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圆通幼儿园蒙二班学习观后感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巨大的潜能,他生命的发展是走向独立。通过具体
的练习如生活基本能力练习、五官感觉练习、智能练习(语言、数学、科学)等
形式,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
蒙氏教室是一个小社会的雏形,孩子在其中学会尊重别人,接受别人,学习
如何分享自己学会的知识技巧,学会如何领导别人。蒙氏教室提供了培养儿童情
感智商的环境。
蒙台梭利课程,包括感觉、动作、肢能、语言和道德发展等,使个体成为一
个身心统整合一的人。“自由”与“纪律”合一,“个性”与“群体”兼顾。启
发幼儿使他们有能力解决困难,适应新的环境,达到自我构建和心智发展。
蒙氏教育的原则:
以儿童为主——为的孩子打造的一个以他们为中心,让他们可以独立“做自
己”的“儿童世界”。
充分的教具提供 —— 孩子是靠感官来学习的,我们提供给他的良好刺激
愈多就愈能激发他的内在潜能。所以,设计一个适合孩子的生长环境,应该是能
提供丰富的教材(包括自然的、人文的),以诱发他自我学习的乐趣。
不“教”的教育—— 反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而主张籍由良好
的学习环境,亮丽丰富的教具,让儿童主动去接触、研究,形成智慧。
把握敏感期的学习—— 0~6岁的儿童,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会出现对不同
事物的偏好的各种“敏感期”。蒙台梭利科学幼教法强调掌握儿童“敏感期”,
而给予适切的学习。
蒙台梭利教育拥有一套蕴含无限教育价值的学具,这套学具利用幼儿感觉的
敏感性,透过可供幼儿操作的教具,让孩子们轻松愉快的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
中吸收许多抽象的概念。尊重幼儿重复练习的特性,所有学具幼儿可以反复操作,
满足幼儿生理心理上的需要。
教师居于协助启导的地位—— 教师必须放弃传统自以为是的教育方式,而
是从旁适时地给予儿童协助与引导,让儿童成为教育的主体,使他们动头脑、有
智慧。
父母才是真正的关键—— 孩子的教育,并不只限于学校一隅,整个社会环
境的影响,更是无所不在。在心爱乐园的亲子课堂中,家长不仅可以学到先进的
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还可以和宝宝一起上课,在课程中增进亲子感情。
我们参观的是圆通幼儿园蒙二班,代老师的班级。我们在门口等待时,老师
们正在里面打扫卫生,我便观察了一下教室外的区域上的内容。有一块家长公告
栏,上面粘贴着老师需要家长协助和互动的内容,比如希望家长们收集三张或以
上的孩子们的“快乐生活照”。一块墙上贴满了孩子们“春天来了”为主题的照
片,这种方式很好的促进了父母孩子间的亲子互动,也实现了园内教育和家庭教
育的合作发展。
“我来说新闻”区域贴满了小朋友的剪报,一小块内容,肯定是孩子在父母的协
助下完成的,也教导了孩子识字和关注生活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
“小花园”区域是格子柜的类型,上面放这小朋友自己养殖的小盆栽,而在老师
的周活动计划里也有照顾植物一项,让我看到更多培养孩子学会生活方面的教育
2
内容。
“周活动计划”区域有老师一周教学的基本内容,教学课程井井有条,一目了然,
也让家长更好的了解孩子们在幼儿园的一天。
“请您关注”是专门为家长开设的区域,上写着家长需要配合老师做的事和最近
需要家长注意的安全问题,如注意防治手足口病。
“安全小卫士”张贴着防火的相关内容。等等的对外展示区。
幼儿园非常注意卫生,所有小朋友进教室都要换鞋子,我们穿了鞋套才进去的。
我们默默的坐在教室各个角落观察小朋友和老师最自然的状态。我首先看到
的是两个小男生在抬一张很大的桌子,其他幼儿园老师都会帮忙的。而小朋友们
对待我们的态度也是截然不同的,其他幼儿园的小朋友看到陌生人总是很好奇的
来和我们搭话,问我们干什么的之类的,而这个班的小朋友却很淡定的看看我们
就去做自己的“工作”了。
蒙班里的教学是分大中小三组的,老师叫中组坐一分钟,中组小朋友就乖乖地待
在蒙氏线(一个胶带贴出来的椭圆)内,老师就去看一下其他自己工作的小朋友。
老师教授的是“色板的第三何工作”,就是一个给同种颜色深浅排序的活动。老
师一直在强调“比较深的”“比较浅的”和“介于中间”这三个词,在小朋友拿
放色板上,老师一直在强调只能拿边缘,不能碰的色板本身。教学过程是比较自
由的,老师看到小朋友手上有伤痕,就询问小朋友是怎么了。但整个教学过程,
小朋友们的注意力都是不怎么集中的,总是发呆。
我注意到教室内物品摆放和种类,每个区域都是分类好的,但让我吃惊的还有放
