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菜菌核病测报调查方法

油菜菌核病测报调查方法

1
油菜菌核病测报技术规范
(试行)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菜菌核病
春季子囊盘萌发时期及其消长动态调查、病情系统调查和大

田普查以及预测预报
技术方法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油菜菌核病测报调查和预报。
2 术语与定义
2.1子囊盘萌发期
累计100粒菌核萌发数或旱作连茬系统调查田查得的子囊盘数量占全季节子囊盘总数
的16%、50%和84%出现的日期,分别为子囊盘萌发的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始盛期和盛
末期两者之间的时期即为子囊盘萌发盛期。
2.2 严重度分级指标
0级:无病;
1级:1/3以下分枝数发病,或主茎病斑不超过3cm;
2级:1/3-2/3分枝数发病,或发病分枝数在1/3以下及主茎病斑超过3cm以上;
3级:2/3以上分枝数发病,或发病分枝数在2/3以下及主茎中下部病斑超过3cm以上。
2.3 病情指数计算方式

…………………………………………………………(1)
公式(1)中:I为病情指数, di为各严重度级值,li为各级病株数,L为调查总病株数,
4为病情严重度级别值。
发生程度预测
3 发生程度
以最终调查的茎病株率、病情指数和发病面积比率为划分标准,分为5级,即轻发生(1
级),偏轻发生(2级),中等发生(3级),偏重发生(4级),大发生(5级),各级指标见
表1。


1003LldI
ii
2

表1 油菜菌核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程 度 1 2 3 4 5
茎病株率(X,%) 1≤X≤10.0 10.0<X≤20.0 20.0<X≤30.0 30.0<X≤40.0
X>40.0

病情指数(I) 0.5≤I≤5.0 5.0<I≤10.0 10.0<I≤20.0 20.0<I≤25.0
I>25.0

发病面积比率(Y,%)
Y>30 Y>30 Y>30 Y>30 Y

>30

4 春季子囊盘调查
4.1 菌核埋播调查萌发时期
调查地点:在上年油菜播种或移栽时,选择排水良好、土壤疏松的旱地油菜田,将当年
采集的菌核100粒,播入表土下3cm左右深处,每粒菌核相距3cm ,作好标记。
调查时间:当春季气温稳定通过5℃后开始,每5天调查一次,到子囊盘消失为止。
调查方法:调查记载萌发菌核数(肉眼可见子囊盘柄尖端露出土面为菌核萌发期),计
算萌发率,查后摘除已计数的子囊盘,结果记入表2。通过逐次调查,计算出子囊盘出现始
期、始盛期和高峰期。
表2 油菜菌核病菌核埋播春季萌发情况调查表
调查 日期 调查 地点 田块 类型 菌核新萌发数 (个) 累计萌发数 (个) 萌发率
(%)
备注

4.2 田间子囊盘消长动态调查
调查地点:选择旱作、连茬、长势较好的油菜田一块。
调查时间:春季当气温稳定通过5℃后开始,每5天调查一次,直至连续3天查不到子
囊盘止。
调查方法:田间5点取样,每点固定50cm×50cm(即0.25m2),记载子囊盘数量(菌核
萌发后子囊已平展为盘状),计算子囊盘平均密度,查后将子囊盘摘除,结果记入表3。通
过逐次调查,可计算出子囊盘出现始期、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
3

表3 油菜菌核病春季子囊盘消长动态调查表
调查 日期 调查 地点 田块 类型 调查面积(m2) 新出现子囊盘(个) 累计子囊盘数(个) 子囊盘平均密度
(个/ m2)
备注

5 病情系统调查
5.1 调查时间
调查从春季子囊盘始见起,至油菜成熟收前3-5天结束。
5.2 调查地点
选择当地主栽油菜品种,选择旱作、连茬、长势较好类型田3块。
5.3 调查方法
每块田平行线取20点,每点按行连续调查10株,作标记固定,每5天调查一次。发病
初期,调查记载叶发病株、茎发病株及其严重度,当茎病株率达10%以上时,只查茎病株及
其严重度,分别计算叶病株率、茎病株率和病情指数,结果记入表4。
表4 油菜菌核病田间病情系统调查表

