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可编辑.. 图书仓储员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物流系统概述 1.什么是物流?以最小的总费用,按用户要求,将物质资料从供应地向需要地转移的过程。主要包括运输、储存、装卸、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活动。 2.理解物流概念,应当注意哪些基本要点?①物流是物品物质实体的流动;②物流是物品由供应地流向接收地的流动;③物流包括运输、搬运、储存、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和物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活动;④物流包括空间位置的移动、时间位置的移动和形状性质的变动;⑤物流最基本的特性之一,就是它的普遍性;⑤按其活动围分,物流有两大类:企业部物流与社会物流。 3.物流对宏观经济有哪些影响?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交换功能的发挥;降低社会商品的价格水平。 4.物流系统在特征的表现有哪些?①在目的上,以速度,安全,可靠,低成本为原则,以最少的费用提供最好的物流服务;②在原则上,表现为适合的质量、数量、时间、地点、价格、商品和良好服务;③二律必反,对于同一资源(如成本)的两个处于相互矛盾的关系之中,想要较多地达到其中一个方面的目的,必然使另一方面的目的受损。因此物流的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功能要素之间存在二律背反现象。 5.推动物流发展和物流地位改变的环境要素体现为哪些方面? .. ..下载可编辑.. ①消费者行为的变化;②多品种、少批量生产的转变和零售形式的多样化;③无库存经营的倾向;④物流信息技术的革新;⑤新物流需求的产生。 6.物流系统的“5s”是指什么?服务性。快捷性。有效利用空间。规模适当化。库存控制。 第二章 图书物流概述 1.什么是图书物流?图书商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它包括图书发行企业从购进图书的出厂成品收货或系统调拨收货开始,经过储存、保管、包装、装卸、运输、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一直到图书商品进入消费领域前的全部物流过程。 2.图书商品运动包括两个方面的容,图书商品以货币为媒介的价值形态变化过程,称为商流;图书商品以实物形态的运动过程称为物流。 3.图书物流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储存图书,二是转移图书。 4.图书物流的特性?政治性、社会性、科学性、系统性、服务性。 5.图书物流应坚持的原则,安全、准确、迅速、经济。 6.图书物流系统的目标有哪几方面,服务目标。快速、及时目标。节约目标。规模优化目标。库存调节目标。 7.图书物流服务管理的原则,①转变服务观念;②制定多物流服务组合;③开发差异化物流服务;④注重物流服务的发展性;⑤重视物流服务与社会系统的吻合;⑥建设与完善物流中心;⑦构筑信息系 .. ..下载可编辑.. 统。 第三章 图书物流系统构成要素 1.包装,指在物流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采用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将图书包封并予以适当地装潢和标志的工作总称。包装是包装物及包装操作的总称。 2.包装材料应具备的性能,保护、加工操作、外观装饰、方便使用、节省费用、易处理性能。 3.包装的保护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①防止商品破损变形;②防止商品发生化学变化;③防止腐朽霉变,鼠咬虫食;④还有防止异物混入、污物污染,防止丢失、散失、盗失等作用。 4.图书出厂包装要求,①精装书用80克以上牛皮纸、平装用70克以上牛皮纸。②捆扎两端加垫箱纸板,规格与图书开本相同,图书两端的四边捆绳处,须加垫箱板纸“小耳朵’.③成套书一个定价的配套包装,分册定价单独包装。④精装塑套、平装压膜、封面油墨浓度较高的,每本之间要夹垫一同样开的白纸。⑤包装纸搭口要在包的两边书口处。⑥一种图书的包、捆数量一致,一种书用纸有薄有厚时以后本为准。⑦图书捆扎长度:16开本为200-220毫米,32开本为400-430毫米,64开本为200-220毫米。⑧图书出厂包装高度:8、16、24开本,每包100-120毫米;大、中、小32开本,每包200-220毫米;40、48开本每包100-120毫米。⑨包捆每叠交叉逢5、逢10掉头为宜。 5.纸质包装材料的优缺点,优点:成型性和折叠性优良;易于印 .. ..下载可编辑.. 刷,便于介绍和美化商品;价格较低;本身重量轻;质地细腻、均匀、耐摩擦、耐冲击、容易粘合;废弃物容易处理。缺点:受潮后强度下降以及气密性、防潮性、透明性差。 6.塑料包装材料的优缺点,优点: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其化学稳定性好;属于节能材料;具有优良的透明性和表面光泽。