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国防精神,坚持文化传承
大学必须有文化,缺乏文化的大学是可悲的。
大学本质在于文化:在于文化的传承、文化的启蒙、文化的自觉、文化的创新。
归根结底大学的本质就在于通过文化传承和文化启蒙吧个体从自在自发的生存状态提升到自由自觉的生存状态,同时以自觉地文化创新推动社会的文化进步,乃至社会各方面的进步。
大学的文化本质表明,大学教育不限于对某些具体的、给定的知识和技能的传递,而是通过文化教化和文化启蒙,对人的能力、素质、精神境界进行全方位的文化提升,因此,在现代社会,大学是现代主体“长入社会”的必由之路。
“办大学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办一种文化,一种氛围,在其氛围中让受教育者成长成才。
”文化承载精神,精神体现文化。
校园文化,就是校园的“环境”,就是校园的“氛围”,就是校园的“生态”,甚至可以说是学校的灵魂。
什么样的校园文化就将培育除什么样的学生。
有人说,今天的科技是要给机器赋予智能,而今天的教育却要将人变成机器。
我们要么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相对,要么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对,要么将道德教育和智能教育相对,要麽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对,强调这一头,重视那一头,跟风追潮,缺少主见,漫无目标。
如华中科技大学涂又光先生所喻,就一颗果树而言,政治向它要果实,经济向它求木材,教育则应关注“树本身”。
唯有“种树”才是教育应该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的事情。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思维原点和价值理想,是对人性不断地唤醒和尊重。
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让人在教育中感受到美好、崇高、快乐和成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突出人的发展,关注人的自由、幸福、尊严、和终极价值;尊重人的个性、人格和权益,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操。
一、大学精神的培育与创新
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精神层次的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是在办学实践中形成的,一大学文化为主体的理想、信念、价值目标和相应的观念体系为代表的特定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体现大学人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追求。
而大学精神是广大师生的一种精神存在是一种自觉形成的意志和信念。
是现代意识与大学个性相结合的产物,被大学广泛认可和认同,体现学校传统、校风、教风、学风等方面的群体意识和精神力量。
其内涵主要包括大学价值观、大学理想和目标、大学核心理念、大学组织信念。
大学精神作为大学师生群体在价值认识基础上税淀
成的深层心理结构和信念,对于大学师±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确立价值取向和追求,规范行为模式和方式,以及对大学整体的改革、发展和稳定,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大学精神是在大学办学实践中自觉形成的,也是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创新发展的,是一各循环往复的建设、发展和创新过程。
大学的本性——学术性与教育性决定了自自、独立与批判精神应是大学的“不变”之精神。
第一,确立办学的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念是是文化的核心和关键,大学精神重塑与创新的根本,必须处理好大学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与当前社会主流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坚持求真求是、至善穷理。
一方面,要以育人为本,确立一种较为适合于人全面自自由发展的价值取向,使人的主体精神得以确立,自觉形成主体意识,成为真正具有健康独立人格、自由意志和主人翁地位,能够充分发挥其创造才能和潜能,实现其个人价值的高素质的人;另一方面,要以科学的理想和信念为指导,以国家利益和社会价值的实现为根本目标,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
要从价值导向层面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价值、竞争与合作、法律与道德、经济技益与社会效益等的关系,与时代特征相结合旗帜鲜明的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
同时,大学要时刻不忘大学的历史使命,既根植于当前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又要不断追求大学的终极价值。
第二,倡导创造精神与追求卓越的信念。
创造精神与追求卓越的信念是现代大学所要大力倡导的价值导向之一。
大学之大,在于大师之大、研究之大、学生之大。
大学作为探求未知世界、认识发现真理、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前沿阵地,承担着培养创新人才、创新知识及促进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
这本身要求现代大学要着力培育和发扬创造和卓越的精神。
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在思维上敢于突破传统的束缚,敢于挑战权威和追求真理,这是现代大学所应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和价值取向。
论文抄袭、学位造假、盗取他人实验数据,这些几乎是现代大学的普遍现象,因此培养创造精神,大学任重而道远!
第三,弘扬科学、民主与批判的理性精神。
大学精神中所应倡导的科学精神,包括事实求实精神、真善美统一的精神境界、高度的理智精神。
大学的民主精神主要体现在民主管理和民主施教上,民主施教的关键是以育人为本,平等的对待
学生,做到教学相长。
批判精神是大学一真理为唯一标准的价值追求,摆阔批判错误、追求真理的行为规范和精神气质,大学应坚守质疑和批判的品格。
第四,确立团队协作创新的组织信念。
大学不能成为一盘散沙,大学人更不能是散兵游勇,团队攻关非常重要。
大学人在心理上要相互认同,在行为上要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在利益上应相互关联、互为依存,内部成员要有共同的归属感和强烈的荣誉感,形成完整的组织结构。
团队精神是现代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大学价值观、实现大学目标的重要精神力量。
二、大学精神的凝练与校园文化育人
具有优良传统的高校,往往能培育出气质鲜明的毕业生,这源于长期办学实践过过程中形成的学校的气质和品格。
这种气质和品格归根结底是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精神。
她会融入一代代学子的血脉里,内化为理想、信念和意志品质,不管沧海桑田,时势变换,都会薪火传承,历久弥坚,并不断发扬光大。
校园文化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反映学校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学术风范和欣慰准则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
它包括学校所有成员的群体意识、精神风貌、舆论氛围、人生态度、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教风学风等。
校园文化精神是大学实现职能、承担社会责任,确立社会地位的标志。
大学不是一个培训机构,大学教育是对人进行系统的教育,大学是培养人、武装人、塑造人的园地和熔炉,更注重人的社会属性和综合素质。
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是大学的三种职能。
培养人才是大学的第一职能,也是大学的永恒职能;通过育才而兴国,是大学的根本目标。
大学靠什么来育人?归根结底是靠文化,靠文化熏陶人、影响人和教化人。
大学靠什么来管人?归根结底也是靠文化,靠文化约束人、塑造人和规范人。
从另一个层面说,校园文化与大学精神远远比学生守则重要,我们首先要教会学生做人,再教会学生思维,其三才是教会学生掌握必要的、高层次的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同时,大学不是流水生产线,我们更应注重个性,以人为本。
因此,大学还要有特色,不能千篇一律的统一一种模式,特色就是生命,特色就是优势,特色体现了大学的文化底蕴和发展方向。
特色的形成靠长期的教育实践总结提炼而成,不是校名中包含“国防”二字就有国防特色了,也并不是学生穿着迷彩服就有国防特色了,
问题的实质是你有没有立足国防,为国防服务。
真正的大学应该凝练出自己的特色校园文化,以大学精神与校园文化育人、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