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社交网络对人际传播的影响陈金文内容摘要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环境中的社交网络对人际传播的影响在时间与空间方面均有所影响,出现了空间失宠、时间延缓、时间并置的现象,而与此同时,现实加强了对虚拟的渗透,虚拟也加深了对现实的影响,对社交网络中的人际传播在互动场域中带来了新的影响。
而社交网络中人际传播模式由“人-人”到“人-物-人”的模式转变,使得社交网络中的人际传播出现了熟悉的陌生人和陌生的熟悉人现象。
[关键词] 新媒体社交网络人际传播熟悉的陌生人陌生的熟悉人目录前言 (2)正文 (2)(一)人际传播中时间与空间的重塑 (2)1、社交网络中人际传播的时间延缓 (2)2、社交网络中人际传播的时间并置 (3)3、社交网络中人际传播的空间重塑 (3)(二)人际传播中现实与虚拟的博弈 (5)1、现实对虚拟的渗透 (5)2、虚拟对现实的“反叛” (5)(三)从“人-人”到“人-物-人” (7)1、熟悉的陌生人 (8)2、陌生的熟悉人 (9)结论 (10)参考文献 (11)前言“社交网络”一词源于英文Social Network Service。
J. A. Barnes 于1954年最早使用 ("Human Relations" ,在章节 Class and Committees in a Norwegian Island Parish 内)。
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 Service)依赖于“硬件+网络平台+软件”的模式,依靠各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互联网的开源、分享等特性以及各类互联网企业的不断努力与创新,使得目前的社交网络蓬勃发展:截至2012年底,新浪微博注册用户已经超过5亿,日活跃用户数达到4620万1;截至2013年 1月15日,微信注册用户已达3亿。
2社交网络凭借其强大的力量,对人们的社交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人们在社交网络中,更多地呈现出反规则化、去中心化和碎片化的特点。
社交网络的发展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1、早期BBS时代——由最先的Email点对点的模式发展为点对面的模式,代表论坛有天涯、猫扑等;2、娱乐时代——运用丰富的多媒体空间吸引注意力,代表网站有人人网、开心网等;3、微时代——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而兴起,代表网站有新浪微博、腾讯微博;4、垂直社交时代——目前社交网络这在向这个趋势发展,微信、陌陌等可能是这一趋势的代表。
正文(一)人际传播中时间与空间的重塑1、社交网络中人际传播的时间延缓传统的人际传播与特定的人物围绕着相对特定的话题在特定的情境和特定的环境中发生,但是在社交网络中,传统的人际传播中共享的特定的情境与特定的环境不再共享,而共享的只是特点的人物与相对特定的话题。
3时间延缓原是物理学中的概念:在一个相对我们做高速运动的惯性系中发生的物理过程,在我们看来,他所经历的时间比在这个惯性系中直接观察到的时间长。
惯性系的速度越大,我们观察到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也就越长。
4在这里,时间延缓指人际传播中,参与传播的两人或者多人“交谈”的时间长短。
由于参与传播的双方不在特定的情境与特定的环境中,1/html/2013-02/25/content_2161164.htm2/a/20130115/000179.htm3孙为《新媒体语境下的非线性叙事时间初探》《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4/link?url=rM8AIddoai62ls2464Nsk0Oxt5WqqLt2_WgZWXCj0WZjQkoyf6YNLMourmL2uraq就物理时间来说是缩短的(例如我和外地的同学通过微信进行沟通,这在没有社交网络以前要实现我们的沟通是极为困难的,要耗费更多的时间。
因此相比较于没有社交网络之前,这个行为所耗费的物理时间是大大缩短的),但是传播双方的心理时间确实延长的。
在传统的人际传播中,参与传播的双方基本上是以物理面对面的形式进行的,这就使得参与传播的双方能够很清楚地看到传播者之间的“行为”。
而在社交网络时代则做不到这一点。
例如我在微博上与朋友的交流,我们的话题是关于周末去看电影。
对于这个话题的交流,我们需要双方共同讨论看某部电影和看电影的时间、地点、价钱、座位号以及到达电影院的交通方式等内容。
在传统的人际传播中,由于参与传播的双方时间与空间均在场,使得参与传播的双方只能参与讨论该话题而不能做其他事情,因此参与传播的双方效率较高。
而在社交网络中,由于参与传播的双方只是时间在场,对传播者的“行为”无法预知(例如我在和朋友交谈的时候如果她不告诉我,我并不知道她在吃饭,或者打游戏,或者写东西等),而且由于这种无法预知,可能使得传播着出现“怠慢”的情况,因为你无法观察到对方那里究竟发生了什么,除非对方告知你。
而即时对方告诉你,也可能是为了搪塞而编造的虚假信息。
因此,虽然社交网络相比传统的人际交往,使得交流的物理时间大为缩减,但同时也可能使得交流双方的心理时间出现时间延缓。
2、社交网络中人际传播的时间并置在传统的人际传播中,人际传播的两者或者多者之间由于时间与空间的同时在场,使得传播双方(这里的传播双方不是指两个人。
为了叙述方便,将参与人际传播的两人或者多人,分为平等的传播者与受传者,在传播中一人既是传播者又是受传者)的时间变得具有惟一性。
例如几个人开会的时候,我们只能够围绕一个主题按照时间的线性进行讨论。
但是在社交网络中,这种惟一性将不再存在,出现时间并置的情况。
时间并置在电影叙事中指在叙事中将不同时空发生的事件通过影像重叠或多屏影像装置的方式同时呈现。
主要是在一个空间中多条平行时间线的出现或者在一条时间线中多个平行空间的出现。