缺点:强度较低,耐热性较差、易老化、有些有异味、易产生静电、废弃物不易处理。 7.装卸搬运的特点,①装卸搬运是附属性、伴生性的活动;②是支持、保障性活动;③是衔接性活动。 8.无效装卸,指消耗于有用货物必要装卸劳动之外的多余装卸劳动。 9.无效装卸反映在两个方面,过多的装卸次数;过大的包装装卸。 10.运输,是人和物的载运及输送。 11.主要的运输方式有,汽车、铁道、船运。 12.汽车运输的方式,①长距离干线运输;②近中距离“门到门”运输;③配送运输;④集配运输;⑤联运。 13.铁路运输方式,①整车运输;②合装整车运输;③零担运输;④二、三站分卸;⑤集装箱运输。 14.不合理运输,是在现有条件下可以达到的运输水平而未达到,从而造成了运力浪费、运输时间增加、运费超支等问题的运输方式。 15.不合理运输形式方面,①返程或起程空驶。②对流运输;③迂回运输;④重复运输;⑤过远运输;⑥运力选择不当;⑦托运方式 .. ..下载可编辑.. 选择不当。 16.合理运输的“五要素”,运输距离;运输环节;运输工具;运输时间;运输费用。 17.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①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②采取减少动力投入,增加运输能力的有效措施求得合理化;③发展社会化的运输体系;④开展中短途距离铁路公路分流;⑤尽量发展直达运输;⑥配载运输;⑦“四就’直拨运输。 第四章 图书储存及库存控制系统 1.仓库的基本职能,收进图书、保管图书和发出图书。 2.仓库的具体业务,验收入库。制单分发。包装发运、储存管理。存书调剂。图书处理。帐卡管理。盘存核资等。 3.为什么要储存图书?储存图书的重要意义在于提高图书商品的时间效用,这是因为:①图书的生产集中在京、沪和省会城市,而读者遍及全国城乡,存在空间上的差距②图书的出版和需要之间存在时间上的差异,必须依赖图书储存进行调节,才能维持图书的正常流通;③图书品种多,出版周期较长;④销货店通常是整批购进,零星销售,定时购进,随时销售。 4.图书仓储的作用,①调整出版和发行之间在时间上的差异;②检验印装质量,保护储存图书安全;③配合购销部门改善经营管理;④仓储部门科学管理,充分利用仓容,发挥技术设备效能,扩大图书的存储容量,降低仓储费用,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积极作用。 5.对仓储工作的基本要求,收进多,分发快;保管好,账目清; .. ..下载可编辑.. 制度严,服务好;保安全,费用省。 6.零售书店存书分析的作用,一为求存书总量乃至具体到每一个品种的最佳量;二为进一步了解和分析存书结构的合理性。 7.存书总量分析法,就是以期初平均库存或者本期平均库存与上年同期平均库存相比较,求出绝对增、减数,并分析原因;也可用存书量与销售量相比较,求平均周转次数;还可用当年收获量与当年销售量相比较,求储备率。 8.图书保本储存期,又称保本储存极限期,即商品的保本分析。就是运用本利分析原理,界定图书储存的最长限期。 9.存书分年核价,是存书的欺龄分析,是指库存图书商品按出版(印刷)时间逐年核低其价值的一种存书计算方法。 10.说明存书时间、发行费用、企业利润三个因素的相互关系,保本储存极限期的长短,取决于存书时间、发行费用、企业利润三个因素的互相变动关系,图书储存日期线越长,存书贷款利息越多。超过极限点,储存日期线越长,亏损越多。纯利润线与存书贷款利息支出线交界点为最佳保利点,在此前后期间将储存图书基本售出,可以得到合理的利润。 11.存书分年核价的管理规定,①存书分年核价只在企业部核算上降低了存书价值,对外售价不变。②发生的呆滞损失,在已提提成差价中列支,处理呆滞书刊、音像制品的净收入,冲减当期商品销售成本③图书发行企业实行分年核价、提取提成差价办法以后,不得再提取商品削价准备④存书分年核价只适用于国出版的图书,古旧图书 .. ..下载可编辑.. 和进口外文图书仍按销售总额提取呆滞损失准备金办理。 12.库存ABC 分类管理,是通过对库存进行统计、综合、排列、分类。按品种和占用资金的多少,找出主要矛盾、抓住重点进行管理的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 13.库存控制系统的常见目标,①库存成本最低的目标,②库存保证程度最高的目标;③限定资金的目标;④快速的目标。 14.制约库存控制系统的主要因素,①需求的不确定性;②订货周期;③运输;④资金制约,⑤管理水平的制约;⑥价格和成本的制约。 第五章 配送中心 1.配送中心,是从事货物配备(集货、加工、分货、拣选、配货)和组织对用户的送货,以高水平实现销售或供应的现代流通设施。 2.配送中心的类别,①专业配送中心;②柔性配送中心;③供应配送中心;④销售配送中心;⑤城市配送中心;⑥区域配送中心;⑦储存型配送中心;⑧流通型配送中心。 3.配送中心的职能,储存职能;分拣、理货职能、配货、分放职能;装卸搬运职能;加工职能;送货职能;信息职能。 4.配送合理化的措施,①推行一定综合程度的专业化配送;②推行加工配送;③推行共同配送;④实行双向配送;⑤推行准时配送系统;⑥推行即时配送。 第六章 物流成本管理 1.物流成本,是指产品在空间位移(含静止)过程中所耗费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