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解读
我国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 是党中央、国务院为维护 人民群众健康、保障公众 基本用药权益而确立的一 项重要的国家医药卫生政 策,是国家药品政策的核 心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 基础。
• 主要内容包括合理确定基 本药物品种,完善基本药 物的生产、供应、使用、 定价、报销等政策,保障 群众基本用药。
以国家信誉为老百姓举荐药物
四、目录中品种的名称
• 除在“备注”一栏标有“注释”的药品外, 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名称采用中文通用名 称和英文国际非专利药名称(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INN)中表达的化 学成分的部分,剂型单列。主要化学成分 部分与《药物目录•基层部分》中的名称一 致且剂型相同,而不同酸根或不同盐基的 化学药品,均属于《药物目录•基层部分》 的药品;中成药采用药品通用名称。
• 1997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 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示“国家建立并完善基本 药物制度”,使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宏观策 略层面上得到了保障。
• 随后在1998年、2000年、2002年和2004年对目 录均进行了调整。
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发展历程(四)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2009版)颁布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概述
•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公布后,各级机构要将之 作为首选药,但是也允许增加目录外的药物以满 足实际需要。因此,《目录》在公布以后,也会 出台一些相关的配套政策。
•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制定的专业性比较强,将 遵循《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采取由专家进 行科学遴选的方式。
• 《目录》的特点是基本性、广覆盖性,主要满足 日常的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的用药需要;并 满足南北、城乡等不同地区差异化需求。数量上 以适应基层的卫生需要为主导。
•
2009年8月18日国务院深化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
组办公室召开会议,正式
启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
施工作,发布:
《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 制度的实施意见》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 办法(暂行)》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 层部分)》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 指包含所有经过科学评价而遴选出的具 有代表性、可供疾病预防和治疗时选择 的基本药物清单。
药物将全部纳入政府定价
• 基本药物将全部纳入政府定价范围。国家发改委 制定全国零售指导价格。在国家零售指导价格规 定的幅度内,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招标形成的统一 采购价格、配送费用及药品加成政策确定本地区 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具体零售价格。
• 此外,在采购方面,政府办医疗机构使用的基本 药物,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机构按《招标投标法》 和《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由招标选择的药品 生产企业、具有现代物流能力的药品经营企业或 具备条件的其他企业统一配送。
基本药物制度的意义
• 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之一, 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
•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基本药物足 量供应和合理使用,有利于保障群众基本 用药权益,转变“以药补医”机制,也有 利于促进药品生产流通企业资源优化整合, 对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维 护人民健康,体现社会公平,减轻群众用 药负担,推动卫生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
• 制度强调了各部门的落实情况,有详细的 分工计划,以便制度真真正正落到实处。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目标
• 2009年每个省(区、市)在30%的政府办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县(基层医疗卫 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包括实行省 级集中网上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全 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现零差率销售。 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 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到 2011年,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到 2020年,全面实施规范的、覆盖城乡的国 家基本药物制度。
• 2009年8月18日,卫生部以部长令形式 颁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 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自2009年9 月21日起实施。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调整后的目录分类:化学 药品和生物制品主要依据 临床药理学分类,共205个 品种; 中成药主要依据功能分类, 共102个品种; 中药饮片不列具体品种,用 文字表述。
•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包括: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 • 其他医疗机构配备使用两个部分。 • 目前,我国已先期公布《国家基本药物
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 分)》(2009版),包括化药、中成药 共307个药品品种。 •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其他部分)》是 基层部分的扩展,将配合公立医院改革 试点尽快制定出台。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概述
•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调整工作中, 将重点作好与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各层次 的医疗保障体系等进行良好衔接;同时, 更加深入地引入卫生经济学和医疗保险的 评价内容。
• 在医保报销中,国家将采取提高报销封顶 线、医疗给付水平等各种具体措施,更大 程度地惠及于民。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药品品种
基层用药实行零差率销售
• 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县(市、区),政府举办的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的基本药物实行零差 率销售。各地要按国家规定落实相关政府补助政 策。
• 同时,要建立基本药物优先和合理使用制度。 • 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国
家基本药物。在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初期, 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确需配备、使用非 目录药品,暂由省级人民政府统一确定,并报国 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备案。其他各类医疗机构 也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并达到一定使用比 例,具体使用比例由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 此外,患者还可以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买这些药 物。
发布调整 时间
西药 品种数量
中药 品种数量
品种总数
1982年
278
未遴选
278
1996年
699
1699
2398
1998年
740
1333
2073
2000年
770
1249
2019
2002年
759
1242
2001
2004年
773
1260
2033
2009年
205
102
307
基本药物可获得性的实现要靠:
• 合理的遴选 • 可承受的价格 • 政府持续性的财政支持 • 药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生产供应保障体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意义
• 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必须保障 群众的基本用药需求,以有限的资源取得 最大的健康效益。
•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不仅有利于优化 医药资源配置,保障群众基本用药需求, 克服医药资源浪费与短缺问题。同时,能 够有效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切实减 轻人民群众的医药负担。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
2009版 说明
一、目录的构成
• 《药物目录•基层部分》中的药品包括化学 药品和生物制品、中成药、中药饮片3部分。
• 目录后附有索引。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为 中文笔画索引、中文拼音索引和英文索引; 中成药为中文笔画索引、中文拼音索引。
二、目录的编排
系 • 优良、可靠的医疗服务保障体系
基本药物具备四大功能
• 基本药物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 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 公平获得的药品。
• 具备四个功能:临床必需;
•
安全有效;
•
使用方便;
•
价格低廉。
关于基本药物的相关要求
• 政府办的基层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 本药物
• 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 本药物
基本药物提出的背景
WHO • 基本药物是20世纪70年代WHO提出的理
念,并据此制定了基本药物示范目录, 同时制定了标准治疗指南和处方集, 促进基本药物的公平可及、安全有效、 合理使用。 • WHO建议:根据国情,制订国家处方集
基本药物提出的背景
处方管理办法
• 第一章(总则)第四条 医师开具处方和药 师调剂处方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 原则……
• 除在“备注”一栏标有“注释”的药品外, 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中成药按药品品种 编号,不同剂型同一主要化学成分或处方 的编一个号,重复出现时标注“*”号。药 品编号的先后次序无特别的涵义。
三、目录的分类
• 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主要依据临床药理学 分类,共205个品种;
• 中成药主要依据功能分类,共102个品种; 中药饮片不列具体品种,用文字表述。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概念
• 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 指包含所有经过科学评价而遴选出的具有
代表性、可供疾病预防和治疗时选择的基 本药物清单。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概念
• 三、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是对基本药物的遴选、生产、流通、使 用、定价、报销、监管、监测评价等环 节实施有效管理的制度。
• 与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制度 相衔接。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调整
• 在保持数量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国家基本药 物目录实行动态调整管理。
• 原则上每3年调整一次,必要时,国家基本药 物工作委员会适时组织调整。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
• 国家基本药物遴选是按照 • 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
便、中西药并重、基本保障、临床首选的 原则,
• 结合我国用药特点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 备的要求,参照国际经验,合理确定基本 药物的品种(剂型)和数量。
• 1982年1月,我国正式颁布了《国家基本药物目 录》,只收选了以原料药为主的28类278个品种 的西药,未收选中药。
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发展历程(二)
• 1984年,我国首次出版《国家基本药物》一书, 全书又将基本药物细分为52类,共收入280个品 种。
• 1991年9月,我国被指定为基本药物行动委员会 西太平洋地区代表,任期为1992年1月至1994年 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