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施
语文课堂教学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任务。它是由师生共
同组成的双边活动,由师与生、教与学彼此互相控制,而且是一个信息量大、内
容丰富,集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于一体的开放性的系统。因此,为了
培养出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
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
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全方位人才,我们必须重视对当前
的语文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积极倡导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在
学习中不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
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得学生学会自由学习、自主发展。而惟有这
样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实现由“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向“教师带着学生走向
教材”的根本转变。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师角色转化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学氛围的关键所在,也是激发学习兴趣所不可缺少
的重要条件。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非常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的“交互主体
性”关系,以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
特点。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实行教与学的民主、平等,师生彼此尊重,教学相长,
从而为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学生学会终身学习和
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而语文教师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建立平等的、民主
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教师要具备民主、平等意识以及优秀的人格品位
教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理智地同情、关
怀、了解与辅导学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通过调查活动、查
看档案、开家长会、与其他任课教师交流等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做相应的记
录。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指导学
生预习、讨论、总结。同样,学生也应该对教师有基本的了解,体谅教师,理解
教师的良苦用心。
2.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教师应精心启发、悉心观察,或耐心等待、有心保留、导而有方,营造最佳
的教学气氛,使学生都学有所得。
二、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
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认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与各种感官
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以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
神贯注于学习活动;能使学生在繁重刻苦的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产生愉悦的体
验。因此,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应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
愿望,营造气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回答问题,从而培
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把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上来,使学生学到独立获取知识
的方法。
1.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着意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教师备课时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
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
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
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能力
的目的。
2.教师应帮助学生设立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强烈的目标意识是导读成功的关键。只有明确训练目标,
才能在教学中尽量减少教与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才能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
力。因此,语文自主探究式学习一定要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爱
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内容,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教学目标的制订既要按
照课程标准、教材的规定,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和他们的实际需要。
三、倡导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
合作学习是小组或团队为了共同的任务,既有明确分工又相有互协作的互助
性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大家在互相学习中不断地取长补
短、相互启发,从而拓宽思维、深化认识,在共同完成学习、工作中不断提高学
习能力与工作效率。要想在课堂教学中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应充分
发挥其自身的主导作用,研究和发现学生自身的主体性规律,探讨学生学习语文
知识的主体性特点,并通过一定的教学媒体,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向学生传输
教学信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同时,教师还应注重与其他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
流,以减少备课过程中的重复性劳动,使教学活动更趋于优化。其次,鼓励小组
式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讨论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一个
深化和巩固单元学习重点的过程。讨论的基础是倾听,听取反对的意见,讨论的
关键是寻找证据。教师在教学中可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照一定的人数编成学
习小组,并引导学习小组对那些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且是个人难以完成
的学习内容进行讨论交流。再次,合作学习还有许多种方法,如小组活动比赛、
交错学习法、共同学习法、计算机辅助合作学习法等。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
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进行辅助教学,以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促进学生
的全面发展。
四、重视课外阅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外阅读的延伸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还可以间接
地向社会、向自然、向生活、向实践学习,对他人的经验教训进行反复体味、咀
嚼,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不断发现、丰富、完善和超越自
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阅读量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而且语言表
达能力也较强。因此,应重视开展课外阅读,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投入、清醒的阅读氛围,并在学生独立思
考的基础上对阅读内容进行引导。
2.注重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从做中学,从生活中学
课外阅读材料应注意与课内内容的沟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3.强调读写结合
养成读写结合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关键。教师不仅要鼓励
学生随时记下课外阅读内容的提要、体会、报告、编写、扩写、改写、组写等,
还要在这方面做出表率,定期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4.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形、声、光、色等手段可以为语文教学营造一个轻松愉快
的学习环境。课外阅读的网络化,使阅读课的容量无限增加,有利于开阔学生的
视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思辨力和创造力;网络技术的交互性的运用,可以最
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每位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改为独立
思考与学习,从而达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