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卷第3期 河 南 林 业 科 技 Vol. 30 No. 3
2010年9月 Journal of Hen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p. 2010
收稿日期:2010-07-25
春尺蠖暴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张鸣放1,张志恒1,鲁泽广1,辛贺奎
2
(1.濮阳县林业局,河南 457100;2.濮阳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摘 要:春尺蠖是豫北平原林区杨树上的一种主要食叶害虫,发生严重时成片杨树叶子被吃光,造成枝梢干枯、
生长缓慢、树势衰弱甚至死亡。从几个方面分析了春尺蠖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关键词:春尺蠖;发生原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763.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2630(2010)03-0096
春尺蠖(Paleacrita vernata)属鳞翅目,尺蛾科。
是豫北平原林区杨树上的一种主要食叶害虫,发生
严重时成片杨树叶子被吃光,造成枝梢干枯、生长
缓慢、树势衰弱甚至死亡。
1 春尺蠖发生危害特点
春尺蠖在河南每年发生1代,以蛹在树干基部
周围土壤中越冬、越夏,翌年2月底3月初地表下
3~5 cm处地温0
0
C左右时开始出土羽化,3月上、
中旬见卵,4月上、中旬卵开始孵化,5月中旬幼
虫开始老熟,入土化蛹越夏、越冬。
经多年监测,春尺蠖具有食性杂、食量大、暴
食性强的特点。幼虫除危害杨树外,还可危害枣、
柳、榆、苹果等多种林果树木。3龄以上幼虫危害
最为严重。4、5龄幼虫耐饥饿能力较强,受惊时可
吐丝下垂借风力飘移传播到附近树木上继续危害。
2 春尺蠖大发生的原因
2.1 气候条件促使其繁殖危害
在地表下3~5 cm处地温0
0
C左右时,春尺蠖
越冬蛹就开始出土羽化。遇到春季气温回升快的年
份,10 d时间出土羽化量就可超过70%。
2.2 生物学特性决定了其爆发成为可能
春尺蠖幼虫具有多食性、暴食性、吐丝下垂、
繁殖能力强的特点。正常年份成虫羽化一周后就交
配产卵,一只雌虫可产卵200~300粒,在适宜温度
条件下,5~7 d即可孵化出幼虫且成活率较高。
2.3 良好的生存环境有利于其传播蔓延
近几年,随着国家各项林业政策的实施,各县
区造林面积逐年增加,栽植了大量杨树片林。良好
的环境条件使春尺蠖幼虫存活量加大,生长发育加
快,危害严重。
2.4 林农防治意识淡薄使其危害有了可乘之机
春尺蠖1年发生1代,发生快消失也快,没能
引起林农的足够重视。尤其2008年以来,木材价
格持续下跌,挫伤了林农的防治积极性,给春尺蠖
蔓延、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
3 防治措施
3.1 人工除虫
一是早春结合除草、松土、施肥等土肥管理措
施,挖出虫蛹并杀死,能有效减少虫源;二是根据
幼虫受惊吐丝下垂的习性,用力摇动树木,震落幼
虫再集中杀死。
3.2 灯光诱杀
利用雄成虫的趋光性(雌成虫无翅),用黑光
灯诱杀成虫,减少雌雄交配机率,达到降低虫口基
数的目的。
3.3 涂毒环
2月上、中旬在树干上缠绑1周胶带后再涂上
药液,阻止雌成虫上树。方法是:用12.5%溴氰菊
酯10 ml+废机油1 kg混合,在树干30~50 cm处涂
10~15 cm宽的闭合环。或者直接运用“拦虫虎”防
治,效果显著。
3.3 生物防治
在幼虫3龄前对树干、树冠中下部喷施生物农
药或病毒防治。中幼龄林用药量Bt200亿国际单位
/667m
2
、阿维菌素600~800倍。对于高大树木可用
20%灭幼脲Ⅲ号25 g/667m2、1.2%烟参碱乳油
1 000~2 000倍,用高压喷雾机防治。
(责任编辑:王团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