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规范思考
摘要: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存在着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预算执行不力,
内部控制薄弱等问题。针对当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现状,提出了强化事业单位财务
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会计核算 内部控制 对策 事业单位会计是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事
业单位资金运动过程,反映和监督行政事业单位执行国家预算情况的会计。规范会计核算
工作,对于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事业单位的职能有着十分重
要的意义。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由于事业
单位吃皇粮,受传统体制的影响,拨多少钱,干多少事,依赖性太强。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各种
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即便有制度贴在墙上,也只是摆设,不能真正按规定制度办事。部分单
位没有建立严格的内控制度,一些单位财务核算制度不科学、严谨。正是由于没有健全的
会计核算制度,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往往流于形式,这给单位财务核算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
2.预算和执行缺乏约束力 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停留在自己既得
利益上,力争在上年基数上有所增长,实际工作中没有按零基预算进行编制,影响了部门预算
编制的准确性。二是有的预算单位在资金使用中,支出控制不严,超支浪费现象严重。三是
有的预算单位在项目支出资金管理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用项目支出来弥
补基本支出经费的不足,用于维持日常公用支出,没有做到专款专用。四是有的预算单位在
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重拨款而轻管理,重预算审核而轻实际效果,对项目资金实际使用绩效
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 3.会计核算不按相关会计制度进行 事业单位处理会计
业务有些是按《事业会计制度》,但有些业务又是按《企业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时会
计科目有随意编制的现象,如单位“结余”科目的处理,由于在前期会计业务的处理不妥,造成
账实不符现象。对财政专项资金的会计处理,没能按规定的会计科目处理而是按正常拨款
处理,导致财政拨款数陡增,将交纳的税金在“事业支出”科目反映,没有在“应交税金”科目反
应,不能正确反映税款的交纳情况等等,因会计业务的处理不规范导致单位会计信息不真实。
4.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有些部门、单位缺乏相互制约的财务监督机制,单位会计出纳
由一人兼任,移交不规范,内部会计管理失控,给违法违纪行为造成可趁之机。赊账过多、过
滥,不能实行统一有效管理。有些部门、单位为了地方利益,置国家政策法规于不顾,不仅擅
立收费项目,而且截留国家专项资金或单位应交财政的收入。 二、规范事业单位财务
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的思考 1.完善和健全会计法规制度 在法规体系建设上,要有
较强的操作性、实用性、科学性、严谨性,完善其配套措施,注意各相关法规的衔接,避免执
行的混乱,健全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使会计各项工作及监管部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堵住会
计核算不规范的法律漏洞。同时,加大会计法规实施力度,强化单位负责人的第一负责人意
识,增强法纪观念,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除要求及时整改外,应严格依法处理并追究责任人的责
任。 2.强化预算管理 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后,将建立起一个把所有支
出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实行部门预算,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推行政府采购的公共财
政管理框架。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量将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财务管理的内容将更加丰富,预算管理将成为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
方方面面,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和管理方法就不得不发生一些变化。加强和深化
预算管理,做到科学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全面监督预算执行过程、及时总结预算执
行结果,是非常必要的。单位预算经上级单位批复后,严格按照预算批复执行,并对预算执行
情况进行监督是深化预算管理的关键。执行预算批复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上
级单位批复的收支规模,及时调整预算。上级部门在核定预算时,根据当年的财力和整体事
业发展需要,从全局考虑、统筹兼顾,单位上报的收支预算不一定如数批复。当批复的总体
收支规模与上报预算有差别时,单位应及时调整各项收支预算,以确保经费收支任务能够完
成,确保事业发展目标能够实现;二是对于批准的项目支出,要制定科学的项目进度,并对项目
支出费用进行明细分解,保证项目实施进度有计划,经费支出有预算;三是办理日常收支和资
金拨付业务,要严格按照预算和项目计划进度执行,并根据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支
出明细预算。对确需调整总体收支预算规模的,应按规定报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