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中国肝病市场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1.肝病药物总市场潜量估计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现阶段全球肝炎患者与健康人群的比例约为 1/12,即每 12个人当中就可能存在一位肝炎患者,这一比例是艾滋病感染人群的近十倍。目前,世界各国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患者接近5亿,占全球人口的1/12。中国是乙肝病毒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每年近30万人因此死于肝脏相关疾病等,比如如肝硬化、肝癌[1]。中国是全球乙肝和肝癌负担最沉重的国家[2]。相对应的,各类肝病产品也层出不穷,肝药市场需求量大,行业发展前景可观。
2.国内肝药市场规模与前景预测
在中国,每年大约有200万急性肝炎病例,其中甲型肝炎占半数(50%),乙型肝炎占20-25%,丙型肝炎占5-10%,戊型肝炎约占10%,甲型肝炎病毒的抗体总流行率为81%,其中农村人群的流行率(84%)高于城市人群(73%),年龄的特异性差别存在于小于15岁的儿童人群中,高达60%的中国大陆省(市、自治区)的甲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大于80%,被定为高流行区。中国乙型肝炎病毒的总流行率为59.17%、感染率i为57.6%、携带率为9.8%,农村高于城市,南方多于北方[5]。庞大的患者圏自然成为在众多国内外药企争相抢夺的市场。 2 / 35
据中国卫生部《2008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达106.54/10万人口,按我国2008年人口基数13.28亿推算,2088年全国新增病毒性肝炎的病例约141.5万例。2008年发病率增长率为-1.75%,近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目前我国市场上肝病药品种众多,而且不断推出新品。一般按功效可以把肝病药大致分类为抗病毒药物、护肝和恢复肝功能药物、免疫调节药物及抗肝纤维化药物及中成药等各大类。
随着我国肝病发率的不断增长,肝病用药医院市场销售额不断增大。 3 / 35
我国肝病药医院市场保肝护肝药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免疫调节药所占比重有减少之势,抗病毒类药物市场较为稳定。医院市场以免疫调节药物为主。
(来源:医药经济信息刊)
1) 护肝药市场:市场潜力巨大。随着生活节奏紧张化,饮食搭配合理,各种肝病的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随着患病人数的增长,护肝药市场也呈现稳定增长,1999年到2004年之间每年增长率都超过15%,2004年销售规模已达28.7亿元。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预测未来几年,护肝药也将持续稳定增长,2005年销售额为31.2亿元,2008年销售额可达41.3亿元。
2) 抗病毒化学药品:热点研究领域。核苷类似物是近年来抗病毒药物研究的热点,进展很快。贺普丁全球专利将于2006年9月到期,而换代品“阿德福韦酯”专利仍未获中国授权。乙肝药品诱人的市场前景,竞争比较激烈。
3) 抗病毒中药:新概念,新中药。医学研究文献显示,经过严格的体外研究和体内研究的筛选,目前比较明确对乙肝病毒有效果的植物药(中药)只有珍珠草(叶下珠),复方优于单方成为国内肝病医学的共识,珍珠草 4 / 35
是抗乙肝病毒研究最多和最有希望的药用植物,另外苦参素和五倍子也被提及。
4) 免疫调节剂:有待挖掘。免疫调节剂清除乙肝病毒的机理是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依靠人体自身免疫功能完善来达到清除病毒的目的。此类产品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人体免疫功能,但疗效普遍比较弱,目前还没有可靠的可以帮助人体特异性识别、清除乙肝病毒的特异性免疫调节剂产品,大多数作为保健类药品上市。
5) 干扰素市场:疗效好,有风险。作为乙肝病毒一线治疗药物,干扰素的优点是在抗病毒的同时还可以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力,作用比较持久,可以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率,停药以后不会出现病毒变异。但是其缺点是产品半衰期都很短,抗病毒作用比较弱,而毒副作用比较多。同时,该类药物价格过高而被迫压缩需求市场。
6) 中药肝药市场:中药崛起。2000年以前,以蒂达胶囊、金马肝泰、熊胆乙肝、中隆肝脾康和二十五味松石丸等为首的品牌陆续创造市场佳绩,成为单品种年销量过亿元的产品。2000年之后,速立特、甘必康大行其道,速立特创造年销售8亿元的业绩,延续到2003年底[6]。
3. 肝病用药市场分析
当前临床上常见的肝病是指各类型的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癌和药物性肝损伤等。因此治疗的药物有抗病毒药、干扰素类抗病毒药、核苷酸类抗病毒药、
免疫调节药、保肝护肝药、维生素类药物、具有解毒功能类药物和肝昏迷治疗用药等8类大药。2009年中国的肝药市场规模达到289亿元,同比增长34%。如下 5 / 35
图所示:
我国肝病用药市场的总体规模图,肝病用药呈成长趋势。
用药厂家医院市场份额分析:前20位厂家中有9家外企,共占接近40%的市场 6 / 35
份额,比例相当高。
3.1肝病化学药市场分析
在我国肝病用药市场中,肝昏迷治疗用药增长最快,但是它占市场的份额不大,只有5%左右。抗病毒及肝免疫用药占总体肝病用药的43.45%,是仅次于保护性肝药的第二类肝病用药。总体看来,在我国的肝病用药中抗病毒及免疫用药占有重要地位。
