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结构测定的方法
原理: 自旋量子数I≠0的原子核可旋转并带电,因此而产
生磁矩 (),在外加电场作用下沿磁场方向取向,同 时发生能级分裂(占有能级数为2I+1),相邻能级能 量差都是△E 。 当能量为△E=h电磁波通过时,低 能核可吸收电磁波而产生跃迁—— 核磁共振
NMR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 化学位移 : 电子云 → 感生磁场 →对核形成屏蔽 由于电子云产生的感生磁场的屏蔽作用,引起共振时
▪ NMR类型: 1H-NMR;13C-NMR等 一维谱: 吸收峰强度对一个频率变量作图 多维谱(二维、三维)
理论方法的进展也非常快,与实验的结合也越来 越紧密. 尤其是蛋白质折叠的机制成为研究的热点和 焦点.
预测蛋白质构象的理论方法
蛋白质折叠的成核理论 同源模型方法 分子动力学 蒙特卡罗方法 折叠识别法 线索化方法 混合方法 从头预测法 等。。。。。。
同源模型方法
分子动力学
任何两种蛋白质,如果它们 的序列等同部分超过30%,它们 就具有相似的空间结构,即两个 蛋白质的基本折叠相同,只是在 非螺旋和非折叠区域的一些细节 部分有所不同。据此,同源模型 法的基本思想是:对一个未知结 构的蛋白质,首先通过同源分析 找到一个已知结构的同源蛋白质, 然后,以该蛋白质的结构为模板, 为未知蛋白质建立空间结构模型。
张一恒 李方翊 秦帅可
理论方法
通过已建立的各种理论研究 计算推导预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蛋白质构象 测定思路:
试验方法
通过探索蛋白质在结构变化 过程中的各种光学、物理学等特
征的变化,了解结构信息。
蛋白质空间结构国内外研究动态
在国际上,美国首先提出大规模测定蛋白质结 构的计划,现在已经进入第二期的产出阶段. 其他发 达国家(欧盟和日本)也相继启动自己的结构基因 组计划. 我国根据美国第一期的试验计划,发现X射线晶 体学仍然是测定结构的主要手段,这与预期的结果相符. 过去和现在情况都是这样,蛋白质结构数据库中的80% 的结构来自X射线衍射. 其他有重要贡献的手段有核磁 共振和低温冷冻电镜( cryo2EM). 由于这三种方法的 重要性,最近几年,它们都有很大的改进.
▪ 光源 自然光 单色器 单色光 起偏振器 平面偏光 电光调制器 左、右园偏振光 照射样品记录
▪ CD谱应用:游离aa 无圆二色性,所以 CD谱只与构象有关。
(四) 核磁共振 (NMR,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 :
意义:核磁共振波谱技术是能够在原子分辨率下测定溶液中
▪ 有些物质吸收入射光后经过一段很短时间, (10 - 9 ~10 - 8 s)又发射出波长比原来长的光——荧光
▪ 激发能的耗散:①热运动 ② 传递给相邻分子 ③发荧光形式
▪ 蛋白自身的荧光: λTrp = 348nm; λPhe = 282nm; λTyr = 303nm
配基的荧光: 如叶绿素,FAD、藻胆素等 结合人工荧光探针的荧光
蛋白质动态构象模拟
的最常用的计算方法 是分子动力学. 分子动 力学是在相空间(位置 和动量空间)中计算系 统随时间变化的轨迹.
对系统的系综平均就
是对系统在时间轨迹 上的平均.
• 测定蛋白质构象的实验方法
方法 X-光衍射
NMR
CD 荧光光谱
紫外差光谱
STM 氢同位素交换
激光拉曼光谱 小角中子衍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提供的结构信息
主要指标
应用
除了氢以外肽链所有 衍射点的强度和位置 最重要 原子排布
溶液蛋白构象; 构象动力学
化学位移;谱线强度; 越来越多
自璇耦合常数
很重要
二级结构及变化
椭圆度
很多
芳族氨基酸微区; 构象变化
发射、激发光谱 量子产率
很多
芳族氨基酸微区; 构象变化
吸收变化
很多
表面原子结构分布 隧道电流及其变化 较多
规则二级结构; 氢键数目
与环境水不可交换的 较少 肽键氢的数目
二级结构
拉曼光谱
尚不成熟
肽链所有原子排布 散射强度的角分布 起步不久
一 溶液中蛋白质分子构象的研究方法:
▪ 利用各种光谱学方法测定不同条件下蛋白质溶液光谱性质的差 异,来确定其构象,以及与功能的关系
(一)吸收光谱:用不同波长光照射蛋白,检测透光强度,
以吸光度A ~ 波长λ作图。常温,低温
传播方向看好似做圆周运动——circularly polarized
light
▪ 右圆偏振光:面对光源
E
H
电场矢量顺时针转动
左圆偏振光:面对光源
传播方向
电场矢量逆时针转动
入
圆二色性( CD, circular dichroism)
旋光物质对左、右圆偏振光吸收不同,导致振幅变化, 从而产生椭圆偏振光的现象。
外加磁场强度的移动。 化学位移大小反映出原子核所处的化学环境、在分子
中的排布,从而确定基团的性质
▪ 自旋耦合: 自旋核的磁距通过成键电子影响邻近的核,引起
后者共振谱线分裂而增多,这种相互作用——自旋耦合
▪ 产生核磁共振的方法: 扫描频率:固定外加磁场,改变射频电磁波频率 磁场扫描:固定射频电磁波频率,改变外加磁场强度
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唯一方法
应用:( Ⅰ) 研究生物大分子及其复合物在溶液中的
三维结构和功能; ( Ⅱ) 研究动态的生物大分子之间以及与配基
的相互作用; ( Ⅲ) 研究生物大分子的动态行为; ( Ⅳ) 用固体核磁共振或液体核磁共振技术研
究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 Ⅴ) 研究蛋白质折叠,折叠动力学; ( Ⅵ) 用于药物筛选与设计; ( Ⅶ) 研究代谢组学; ( Ⅷ) 研究活细胞中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 Ⅸ) 核磁成像用于认知科学研究.
▪ 蛋白质吸收来自两个部分:
可见光区(400-770nm):来自配基,如Cytc
Trp = 280nm
紫外区(200-400nm) :蛋白本身 Tyr = 275nm
Phe = 257nm
•可见光吸收谱,紫外吸收光谱
肽基团=190~225nm
(二) 荧光光谱法 (fluorescence spectrum):
▪ 量子产率(量): Q = 发射的荧光光子数
吸收的光子数
(三) 圆二色谱(CD)
原理:
▪ 偏振面:电场矢量的平面。
▪ 平面偏振光( plane polarized light ):
仅在固定方向上有振动的光。
▪ 圆偏振光:两个电场矢量互相垂直、位相相差1/4的平面
偏振光加成的光,电场矢量的尖端沿螺旋线前进,从光的