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自贸区建立背景及概况

上海自贸区建立背景及概况

一、上海自贸区建立背景
“ABC世贸”建立,全球贸易竞争加剧
“ABC世贸”即“anyone but China 世贸”。自中国千辛
万苦加入世贸以来发展迅速,感到威胁的美欧日三大经济体
建立了新的区域性贸易和服务规则来取代世界贸易组织。其
包括: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
协议(TTIP)和多边服务业协议(PSA)。欧美日通过新规则
的建立加快推动高标准的贸易自由化,却将中国排除在外。
中国由此面临着“二次入世“的新一轮挑战。
在此国际背景下,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此举意为对新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标准进行试验,积累双边多
边合作的经验,为以后区域贸易谈判积累经验。在国际贸易
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在,我们需要积极参与,积极学习,争
取在国际市场上的主动地位。
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水坝”;
自人民币国际化以来,人民币比在国际市场中的作用得
到了很大提升,但是相比而言,人民币在全球货币总量中的
比例依然很小。我们可以把自贸区比作一个金融资产的强力
水坝,可以有效进行金融资产的缓冲和储蓄。整个人民币的
全球循环水路经过自贸区这一缓冲区和蓄水池,降低风险,
优化资源配置,更有效低风险地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国内改革需“换挡加速”
中国当年进入世界贸易组织时,为了符合世贸的要求进
行了多次谈判,加大国内改革力度,这种为融入新规则而进
行改革的“倒逼”机制效果颇丰。自加入世贸以来,中国发
展速度惊人,但是好景不长,我国目前还是存在企业缺乏创
造性、劳动力成本逐步增加、产能过剩能效较高、国际需求
疲软等问题,正处于新一轮的“换挡加速”阶段。建立上海
自贸区,类似于当年加入世贸,再次用开放促进和深化国内
经济贸易的改革。
上海自贸区基本概况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位于上海,在2013年9
月29日挂牌成立,多家企业及国内外银行、金融租赁公司
等金融机构入驻,是中国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由贸易试验
区。标志着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是顺应国际贸易发展
趋势的重大举措。
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明确
指出要加大投资和服务业的开放。营造平等公平的市场准入
原则,加大金融服务、文化服务、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开放。
上海自贸区的服务业主要涵盖了六个领域包括金融服务、商
贸服务、文化服务、专业服务和航运服务。有利于中外资银
行等金融机构的运营;在航运方面加快中外合作,放宽中外
合资要求;而在社会服务领域,自贸区将允许举办中外合作
经营性教育培训机构,允许举办中外合作经营性职业技能培
训机构,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医疗机构;文化服务业方面放宽
外商独资的娱乐场所和演出经纪机构。由于人民币国际化趋
势强势,上海自贸区开放人民币资本项目,加大其自由兑换
的力度,推动境内和境外的投资、融资。
上海自贸区拟开放人民币资本项目、建构离岸金融中
心、实行税收优惠贸易领域监管模式创新、推动外贸物流创
新发展。这样一来,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可以以开放倒逼改革。
我国目前的管理及法律法规都不够完善,为了进一步融入国
际贸易市场,加快贸易、投资、金融方面的改革开放,完善
政府管理、贸易规则及有关方面的法律法规。为形成公开透
明的政府管理机制、公平竞争的贸易市场、积极创新的金融
领域、广泛且与国际接轨的投资形式及新型自由的贸易发展
方式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由此,中国为上海自贸区的建立
提供如文化部四条细则、银监会八项支持措施、证监会五项
支持措施、保监会八项支持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支持。
上海自贸区规模

外高桥
保税区

1990年9月正式启动,是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
全国15个保税区中经济总量最大的保税区。

外高桥保税
物流园区

国务院特批的全国第一家保税物流园区,同时是上海市“十一五”期间
重点规划的三大物流基地之一,于2004年4月15日通过海关总署联合
验收小组验收。与外高桥港区连成一体,距离外高桥保税区仅有3公里。

浦东机场综
合保税区

2005年12月10日在洋山深水港开港时正式启用,
是上海市和浙江省跨区域合作建设,实行海关封闭监管的
特殊功能区域,也是我国第一个保税港区。
洋山保税

2010年9月28日正式运作,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带与长江流域交汇点,
紧邻货邮吞吐量世界第三的浦东国际机场,又处于亚、欧、美三角航线
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