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RIP路由协议

RIP路由协议

第八章 RIP路由协议

第一部分:动态路由的概念

一、什么是动态路由
解释:网络中的每一台路由器彼此之间相互通信,传递自己直连的路由信息,利用从
邻居那里收到的路由信息来更新和维护自己的路由表的过程

基于某种路由协议实现的(RIP、OSPF)

二、动态路由的特点
1.减少管理任务(路由器会主动学习路由条目)
2.占用一定的网络带宽

三、动态路由协议
1.向其他邻居路由器传递自己的路由信息
2.接收其他邻居路由器的路由信息
3.根据收到的路由信息计算出到每个目的网络的最优路径,并由此生成路由表
4.根据网络拓扑变化及时调整路由表,同时向其他邻居路由器宣告拓扑改变的信息

四、动态路由协议的分类
1.距离矢量型路由选择协议(听信传闻路由协议)(塔利班难民的例子到北京站去天安门满地的黄金)
有距离、有方向,听信传闻,自己并不知道

2.链路状态型路由选择协议
自己会自主学习,不听信传闻,自己知道该怎么走
SPF算法10的8次方/带宽=?值 得出来的值越小证明这条路越好 带宽越大 路越好

第二部分:RIP路由选择协议

一、RIP路由协议概念(Route Information Protocol)
1.TCP/IP模型中的第一款路由协议
2.是一款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

二、RIP路由选择协议工作原理
所有运行RIP路由选择协议的路由器,每30秒就向自己直连的所有邻居发送(通告)
整张路由表,之后进行本路由表比对,没有就加入到本路由表。有就不加入。

三、RIP度量值
RIP以跳数作为唯一度量依据,跳数越少越优先选择。

四、RIP工作原理
1.RIP路由协议向邻居发送整个路由表信息
2.RIP路由协议以跳数作为度量值,根据跳数的多少来选择最佳路由
3.最大跳数为15跳,16跳被标记为不可达
4.经过一系列路由更新后,网络中的每个路由器都具有一张完整的路由表的过程,称为收敛

五、RIP的4种计时器
1.更新计时器——30S 每30秒发送自己路由器整张路由表
2.无效计时器——180S 当180秒6个周期都没收到更新通告,那么把该路由器路由条目设置为16跳
3.刷新计时器——240S 又过了2个周期还没接受到更新通告,那么把该路由条目删除
4.抑制计时器——180S
抑制计时器的解释:如果一个目标的距离增加或变为不可达,启动抑制计时器(180S),直到抑制
计时器超时,路由器才接收有关于这条路由的更新信息。作用是防止路由抖动。
注:1-3计时器同时开始计时。

六、水平分割
作用:水平分割是一个规则,用来防止路由环路的产生。
规则:从一个接口上学习到的路由信息,就不再从这个接口发送回去了。

七、

有类路由与无类路由
1.有类路由——通告路由表条目时不携带子网掩码,不会区分子网
2.无类路由——通告路由条目时携带子网掩码,会区分子网

八、RIP路由协议的版本
1.RIPv1
发送路由更新时不携带子网掩码,属于有类路由协议
发送路由更新时,目标地址为广播地址:255.255.255.255

2.RIPv2
发送路由更新时携带子网掩码,属于无类路由协议
发送路由更新时,目标地址为组播地址:224.0.0.9

九、RIP的配置
Router(config)#router rip
Router(config-router)#version 2
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1.0
Router(config-router)#no auto-summary

接收到路由信息----->路由表中是否已有该条目?是 接受到的信息是否优于(或等于)路由表中的条目
否 是否与原来条目来同一源地址
是 更新路由表
否 忽略路由信息
接收到路由信息----->路由表中是否已有该条目?否 更新到路由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