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当前我国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渠道

论当前我国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渠道

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论当前我国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渠道指导老师:学生姓名:学号:院系:专业:写作批次:目录摘要 (I)Abstract (Ⅱ)引言(导言\绪论) (Ⅲ)一、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渠道存在的问题 (1)二、当前我国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渠道的两种方式 (2)(一)制度内的表达方式 (2)(二) 非制度的表达方式 (3)三、我国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渠道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分析 (4)(一) 媒体受经济利益驱动和表达困境 (4)(二) 弱势群体受教育程度低下,自身文化素质低下 (4)(三)我国现有制度下的利益表达机制有局限性 (4)四、完善弱势群体表达渠道的意义 (4)(一)完善弱势群体表达渠道有利于实现社会公正 (4)(二)完善弱势群体表达渠道有利于增强党和政府的合法性 (5)(三)完善弱势群体表达渠道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5)五、构建积极有效的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对策 (5)(一)增强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意识与能力 (6)(二)大力发展维护弱势群体利益的非政府组织 (6)(三)建立有效的弱势群体利益沟通机制 (7)(四)完善立法,充分发挥法律的保障作用 (8)参考文献 (9)致谢词 (10)摘要弱势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中的大多数文化程度低,在市场经济的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占有的社会资源少,社会权利缺失;抵抗社会风险的能力比较弱,处于社会的底层地位;组织化程度低,力量薄弱,利益表达的呼声得不到相应政府部门的重视。

目前我国在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制度建设上的不完善,使得他们的利益表达没有被纳入相应的制度渠道。

得不到满足的弱势群体往往采用一些非常态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利益,造成群体性冲突事件的频频发生。

这一社会不稳定因素继续发展而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势必影响到社会稳定,给国家的长治久安带来严重威胁。

文章主要讨论什么是利益表达及它在民主社会中的作用。

分析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特点,指出为什么目前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要得到特殊关注。

并尝试分析目前我国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存在的问题,以及怎样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利益表达机制,把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纳入体制内轨道,保证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关键词:弱势群体,利益表达IAbstractDisadvantaged is a special group of people, most of them in the low degree of culture, the employment market economy competitive disadvantage; The social resources, occupy less; the lack of social rights Resist the ability of social risk society is weak, the underlying position; Organizational level is low, power is weak, the voice of expression of interest not corresponding government attention. At present our country in vulnerable groups interests expression on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the imperfect, make their interests expression is not included in the corresponding institutional channels. The unsatisfied vulnerable groups often adopts some comparatively way to express their own interests, cause group conflict events occurred frequently. This social unstable factors continue to develop and can't get effective solution, certainly will affect social stability to the peace and order of the country brought serious threats.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 what interests expression and its role in a democratic society.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 formation of vulnerable groups, characteristics, points out why at present the interests of vulnerable groups express to get special attention. And try to analyze current interest expression mechanism disadvantaged group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how 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corresponding benefit expressing mechanism, put the interests of vulnerable groups express into orbit, and guarantee system of social stability and national security.Keywords: vulnerable groups, interest expressionII引言现代社会是一个利益多元化的社会,在这种社会条件下,各利益主体之间在争取和实现自身利益时就离不开利益的表达。

各群体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和自身实力不同,导致他们在利益表达的能力和效果上存在差异。

弱势群体由于自身的经济、知识的局限性和行为风险的畏惧性,普遍存在利益受损而无法有效表达的失落、不满情绪。

这种情绪一旦演变成对社会的敌视态度,极容易导致社会动荡,危及社会成员正常的生活秩序和国家的长远发展。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的建设目标,而和谐社会的一个要求就是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够平等地享有追求自身利益的权利和机会。

因此,针对目前我国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无法有效表达的问题,我们应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利益表达机制,把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纳入体制内的轨道,以充分倾听他们的利益诉求,保护他们的正当利益,同时规范他们的利益表达行为,努力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

III论当前我国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渠道一、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渠道存在的问题根据宪法和法律,目前我国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渠道已经相当完备,主要有游行、集会、示威、信访、听证会、向人大、政协、人民团体反映、向媒体反映、向法院诉讼等渠道,但实际上,大多数渠道只是象征意义上的,实际发挥作用比较有限。

目前我国主要使用的渠道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政协、信访、听证、大众传媒和非营利性组织进行表达,然而实际利用和表达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弱势群体往往缺乏参与意识、自主意识和利益表达意识,当他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采取消极对抗的办法,不知道通过正当的利益表达渠道,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

这一方面是由于几千年小农经济下封建文化的影响,弱势群体自我意识发育不成熟,对于自身的主体性地位认识不足,一直处于社会最底层,在资源占有和资源利用上都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自认为不具有参与政治活动的能力,对于政治参与持冷漠态度,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积极争取公共利益的精神。

另一方面是由于弱势群体受教育机会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自身素质不高,居住分散,社会关联度差,信息来源与交流不多,对法律知识了解很少,对自己的权利主体意识认识不够。

这些因素大大限制了他们的眼界,导致他们不能很好地利用合法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使他们对自己权益的表达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最后往往走上群体性上访、闹事甚至使用暴力的歧途。

改革开放以前乃至其后的很长时期内,利益群体的利益表达行为都是通过单位组织进行的。

单位可以把社会冲突传达到体制内,从而将企业职工和国家体制联系起来,它也可以把社会的利益紧张局限或化解于单位内,从而阻止社会冲突进入国家的机会。

单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是控制性的国家行政组织:另一方面它又是具有利益组织化及传输作用的政治性组织。

单位的这种双重属性,是基层社会稳定的结构性基础。

改革开放后,社会中的利益集团开始形成,不同的利益集团代表了不同群体的利益,因而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但相对于借助行政组织、单位组织进行利益表达的方式相比,群体利益表达以及社团组织利益表达的自发性、组织化程度还较低,缺乏有机协调,不能很好地聚合和表达组织成员的意见。

而目前我国的体制客观上压缩了非政府机构或民间社会组织生存与发展的空间,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社会团体很少,更何况于弱势群体,尤其是农民群体,该群体由于其自身的分散性,导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组织,甚至连区域性和行业性的组织都很少。

而政府通过单个人去了解、协调和保护各个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权益,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

代表自身利益的有效社会团体的缺失是当前弱势群体利益受损的主要原因。

由于阶层的分化,利益也产生了分化。

有利益的分化必然就有利益的表达。

弱势群体因为未能共享社会进步的成果,易产生被剥夺感和不公平感,这种不公平感和被剥夺感会促使他们寻求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的机会和渠道。

在社会转型期,制度化、规范化的利益表达渠道相对滞后,制度化的利益表达得不到满足, 必然求助于非制度化的表达。

从中国现状来看,弱势群体对现成体制性利益损害很少进行制度化利益表达或维权抗争,他们往往会对现有制度下合法权益损害进行非制度的利益表达或维权抗争。

也就是说,当他们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他们更多的是选择“弱者的武器”如上访、静坐等方式来进行一种没有正式组织、没有领导者的非制度化的维权抗争。

康新贵认为,群体事件,多数起因于制度性侵权行为,导致弱势群体受到制度性损害,受损害的群体因不能采用有效方式解决问题,在人多力量大的心理促使下,引发群体事件的发生。

自然,要预防群体事件的发生,就要从其根源———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上进行解决。

如果弱势群体选择制度化维权方式,由于相关程序复杂,时间跨度长,自身素质相对低下等原因,他们维权的效用水平很可能是零,有时甚至是负数(如选择诉讼,则有诉讼成本和败诉风险)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