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诗经》植物意象及其蕴意

论《诗经》植物意象及其蕴意

湖 南 涉 外 经 济 学 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诗经》植物意象及其意蕴 作者 李芬 学院 文法学院 专业 汉语言(对外汉语)1101班 学号 ************** 指导教师 邹远志副教授

二〇一五 年 月 日 I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创作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二○○ 年 月 日 II

摘 要 《诗经》是中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它不仅开辟了诗歌中写实与抒情的创作道路、奠定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在诗歌语言、表现手法以及体裁方面也有很大贡献。由《诗经》植物类意象所代表的的比兴手法,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最具民族特色的表现手法,为增强诗歌的含蓄性和形象性提供了很大帮助,更加提高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诗经》中记载的植物种类繁多,不仅许多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并且真实地展现了古代人民的生存状态,形象地传达了先民的情感世界。 《诗经》中描写了大量的植物,这些植物具有丰富的意蕴,同时这些植物描写也有着特定的艺术效果。由于《诗经》植物描写的丰富意蕴及强烈的艺术效果,尤其是《诗经》在后世人们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故而,诗经中所描写的植物大量地被人们用以表达特定的情感,由此形成了《诗经》中极为经典的植物意象。并且这些植物意象对于后世的文学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诗经》;植物;蕴意 III

ABSTRACT The Book of Songs is the glory of the starting poi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it not only opened up a poetry of realism and lyric writing road, laid the status of folk literature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it also shown a great contribution on the poetry language, expression and style. The metaphor tactics of plants, also become the most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ncient poetry expression, it provides a great help to enhance the implicitness of poetry and iconicity. moreover, it improved the artistic charm of poetry. Recorded in the book of songs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plants, not only many has high medicinal value, but truly shows the survival state of the ancient people, vividly convey the enclosed within the walls of the emotional world. Described in the book of songs has a wide variety of plants, these plants have a rich meaning and describes these plants including the artistic effect. Because the plants depict the richness of the book of songs and a strong artistic effect, especially the book of poetry in our lives have a very important impact in people's lives. Therefore, the plants depicted in poetry to be a lot of people used to express certain emotions, resulting in a classic plant images in the book of songs. And images of these plants also had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literature of later ages.

Keywords: Book of Songs, plants, implication IV

目 录 诚信声明……………………………………………………………………………………Ⅰ

摘要…………………………………………………………………………………………Ⅱ

Abstract……………………………………………………………………………………Ⅲ

第一章 前言……………………….…………………………………………………………1 第二章 《诗经》中植物意象之意蕴…………………………………………………3 2.1 情之媒介……………………………………………………………………3 2.2 福德象征……………………………………………………………………4 2.3 征役载体……………………………………………………………………6 第三章 《诗经》植物的艺术效果……………………..………………………7 3.1 结构方面……………...……………………………………………………7 3.2 意境方面...…………………………………………………………..………8 3.3 情感方面………………………………………………………….………….10 第四章 《诗经》植物对后世的影响………………………………………………………11 4.1《诗经》意象的经典意义…………………………………………………………….11 4.2《诗经》意象群经典化的原因………………………………………………………14 4.2.1《诗经》的反复传诵………………………………………………………..…14 4.2.2用诗:名物制度与礼制传统………………………………………………….15

结论…………………………………………………………………………………16

参考文献……………………………………………………………………………………18

致谢…………………………………………………………………………………………19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1 第一章 前 言 情景关系(即主体与客体关系)在我国传统诗论研究中占重要位置,也是文学研究中探讨的重要课题。《诗经》作为中国抒情诗源头,在情景关系方面有着重要特色。《诗经》中所写之植物,与其开创的“赋、比、兴”手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情感、文化等方面解读,了解《诗经》中的叙事抒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加深刻理解《诗经》的内在意蕴,能够使我们更加正确地解读这一重要的文化瑰宝。《诗经》中植物意象描写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展示了春秋以前(多指周朝)我国历史生活画面。《诗经》所记载的植物,在后代许多诗人的作品中仍可见到。解读《诗经》中的植物意象,不仅能使我们更加了解周王朝历史发展过程,还能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加深我们文本内涵的理解。同时,也巩固了传统文学在现代学习中的地位,使得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和华夏精神得到弘扬。 叶舒宪先生的《的文化阐释》虽然不是专门研究《诗经》植物意象的著作,但是其中也关注到植物描写,对于景物的文化意蕴进行了一定的分析。该书《爱情咒与采摘母题》一节,通过举例《诗经》中的《关雎》《卷尔》等篇目讲述了植物意象与男女爱情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还举出《柏舟》《大车》《葛生》《素冠》等篇目中的植物意象,分析了男女互诉情意的内容,阐明了从情咒到情誓的发展。在第七节《治病咒》里,讲到“鸟兽草木之名”。书中讲到“据统计,《诗经》中的习见植物名有132种之多” [1]。这说明了《诗经》在博物学和药物学方面的认识价值。如荇菜的叶及根皆可以入药,

且能够解热利尿;卷耳能散风止痛;芣苢有镇咳利尿的功效,谖草能够明目安神,消肿利尿等。吕华亮的专著《名物的文学研究》,在前人与时贤研究的基础上,分门别类,探讨《诗经》名物运用体现出来的文化精神、艺术成就和审美趣尚。尤其在第二章第三节中着重讲述了“草木鸟兽鱼”[2]几类意象的文学价值及影响,这些对我的研究都大有帮助。 任力钧的《诗经景物描写谈》认为“诗经的景物描写绝不是孤立的,无论是从抒情作用还是画面表现看,景物描写都十分重要。”“《诗经》的景物描写虽还未能构成人们独立的审美意象,但诗中表现自然景物上绝不乏精彩之笔,它就像色彩斑斓的蝴蝶点缀在诗三百中。”[3] 束有春的《多彩的诗卷》(诗经景物描写之一)着重剖析了景物,尤其是“植物描写所反映的周王朝历史发展过程,展示了春秋以前我国历史生活画面。[4]”近二十年来《诗经》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语言学、写作技巧、思想内容研究方面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理论,研究方法也多种多样。在《诗经》景物描写研究方面,许多学者都提到了“景与情”的观点,通过研究诗经比兴手法,阐述诗中自然景物与人物情感的内在联系,并上升到中国传统诗歌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使得在《诗经》中比重不大的景物描写逐渐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景物描写中的植物意象在现在的文学创作中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