而在社交网络中的人际传播,主要是指在同一空间中多条平行时间线的出现。
例如我在QQ上和四位同学就不同的主题进行交流——对于我而言,我所在的空间只有一个,而由于同时和四个同学就不同的话题进行交流,使得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四条平行的时间线,出现了时间并置的现象。
时间并置可能使得我们在交流的时候注意力被分散,因此导致参与的交流更多地停留在浅层的交流方面,很少能够进行深入的交流。
而这,也可能是造成参与传播的双方感受到的心理时间扩大的原因之一。
3、社交网络中人际传播的空间重塑相比较于传统的人际传播,社交网络中的人际传播使得空间不再重要。
我们的身体从社会交往的场景中分离出来,使得以往人际传播中的线性模式被打破。
但在物理空间失宠的同时,网络空间正在得到新的塑造。
传统人际传播中的情境与环境在社交网络时代正在被重塑。
传统的人际传播中,不同的情境与环境,传播双方所交流的主题是有所不同的。
例如在办公室话题主要与工作相关,在客厅话题主要与朋友、家人等有关,在餐厅话题则可能更加广泛而有趣……笔者从话题内容、谈话氛围、谈话人关系、谈话特点、谈话人数五个方面对生活中的办公室、餐厅(包括客厅、公共场所内、公共交通工具上等)、卧室三个环境进行比较。
如表格1:表格 1而由于物理空间的缺失,使得社交网络在开始的发展进程中出现了相对混沌的状态,但是这种混沌的状态正在逐步改变。
在网络空间中,出现了网络空间与物理空间的对接。
如图表1:在社交网络中,不同类型的社交网站承担着不同的物理空间中的“意义”。
尽管不同类物理空间 办公室 餐厅 卧室 网络空间 微博、QQ 、阿里旺旺 人人网、豆瓣网、开心网 微博密友、情侣社交应用图表 1型的社交网站承担的“功能”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多样的。
但就从中踢得角度来说,和传统的物理空间相比,两者是大体类似的。
就这样,在社交网络中,传统失宠的物理空间开始变身为现在的网络空间,并开始在人际传播中发挥出类似的作用。
(二)人际传播中现实与虚拟的博弈1、现实对虚拟的渗透互联网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其具有的匿名性,使得互联网在发张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不良的问题。
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现社会对网络社会逐步加强了渗透,而这种渗透,主要表现在匿名性的变化上。
晋晓兵在《试论网络匿名性消逝的三种表现》中,认为由于网络匿名性而导致的违反法律、追逐利益、背离道德和成名欲望的原因,使得互联网的匿名性呈现出完全消逝、半消逝和部分消逝三种状态。
5在人际传播中,社交网络的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传播对象的相对同一化。
以往社交网络的交友更多地是认识陌生人,和陌生人成为朋友。
但是现在的社交网络中,在现实社会同属于同一阶层、同一圈群、同一组织团体的人在社交网络中很有可能也是社交网络中的好友,社交网络中的社交更多地成为了熟人社交。
在社交网络中以往完全是陌生人与陌生人的社交模式开始变为相似阶层、相似圈群、相似组织团体陌生人的社交。
以大学生用户为主的人人网,首先成为好友的是同班同学,但是由于相处的阶层、组织群体非常类似,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能够更多地和陌生的本系、本学院、本校、外校的同学成为好友,这样的陌生人交友方式相比较于传统的陌生人社交模式更具有效率。
而这,也可能是人们热衷于社交网络的原因之一,因为人们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到和自己有最大共同基础的好友。
此外,现实社会中的社会资本开始在社交网络中发挥作用。
拥有更多地社会资本的人,在社交网络中拥有的人气一般比较高。
而且,具有相似或者类似社会资本的人开始在社交网络中结盟,成为一个联盟集团,通过社交网络一方面来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另外一方面,能够更方便的使自己获得想要的资源,并且通过社交网络中的影响加以为现实社会服务,进一步增加自己的社会资本。
2、虚拟对现实的“反叛”在现实社会通过阶层、圈群、组织团体等因素开始对虚拟世界渗透的同时,虚拟世界也5晋晓兵《试论网络匿名性的消逝》《国际新闻界》2006年第10期在一定程度上“反叛”这现实世界。
在社交网络中,尤其是在最近兴起的新浪微博、Twitter 等社会化媒体上,人们通过与熟悉的人和陌生人的互动,形成了三种互动场域。
(1)公社社会类型的互动场域“公社社会类型的互动场域指的是建立在具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目标和追求、信仰和价值观,或者是相似的社会身份、人生经历、思想观念和心理境况等,具有比较密切的非正式关系、依靠情感纽带以及约定俗成的规范等维系的交往社群及其活动空间。
”6此类型的互动场域中,参与人际传播的双方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一般均熟识对方并且是很亲密的朋友。
以家人、密友、室友等初级群体为主。
该类型的互动场域中,参与人际传播的双方主要还是以传统的人际交往方式为主。
因为无论是在空间上还是在时间上,参与传播的双方都具有无可比拟的接近性。
而社交网络上的互动,大多以分享在一起的趣事,调侃相互的爱好等为主,多谈论情感、生活类话题。
这类互动场域中,参与传播的双方都在互动的过程中得到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2)科层社会类型的互动场域“科层社会类型的互动场域建立在社会地位差异、角色分工并相互依赖的基础上,具有正式关系的,通过法律、社会规范等维系的交往社群及其活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