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用案例教学

应用案例教学

转变师范生学习方式―《英语教学法》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全面实施,基础教
育教师的素质及专业发展,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高师《英语教学法》在
师范教育课程设置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师范院校正在进行师范课程的整改,以
培养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创新型教师。应采用案例教学模式,选取合适的教学
案例进行课堂分析、讨论与实践,通过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运用,使英语师范生从
表面层次的理论知识学习向深层次上的教学理念的形成,进而为教师职业技能的
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学法,案例教学,教学案例,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
一、从学习者的角度分析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1. 利用真实案例情境,促进学习者积极参与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接受式的理论讲解模式,学生被动地参与课堂
活动,学习兴趣很难被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也受到很大抑制。案例教学法认为学
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积极的参与教育论文,课堂互动应该是多维度的,教
师的角色是多元化的。教师应该设计和组织课堂案例分析与讨论,反思教学理论
与教学实践之间的联系,来指导实际的教学活动。案例材料可以是文字或音像,
甚至是真人示范。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用适合的案例来开展教学活动,
真实、具体的案例情境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与热情,学生主动地学习这些
生动的案例材料,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
2. 基于问题的案例教学模式,利于培养探究性学习方式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谓探究学习主要
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知识、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学习也称发现学习,它的整个过程可
以概括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由学生自主完成免费论文。案
例教学模式是以布鲁纳(Bruner)的知识构造观点和皮亚杰(Piaget)的认知发展
作为理论基础,以信息加工为主要策略,通过“教师呈现范例”,“学生分析范
例”和“学生创造范例”三个不同阶段,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知识建构,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案
例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迁移的规律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案例教学模式对《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的意义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师范院校和培训
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
改革教学方法。”《英语教学法》是英语专业师范学生的专业必修课,通过该门
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增强对英语教学的认识,能用正确的理论知识去指导、评价
和进行英语教学实践,并能根据中国英语教学的实际科学地进行制订教学计划、
实施教学计划、评价教学效果诸方面的工作。为了适应中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需要,
《英语教学法》课程应调整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深化对教学方法及策略的
理解,致力于提高英语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及素养。
1. 在教法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搭建平台,实现知识与技能之间的转化
《英语教学法》课程本身依托于实践研究成果,如果脱离实际的教学情境,
单纯拘泥于教法理论的讲授,即便教师把教法理论讲授得很深入、全面,活生生
的教法也容易变成干巴巴的教条。而很多教师采用的是固定的教材,其基本理论
框架大体相同,理论性过强,有效的教学法太少,操作性低。案例教学模式注重
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环境,并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探
究与反思教育论文,促使他们将自己的专业意识、知识、技能进行整合,实现教
学理念的自主构建。应用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在体验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过程
中,有效地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结合起来,进而更好地掌握教法理论知识。所
以案例教学模式能够体现《英语教学法》 “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双重学科
特点,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英语教学法》实现培养素质高、能力
强的新型教师的教学目标。
2.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实践,培养师范生的反思及创新能力
《英语教学法》是一门不断发展的介于理论和实践的课程,既强调理论又重
视实践,它通过理论指导实践进而达成实践经验的形式化、理论化。然而,《英
语教学法》教学中教师多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忽视教学能力培养。课堂教学以教
师为中心,机械地灌输教法理论,缺乏情景设置与活动安排,学生没有积极性,
被动地参与回答,师生间的互动单一,学生对教法理论的理解浮于表面。 三、
案例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法》教学中的实施环节
案例教学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案例背
后的教学理论、原则,并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和创新,切实地提高教学能力。在
《英语教学法》课上,教师呈现具体的教学案例,让学生植根于真实的教育教学
情景之中,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实践来学习新的概念。案例教学模式在《英
语教学法》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下面几个环节:
1. 课前精选案例,设计教学过程
精选案例是案例教学的起点,教师在课前应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精心选择所
需要的案例,而且要确保所选择的案例材料很典型,有代表性,反映一定背景下
的教学方法,能够为学生创造探究问题的情境,学生通过该案例的学习能够达到
设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法教师还需要搜集案例所涉及的背景知识教育论文,设计
适合讨论的问题及相应的拓展练习。另外,根据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师应选取能够反映当下中学英语教学现状的优秀教学案例,便于学生感受实际
教学情境,了解教学的前沿动态。例如,在学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之前,教师课
前可准备一堂任务型英语教学的示范课及相关背景信息,并设计讨论的问题及探
究问题的方法等。
2. 课堂呈现案例,提供探究方法
在呈现案例时,教师可以简单介绍案例的背景信息,然后让学生阅读或是观
看案例材料。教师在这一环节中,需要讲解或示范探究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从
案例中获得的某种体会和感悟进行思考、分析、争辩和决策,同时也要引导学生
甄别各种信息,分清主次,抓住关键,层层推进,挖掘出现象背后的理论原则免
费论文。由于选取的案例一般比较复杂,蕴含许多问题,教师必须指定某一具体
问题,要求依据当时的具体情形作有针对性的分析,探寻特定案例背后所隐含的
各种背景因素。所以,教学法教师要具备分析案例的能力,将蕴含在其中的教育
理论呈现给学生,并且帮助学生在抽象的概念和案例情景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联
系,指导学生将获得的感性体验上升为理性的认识。
3. 小组讨论案例,探究教法理论
案例教学本质是一种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探究式学习,特别注重培养学生个
体如何从学习过程中获得经验、巩固理论知识。小组案例分析是案例教学的核心
环节,教师要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组织和引导小组思考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及
解决方案,教师还应指导学生从执教者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体会实际的教学处境,
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讨论。案例讨论往往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开展,
要求学生合作探究,用观察、倾听、交流、决定以多种方式参与讨论,提高学生
分析、综合、归纳、推断等认知能力,同时也提高表达能力、辩论能力、沟通能
力、解决问题等能力。在小组报告结束后,教师需要及时点评各组案例讨论的成
果,总结案例蕴含的问题与解决方案,重申教法理论的要点与适用性,并安排课
后教学实践任务,同时启发学生思考在类似的教学情境下教育论文,运用何种教
法理论,采取何种教学策略等。
4. 小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能力
案例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就是学生运用教学理论指导具体实践教学。通过案
例教学实践活动,学生既能应用理论知识去解释和指导教学实践,又能在实践基
础上深入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为了能够深入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学生应该以
小组为单位开展案例教学活动,培养小组合作意识,首先根据案例设计教学计划,
然后合作演练,最后对自身、对同学的教学过程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教师在案
例教学实践活动中要始终指导学生把教学理论与实际教学环境紧密结合,创新运
用所学教法理论,不断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
们需要对自身及其他同学在案例演练过程中的表现作出适当的反馈和客观的评
价,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最优化,进而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