调查 日期 调查 地点 油
菜品种 生育期 调查株数 (株) 叶发病 茎发病 备

病 株(株) 病株率(%) 病


(株)

病 株 率(%) 各级严重度发病株数(株) 病



1 2 3

6 病情普查
6.1 普查时间
于油菜盛花期(主茎开花株率达95%以上时)、终花期和成熟期各调查1次。
6.2 普查地点和方法
按品种、茬口和长势等各类型田共选择调查田不少于20块。每块田10点取样,每点查
4

10株,发病初期调查叶发病株、茎发病株和茎发病严重度,当茎病株率达10%以上时,只查
茎病株及其严重度,分别计算叶、茎病株率和病情指数,结果记入表5。
表5 油菜菌核病大田间病情普查表

调查 日期 调查 地点 油
菜品种 生育期 调查株数 (株) 叶发病 茎发病 备

病 株(株) 病株率(%) 病


(株)

病 株 率(%) 各级严重度发病株数(株) 病



1 2 3

病田率(%)

7 预报方法
7.1 短期预报
油菜菌核病流行程度与菌源量、花期降水量、油菜生长势,以及油菜花期早晚和长短及
花期与子囊盘盛发期吻合程度等有关。在其他因子一定情况下,春季气温回升早,油菜花期
雨日多、雨量大且时段分布均匀,则当年病害大流行,反之则病情减轻。各地可依据当地气
象预报,对当年的病害流行程度作出短期预报。
7.2 中长期预报
菌核病病情(茎病株率或病情指数)与上年12月的降水量、当年2月的日均温和盛发
期(3月上、中期)雨日数以及子囊盘数量呈现正相关。各地可结合本地实测资料进行回归
分析,在盛发期前做出中长期预报。
5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油菜菌核病测报模式报表
汇报时间: 3月20日以前
序号 项 目 内 容
1 油菜种植总面积(万亩)
2 甘蓝型油菜面积比率(%)
3 白菜型油菜面积比率(%)
4 芥菜型油菜面积比率(%)
5 油菜品种感病程度
6 感病品种种植面积比率 (%)
7 播种期(月/日)
8 前茬作物
9 当前发生程度
10 观测区平均子囊盘数(个/m2)
11 平均子囊盘数比上年同期增减(%)
12 观测区最高子囊盘数(个/m2)
13 观测区平均茎病株率(%)
14 平均茎病株率比上年同期增减(%)
15 观测区最高茎病株率(%)
16 普查平均病田率(%)
17 预计花期(月/日)
18 花期比历年早晚(天)
19 预计花期雨量比常年同期增减(%)
20 预计发生盛期
21 预计发生程度
22 汇报单位
6

参考文献
1.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作物有害生物测报技术手册,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农业部农作物病虫测报总站,农作物主要病虫测报办法;
3. 钱允辉,邱全荣,油菜菌核病茎病株的空间格局及其抽样研究,植保技术与推广,1999,19
(5);
4.张夕林,张谷丰,杨燕涛,等,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及其测报技术研究初报,植保技术
与推广,1998,18(6);
5.居为民,高苹,李箕根,油菜菌核病预报方法的研究,植保技术与推广,2000,20(1);
6.蒋耀培,王志通,林美新,顾宝根,上海地区油菜菌核病发生与品种、气象等因素关系
浅析,植保技术与推广,2000,20(2);
7.邓厚明,唐洪,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探讨,中国植保导刊,2006,26(2);
8.孙雪梅,易红娟,张谷丰,张治,油菜菌核病普遍率与严重度关系初步探讨,中国植保
导刊,2007,27(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