洗漱用品的柜子,小型的盆,香皂盒,竟然还有研臼。教室里的玩具很多是和生
活息息相关的,工具也是我观摩过的幼儿园最多的一个。
小朋友们看的书,科学区域柜子的有《法布尔昆虫记》《大地的四季》等,不是
我们常见的识字的书刊。数学区域柜子有些乘法表还有少见的除法表,我觉得我
都不会算。识字区域柜子却没有完全文字的内容,主要是以拼音为主,故事书也
都是全拼音的,内容科学客观,不是常见的童话故事,比如讲鱼是脊椎动物等。
孩子们的认识面非常广,有放在玻璃瓶里的不同种类的果核,还有缩小版各
个国家的国旗,认识动植物方面也可拆卸的种类模版。还有专门学习系鞋带的模
拟鞋子,像是玩具一样,我也是看了一会儿才发现是用来学习系鞋带的。我特别
注意到拼音区的声韵识别,其中还有孩子家长的书法展示,世界地图和地球仪也
是不止一个的,不同颜色材质的绘画工具,立体模型的长方体,正方体,最后是
常见的识别卡片,还有各地的风景名胜竟也是孩子们需要认识的。这些大量的教
具给了小朋友们很大的选择空间,大部分都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和幼儿
园内的“爱生活”的宗旨是相对应的。
很多东西都是很简单的,生活中的物品,让小朋友们能熟悉使用,也节省了费
用,体现了幼儿园的用心,也需要老师极大的环境创设能力,也给了我很大的触
动,我们还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从细节方面去为孩子着想,一丝一毫都不能
放过,对老师也是极大挑战。
以上大部分是教具,教室的布置也是很用心的,室内没有太多花哨的装饰,整
体结构都是在教室下半部分,更为孩子们着想,上半部分也是干干净净的,没有
过多装饰。在一些柜子上有些海贝,艾菲尔铁塔,套娃,水果模型,和较多的植
物盆栽,在桌子上的一大盆多肉植物长的很好。物品都延边摆放,给孩子们最多
的活动区域。
3
在老师的工作区域上,张贴了很多工作细则,活动安排,一日生活作息,常规培
养细则,户外体能活动场地安排,升旗活动安排,甚至是消毒液配制浓度,消毒
时间及用途的细节部分,都体现了教师的严谨和认真。在教学内容上,大多是爬,
走,平衡,投掷,跑,跳,交通游戏等,以锻炼孩子本身身体机能和健康,以及
平时我们经常碰到的生活状态,很贴近孩子的生活,促进孩子社会化程度发展。
老师们一直在强调孩子们要找到各自的“工作”,孩子们也是井井有条的进行,
画图之前小朋友们都会先拿旧报纸垫着,有点小朋友在玩缠线的游戏,简单的两
个冰棒棍子,小朋友也玩得津津有味,有的小朋友拼七巧板,有木质的也有纸质
的,还有泡沫的,小朋友们用它堆金字塔,同心圆。有的小朋友在画叶子,有比
照的模版,而不是简单的画叶子,是事先打印好的轮廓,小朋友要根据下方的拼
音,涂出相应部分,比如叶脉,把学习都融合起来,结构,拼音和绘画。
还有插花游戏,用的都是真花,还有锻炼孩子细小动作的串珠和剪纸。
“工作”期间小朋友们有的是独立完成,有的是邀请伙伴一起游戏,其中一组小
朋友的洗衣活动,他们先用防水的桌布垫好,再进行活动,倒水的大杯子还有红
色的注水线,小朋友的水只能在之下,保证了孩子安全,洗好的物品还有晾衣杆,
很是全面。
有个小朋友好像是画了好几种地质图,老师就帮他装订起来,形成了那个小朋友
的地形定义小书,还向全班展示并夸赞了他。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很少干预孩子们的活动,会在一旁建议,或在小朋友需
要帮助时和他合作完成,老师也会向小朋友寻求帮助,在此期间,老师和小朋友
的交流都是很有礼貌的,强化了教学中的独立和合作过程。
期间还有老师来拍照,可能是用做孩子们的风采展示用的吧!
以上就是我观察到的现象和自身的理解。但我也觉得有不恰当的地方。孩子们
“工作”的时候,老师一直在要求小朋友保持安静,不要大声说话,但小朋友叽
叽喳喳像小鸟一样的本性就被压制了,我看过大多数的国外教学视频,小朋友都
是非常吵闹的,老师也加入他们一起玩耍,不止充当引导的角色。老师对待孩子
的态度也不大亲和,或许跟职业倦怠有关,老师也应该及时调整。
教学过程中孩子们的注意力都不大集中,应提高教学质量,采用更有趣的方
式教学,吸引孩子的目光,提高小朋友的兴趣。教室内有那么多的教具,也是可
以充分利用起来的,除了对孩子们科学知识的传达,也不能忘了孩子们童贞的天
性,以玩乐打闹为主,给孩子们更多的自由和选择。
还有重要的一点,我所理解的蒙氏教学,应该是以混龄为主,而班上分组之后,
还是大组和大组的玩,大中小三组并没有实际的融合,实现以大带小的团结合作,
这也是我十分疑惑的部分。
在我的意识里,蒙氏教育应该是所以小朋友在一起,而不是分开的,大孩子
帮助小孩子,小孩子给大孩子打下手,老师和孩子也闹作一团,杂乱无章却其乐
融融,更多的是以孩子们的快乐为主。
每一次观摩都有所收获,为我以后的教师工作打好基础,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