从越南引进第14代吉富罗非鱼品种在广东台山基地进行选育。

三、目前中国罗非鱼养殖的主要品系介绍
1、吉富罗非鱼的由来与引进
自1988年开始,由当时设于菲律宾的国际水生生物资源管理中心(ICLARM)选择以四个非洲品系(埃及、加纳、肯尼亚、塞内加尔)和四个亚洲养殖品系(以色列、新加坡、泰国、中国台湾)的尼罗罗非鱼为基础群,采用家系选育方法进行选育,该国际研究项目为Genetic Improvement of Farmed Tilapia,简称GIFT,中文译称为养殖罗非鱼的基因改良)。

此后从该中心引入到其它国家的亲本种源均为尼罗罗非鱼的改良品系,引入中国时取其项目的缩写名称“GIFT”的中译名“吉富”作为该品系的名称,由此一直沿用至今。

最初吉富品系罗非鱼引入中国源于1994年,上海水产大学李思发教授通过国际水生生物资源管理中心(ICLARM)从菲律宾引进了第4代吉富苗,然后与青岛罗非鱼良种场合作,保种并继续选育,于2002年产出第7代,形成了我国北方特有的吉富鱼分支,当时他承担了国家课题并发表了大量的文章。

因此吉富罗非鱼在国内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那时在我国最大养殖区的南方影响力还很小。

2001年,挪威的GenoMar (吉诺玛)公司从世界银行取得了在全球范围内,对新一代吉富鱼苗进行商业化运作的独家经营权。

同年投资中国海南,引进第10代吉富鱼在中国杭州和珠海进行养殖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后在中国南方地区该品系在市场逐步推广开来。

因其生长速度具有明显优势,受到养殖户的青睐。

2、新吉富
该品种是上海水产大学李思发教授在1994年从菲律宾引进了第4代吉富罗非鱼品种的基础上,
自1996年起与青岛罗非鱼良种场合作,在国家‘九五、十五’攻关计划的支持下,以引进的吉富品系罗非鱼为基础群体(F0),通过群体选育和先进的生物技术的集成,在国内南(广东省罗非鱼良种场)、中(青岛罗非鱼良种场、北(河北中捷水产良种场)三个基地开展选育工作,每年产生一代,2005年产出至第9代。

2006年1月,经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确认为新品种,命名为“新吉富罗非鱼”。

3、奥尼
是以奥利亚罗非鱼为父本与尼罗罗非鱼为母本进行杂交而得的杂交子一代品种。

最早源于1985年,广州水产研究所江山先生等在中国率先用尼罗罗非鱼作母本与奥利亚罗非鱼作父本进行配对杂交生产出奥尼罗非鱼(俗称奥杂)。

广东番禺农科所在奥尼鱼品种生产方面具有代表性,该所与中国水产科学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合作,在奥利亚与尼罗的亲本保种、选育方面做得比较细致。

几年来,生产的“禺山”牌奥尼鱼苗的品质比较稳定,客户评价较好。

茂名三高罗非鱼良种繁育场与中国水科院淡水渔业中心合作,引进美国奥本大学选育的产自尼罗河中下游的尼罗罗非鱼作母本与埃及的奥利亚罗非鱼作父本,生产“奥雄”牌奥尼罗非鱼苗。

另外,近几年来,中国水科院淡水渔业中心也向国内一些苗种生产企业提供奥利亚和尼罗亲本种源,但目前没有从事商业化鱼苗生产。

4、吉奥
是以奥利亚罗非鱼为父本与吉富罗非鱼为母本进行杂交而得的杂交子一代品种。

茂名伟业罗非鱼良种繁育场在上海水产大学李思发教授的指导下,于2008年开始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和生产商品鱼苗。

5、超雄YY罗非鱼
是利用雌性激素性逆转雄鱼为基因型雌鱼(其生理表现为雌鱼),然后使用这种假雌鱼与正常的雄鱼交配,结果将会得到1/4基因型为YY的“超雄鱼”,再使用这种超雄鱼与正常的雌鱼交配就会得到全雄的后代。

鹭业水产公司自称已研究成功,并于2009年向市场推出。

6、红罗非鱼
是尼罗罗非鱼与莫桑比克罗非鱼杂交的一个变异种,台湾称之为“彩红鲷”。

在东南亚一些国家也有称为“金凤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