肝病药物市场份额则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波动。
7 / 35
肝病类药物大部分药物增长率呈现上升趋势
目前保肝护肝药是市场前景最好的,也是近几年市场增长势头在肝病药医院市场中最好的,2000至2005年的复合平均增长率高达18.8%,远远高出整个肝病药医院市场12.38%的平均复合增长率;而且保肝护肝药在医院市场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市场份额已由2004年的35.6.4%增加到2008年的45.6%。前十位品种市场基本稳定,其中甘草酸二铵、肝得健、硫普罗宁、谷胱甘肽及腺苷蛋氨酸一直居于前五位之列,近三年来前十位品种市场份额之和均超过70%。
干扰素也是当前市场增长较快的肝病用药,到2007年的时候它占有了34.27%的市场份额。主要药物包括以α-干扰素为代表的常规干扰素和以拉米夫定 8 / 35
为代表的核苷类似物[7]。其中在产商的市场份额如图所示
3.2肝病中成药市场分析
中医认为,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五行属土,主动主升,被称作“将军之官”。肝炎一般划入“黄疸”、“鼓胀”、“胁痛”等中医范畴,其主要治疗原则是扶正祛邪、清热解毒、疏肝理气、健脾化湿、补肾柔肝等。中医治疗肝病历史悠久,中医在保肝护肝、降酶、抗肝纤维化和调理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且价格低廉,深受公众青睐。
3.2.1市场容量稳步增长
9 / 35
据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广州标点医药信息有限公司“全国中成药医院用药分析系统”数据显示:2008年在九城市(北京、广州、南京、哈尔滨、成都、沈阳、西安、郑州和重庆)的样本医院中,肝炎占消化系统用药市场份额的43%左右,比2007年肝炎用药占消化系统用药的45%略有下降,主要是由胃药(胃炎、溃疡)和痔疮用药的医院市场扩容所致。但肝炎用药医院年用量保持持续增长,2008年医院采购额同比增长5.24%,北京、南京等个别城市有近30%的增长,肝炎市场容量大,市场形势乐观。
3.2.2传统口服剂型主导
“全国中成药医院用药分析系统”数据显示,2008年九城市医院肝炎用药仍以口服用药为主,传统口服剂型占有主导地位。其中胶囊剂、片剂占据前两位,分别占比35.97%和24.23%。胶囊剂除了服用方便,性质稳定,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外,水飞蓟宾胶囊、水飞蓟素胶囊、五酯胶囊等实力品牌的市场推广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10 / 35
3.2.3独家品牌优势明显
2008年九城市医院肝炎用药排名前十品种(表1)分别为苦参碱注射液、复方鳖甲软肝片,水飞蓟宾胶囊、护肝宁片、大黄虫胶囊、五酯胶囊。苦参素注射液、水飞蓟素胶囊、安络化纤丸和苦黄注射液。此前十品种占据了肝炎用药7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苦参碱注射液、复方鳖甲软肝片连续两年稳居前两名,市场集中度较高,占据市场三成以上份额。水飞蓟宾胶囊异军突出,挤入肝炎用药品种排名前三名。
值得一提的是,前十品种排名中复方鳖甲软肝片、水飞蓟宾胶囊(水林佳)、五酯胶囊、水飞蓟素胶囊(利加隆)、安络化纤丸和苦黄注射液六个品种都是独家品牌,具有较好的品牌认知度和品牌形象。在2008年九城市医院肝炎用药品牌排名各占一席之地[8]。
11 / 35
4.部分肝病药物调查
药物名称 药品价格 药物规格 生产厂家 药物剂型 药物种类
护肝片 20.00元/盒 0.35gx48片/盒 黑龙江葵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片剂 中成药
云芝肝泰 36.00元/盒 5gx30包/盒 江西中兴汉方药业 颗粒剂 中成药
乙肝解毒胶囊 16.00元/盒 0.25gx12粒x2板/盒 武汉健民集团随州药业有限公司 胶囊剂 中成药
益肝灵片 7.00元/瓶 38.5gx100片/瓶 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 片剂 中成药
甘利欣注射液 39.00元/盒 50㎎/10mlx5支/盒 连云港正大天晴制药 注射剂 中成药
乙肝灵丸 65.00元/盒 2gx30包/盒 济南三株福尔制药有限公司 浓缩丸 中成药
相关药物产品说明 12 / 35
一、葵花护肝片[1]
葵花护肝片老牌名药、国家银奖(金奖空缺)、治护合一、整体疗肝。
葵花牌护肝片被中国质量认证标准协会评为“国家权威机构认证质量信得过好产品”,年销售超过20亿粒,成为保肝药品第一品牌。
【处方】柴胡250g 茵陈250g 板蓝根250g 五味子300g 猪胆粉20g 绿豆128g
【制法】上六味,绿豆粉碎成细粉;柴胡、茵陈、板蓝根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静置48小时,取上清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80℃)的清膏,与绿豆粉101g混合,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五味子粉碎成粗粉,用75%乙醇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第三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8(80℃),与绿豆粉27g混匀,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取猪胆粉,与上述细粉混匀,制颗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性状】本品为片剂,除去包衣后显褐色;味苦。
【功能主治】疏肝理气,健脾消食。具有降低转氨酶的作用。用于脂肪肝、酒精肝、药物性肝损伤、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